平时很少看到讲骈文的文章和书。现在,多数人对骈文了解不多。提起骈文,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唐宋八大家在古文运动中反对和批判了六朝时期骈文的堆砌华丽辞藻、空洞浮靡之风,是把骈文作为散文的反衬。
骈文真的那么不好么?这倒未必。散文有散文的优势,骈文有骈文的长处。每种体裁都有优秀作品和平庸作品。优秀的骈文同优秀的散文一样能流传千古,值得学习。而且骈文离大家并不远,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言佳句都是骈偶的。
文史学者、掌故大家瞿宣颖在《中国骈文概论》中通过十六篇文,概要讲解了古代骈文发展史和各个时期的骈文特点,并从不同发展时段选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很适合骈文入门。在总论中,瞿宣颖特意点出,他认为“骈文是不可教不可学的”,这本书中也不讲骈文的作法,主要带领大家赏析和体会这些古代优秀骈文作品。
瞿宣颖在《中国骈文概论》中总结了古代文学天才们创作骈文的优点,他们善用骈偶句而绝不死板,用典自然而不求艰深,“他们能细腻地亲切地写景,能密栗地说理,能宛转地抒情,能说自己所要说的话,能说了叫人同情而不叫人作呕”。也就是说,用骈文写景、说理、抒情都是可以的。
瞿宣颖没有专门花费大篇幅来论述整个骈文发展过程,但从各个章节中也点出了骈文发展脉络。他认为,骈文经《诗经》《楚辞》起源,“用诗人赋物的方法,加上楚辞的形式,便成了汉魏以后的赋”,到了魏晋时期,陆机使骈文“壁垒完备”,因而骈文家奉陆机为祖师。
六朝时期的骈文虽然定型但也并不死板。鲍照、庾信等人,又在骈文中结合了散文,格式上更加灵活,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用深刻的手段、自然的华藻来描写景物,而不偏重于铺叙,这是郦道元、鲍照诸人开辟的境界”。
骈文发展至唐代,初唐的游记已趋于绵丽高华,至中宗、玄宗时期又展现出雍容宽博之风。李商隐融合庾信和徐陵两家之长,兼能叙事和说理,“最善于叙宛转之情,虽取骈体之形式,而气机音节,都非常疏宕,绝无板滞之弊”。
《中国骈文概论》中不讲骈文作法,重在赏析。瞿宣颖讲到的骈文类别主要包括赋、写景文、书札文等,所选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主要包括陆机的《文赋》、徐陵的书札文、庾信的《哀江南赋》、王勃的《滕王阁序》、刘勰的《文心雕龙》、陆贽的《兴元大赦制》、李商隐的《祭小侄女寄寄文》等。瞿宣颖在书中选取片段或全篇,点评和分析文章的特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骈文不适宜说理。瞿宣颖点出,“凡是说事理的文字,愈整齐愈有力量,愈反复愈易明白。整齐反复都是骈文擅长之点”,因而,骈文正适于用于说理。他以徐陵与齐国仆射的书札为例进行说明。徐陵用骈文依次有力反驳了齐人不允许他返回梁朝的种种理由,可见骈文能够清晰地表达事理,非常有说服力。
对于如何读骈文,瞿宣颖认为应该结合文章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来加以区分,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妙处。创作与背景息息相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适当的机缘和灵感。优秀的文章往往是适宜的作者在适宜的场景下为表达适宜的感情创作而成。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所表达的感情也千差万别,相应对作品的阅读和体会方式,也有所不同。
瞿宣颖以庾信的《哀江南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对照。作品风格缠绵的庾信,在沉郁之中作出《哀江南赋》,作品风格奔放的王勃在急遽之中作出《滕王阁序》,他们刚好在适宜的场景下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因而创作出了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所以,“读《哀江南赋》应该缓缓地读,读《滕王阁序》应该匆匆地读”。不仅是欣赏骈文,在欣赏所有文章时都应该参考这种方法。
2022.07.03雾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