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三让徐州的主要内容)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三让徐州的主要内容)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三让徐州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中的“三让徐州”,是一段令人称道的千古佳话。简单来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敌,四处求救。刘备前来救急,为徐州赢得喘息之机。陶谦知道刘备仁义,一见刘备,就要把徐州让给

《三国演义》中的“三让徐州”,是一段令人称道的千古佳话。

简单来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敌,四处求救。刘备前来救急,为徐州赢得喘息之机。陶谦知道刘备仁义,一见刘备,就要把徐州让给他以护得满城百姓平安,却被刘备拒绝。这是一让徐州。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三让徐州的主要内容)

三让徐州的主人公是谁(三让徐州的主要内容)

后来,曹操因后方叛乱自行退兵,徐州转危为安。在庆功宴上,徐谦再次提出把徐州让给刘备,又被刘备以不合仁义而拒绝。这是二让徐州。

不久,陶谦病重将死,第三次将徐州托付刘备,刘备仍以大义之名拒绝。但在众人再三相劝之下,刘备最终还是接手了徐州。这是三让徐州。

陶谦要让徐州给刘备

“三让徐州”生动地塑造了两个人物的正面形象:陶谦大公无私,为了满城百姓不惜放弃手中的权力;刘备仁义忠厚,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愿趁人之危。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三让徐州”这样离奇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确实白得了九州之一的徐州,但没有所谓的“三让”,而是只拒绝了一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说,陶谦死前留有遗言,让刘备来继承徐州。陶谦死后,麋竺带徐州人马迎刘备入主徐州。刘备原本不同意,建议糜竺去找袁术。但在陈登、孔融再三相劝,刘备最终接手了徐州。

其实,刘备会拒绝并非仅仅是担心“吃相难看”故作姿态,而是以退为进来试探徐州人的真实想法。自古祸福相依,徐州有多肥美,风险就有多大,刘备羽翼未丰,不敢贸然下手。所以,刘备以退为进,用袁术来试探,看徐州本地豪族和陶谦旧部的态度,要是没人跟他一起干,刘备不会掺和徐州这摊浑水。

连环画中的三让徐州

陈登是本地豪族的代表之一,是个明白人。所以,他一上来就摆明了态度:我们本地豪族看不上袁术,倒是瞅你刘备挺好,现在给你十万兵马,你刘备干不干吧?这就给刘备吃了颗定心丸,人手地盘全都有,袁术算个啥。

孔融作为天下名士的代表,也添了一把火,给刘备背书,说袁术那货根本不值一提,白得徐州这样的大好事,就该落到你刘备头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里子面子全有,刘备也就半推半就的接下了徐州。

这就是历史上刘备得到徐州的过程。

刘备拒绝接受徐州展示了仁义之风

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说法,陶谦之所以会把徐州托付给刘备,是因为刘备的德才兼备,“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但实际上,这个记载很可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陶谦的一贯表现看出事情的不合理之处。

陶谦是丹阳人,小时候学习好,被举了孝廉后开始当官。陶谦先是从卢县县令做起,一路升迁到幽州刺史、议郎。后来,还以参军的身份,跟随车骑将军张温去讨伐韩遂。徐州有黄巾军作乱时,陶谦当了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在打仗上,陶谦有两下子,率领手下丹阳精兵,在招安来的泰山诸将的配合下,很快就击败黄巾军,坐稳了徐州刺史的位子。

但对陶谦来说,徐州刺史明显份量还不够。按东汉末年的官职划分,一州的最高长官是州牧,其次才是州刺史。身为徐州刺史虽也有管辖一州的权力,可陶谦不放心啊,万一哪天朝廷空降一个徐州牧,那他打生打死苦心经营的一切,不就为别人做了嫁衣了么?所以,为了升官,陶谦派人不远千里地前去都城讨好当时掌握中央实权的董卓,换得朝廷敕封“徐州牧”一职。至此,陶谦稳稳坐拥徐州,成为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诸侯之一。

自己打下的地盘,岂能白手送人

不过,当上徐州牧的陶谦,对徐州的治理并不清明。他疏远忠直之士,信用谗邪奸佞之辈,弄得徐州乌烟瘴气。更过分的是,陶谦后来还跟自称“天子”的阙宣合作,抢劫兖州百姓,攻下了任城国一带,转头他又找了个机会杀了阙宣,吞并了他的人马。

所以,从陶谦的生平看,他可不像名字说的那样是个待人谦让、讲究仁义道德、看起来有点窝囊的老实人,相反,他是个积极进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乱世枭雄。这样一个人,不太可能在临死前就性格大变,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送给别人。

那陶谦为啥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精妙的权力博弈和利益算计的结果。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陶谦统治徐州的权力基础是如何构成的。

陶谦手下主要分两派。一派,是他赖以起家的嫡系丹阳派,掌握军队,代表人物是曹豹,我们称这派为“丹阳派”;另一派,是徐州当地的豪族势力,代表人物糜竺、赵昱,我们称这派为“徐州派”。

丹阳派代表人物曹豹

陶谦作为外来户,带着一帮人马到徐州抢地盘,必定会损害本地豪族的利益。但因他手握重兵,徐州派就算不满,也只能暂时低;同时,陶谦在当地没有根基,治理徐州时又需要仰仗盘根错节的本地豪族。在这种情况下,丹阳派和徐州派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

这一点,从陶谦对广陵太守赵昱的容忍便可见一斑。赵昱是徐州名士,是本地豪族代表之一。陶谦刚开始时,疏远赵昱,后来又两次让赵昱当官,但都被拒绝了。陶谦气得差点操家伙,赵昱在武力逼迫下才出山做了广陵太守。赵昱的案例说明,陶谦不喜欢当地的豪族,但又离不开当地豪族。

丹阳派和本地派有矛盾,但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为当时局势太乱,弱肉强食,徐州群狼环伺,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人都盯着这块人口百万的肥肉。在面对外敌时,丹阳派和本地派还必须精诚合作,共同对抗外敌。

徐州豪族的代表糜竺

但当陶谦要死了,谁来当徐州之主就成了一个棘手,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内忧外患,必须找到一个能团结大多数人的领导者,才能让徐州既能内部稳定,又能抵抗外敌,安稳地在乱世中生存下去,保障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谁来当徐州之主呢?

首先被排除掉的是丹阳派。陶谦两个儿子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守得住徐州,与其让家人因权力争夺而送命,不如早早出局,这样起码能在乱世中护得身家性命。

陶谦手下的丹阳派将领也不行,大家看曹豹自始至终碌碌为为的表现就知道了。有精兵无良将,这也正是陶谦破黄巾军时要招安泰山扛把子臧霸等人并任其为将的原因。

然后被排除掉的是本地豪族。这个原因很简单,拥有君权的丹阳派不同意。如果本地豪族掌权,丹阳派恐怕再也没有立锥之地。

实力一般声望一般是接手徐州的最好人选

所以,比较理想的是引入外援,从外面找个能平衡双方关系,有一定实力又有一定声望的人物。

那袁术和曹操为啥不行呢?

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人实力太强了,良将如云,谋士如虎,手下没什么位置了,一旦掌管徐州,对丹阳派和徐州派都是实力碾压,不管是丹阳派和徐州派,谁投靠过去了,都没啥存在感。

所以,刘备,这么一个有一定实力和声望,但又不足以碾压丹阳派和徐州派的人选,最符合丹阳派和徐州派把当下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说法,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遗言,只是跟麋竺一个人说的,而不是跟当众说的。糜竺当时的身份是别驾,徐州的二号人物,本地豪族的代表。从这一点看,这个遗命也应该是陶谦为首的“丹阳派”和糜竺为首的“徐州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当然,尽管刘备得到了徐州,但“丹阳派”和“徐州派”依然心存疑虑。这也很容易理解,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策略,决定了徐州人必然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思。

刘备后来表现不佳,与袁术打了好几仗始终僵持不下,“丹阳派”和“徐州派”就及时止损果断换人了。

徐州派代表人物陈登最后投靠曹操

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记载,“丹阳派”的曹豹在下邳反水投降了吕布,逼得刘备不得不弃了徐州,逃回了小沛,徐州落入了吕布手中。《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藏洪传》记载,在曹操入驻下邳时,徐州本地豪族中陈登父子投靠了曹操,徐州又落入了曹操手中。

唯一始终跟随着刘备的,只有糜竺。糜竺一直支持刘备,押上全部身家,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后来更是把妹妹都嫁给了刘备。当然了,麋竺也不亏,刘备发达后,他一直以极高的地位跟随其身侧,一生风光无两。

“三让徐州”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背后的真相竟会如此赤裸和丑陋,实在令人唏嘘。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我们看到的结果,大多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后的假象罢了。

上一篇: 锦马超是什么意思(锦马超是谁对他的评价)
下一篇: 顺治出家是真的吗(顺治出家的寺庙叫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