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纹样
敦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镇,敦煌纹样,也是佛教东入中原的门户。由于佛教文化的介入,为敦煌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因素,使之成为中原与西域艺术交融的产物。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图案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条精美的纽带,把石窟的建筑、壁画、塑像联结成一个风格统-的有机整体。石窟中如果没有装饰,敦煌纹样,就不能展示其庄严与华美。
敦煌纹样(敦煌纹样分类)
敦煌地处大漠戈壁,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历代绘饰于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处500余窟的图案保存完好,这在现存佛教石窟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图案不仅纹样丰富,色彩绚丽,而且承继关系明确,发展脉络清晰。从这个意义上讲,敦煌石窟不仅是一座历代画库,还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丰富的一部装饰艺术的图典。
“图案”一词,是20世纪初由国人学子从日本引入的,传统上称为“藻饰”、“纹样”。在美学上泛指为美化物体施行的装饰,它包括纹样、符号、色彩以及器物造型等。图案不同于绘画,它的艺术形象是经过抽象、异化了的,并且大多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有些纹样随着民族文化属性而赋予它特定的寓意,如莲花在佛教中象征“圣洁”,中国人则因莲花谐“连”音,借以表示“连绵不”断。
敦煌纹样分类
莫高窟中对于狩猎场景的描绘
敦煌壁画中的乐伎形象
敦煌壁画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早在战国时期,敦煌曾被乌孙,月氏,匈奴占据,是少数民主聚居地,敦煌成为争夺的地盘。敦煌艺术作为外来宗教艺术,进入中国敦煌之后,在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都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适应了敦煌的风土人情。所以莫高窟中的壁画、彩塑都以“非男非女”的菩萨,飞天和伎乐天的形象出现,是中原非佛教的民族神话题材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融合后高度想象力的产物,形成了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成为具有敦煌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从近代开始,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这座艺术宝库才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随着传统艺术资源的逐渐曝光,很多艺术家和设计者从这里汲取了不尽的营养,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象和主题作品。
敦煌纹样图案
唐代的敦煌装饰图案达到了繁花似锦的新阶段。初唐壁画中的菩萨衣着装饰,除沿袭早期的几何形和祥禽瑞兽、联珠纹以外,唐代的卷草(又称”唐草”)形成了唐代独特的装饰风格,它把牡丹、莲花、石榴花等各类花卉,以巧妙手法组织成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色彩上则以石青、石绿、朱砂、土红、黑、金互相搭配,气氛更是富丽堂皇。
菩萨的衣着上,常见的是在几何形的织物图案中穿插疏密有致、犹如柿蒂形的四瓣小花以及相联的小白珠。
由初唐57窟的菩萨上衣装饰图案,可看出是模仿经线和纬线织纹的图案。浮线比较长,是织造工艺比较复杂的一种织物。
彩塑的服饰上有更加逼真的染织图案。彩色缠枝卷草纹,凤鸟穿插在花丛中展翅飞翔。正如唐代人对当时织锦的描写:“舞凤翔鸾,重葩叠叶,纷转宛以成文。”金碧辉煌的色彩,把菩萨的体态衬托得更加娴雅、温柔,敦煌纹样,打破了神与人的界限;像大家闺秀,似宫中彩女,难怪古代世俗常把善良美丽的女性称为女菩萨。能够织出如此精美的服饰织物,敦煌纹样,可见唐代的装饰艺术和工艺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