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初年窦田之争最终以两家的两败俱伤而告终,魏其侯窦婴被斩首示众,而武安侯田蚡在政治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两人进行政治斗争时,双方互相揭短,田蚡的大量罪状被摆在汉武帝刘彻面前,这也使得王氏外戚集团在政治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在窦婴被刘彻以伪造遗诏的罪名下令斩首示众不久,田蚡也突然死亡,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谜题和疑问。关于田蚡的死,后世的学者众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死因一直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本章就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推测,看看田蚡到底是怎么死的。
田蚡死亡的情况非常蹊跷,正史中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各种稗官野史倒是有很多的猜测。他死的时间与窦婴被斩首的时间相差不远,顶多就几个月。窦婴是在元光四年的最后一天被斩首示众的,而田蚡则死于元光五年春季,从节气上看两者相距不到三个月时间。按道理窦婴被斩首,田蚡作为他最大的政治对手,应该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得了全胜。然而从田蚡死前的表现看,他根本不像除掉了一生之敌的样子,反而像个罪人一般。他整日喋喋不休,嘴里老是说着要请罪的话,这哪里像个权倾朝野的丞相?
田蚡和王太后怎么不是一个姓(田蚡之死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种奇怪的表现,田蚡的家人为他请了医生,但医生也看不出名堂。然后田蚡病倒,总是是看见了灌夫和窦婴的灵魂,于是他的家人又给他找了巫师来驱邪。但这些操作都没什么用处,不久田蚡便去世了,所以有的书上写田蚡是惊惧而死的。可是仔细推敲田蚡死亡前后的变化,却发现里面有很多疑点。在田蚡死之前都是权倾朝野的状态,并没有人作出对他不利的操作。汉武帝刘彻不但没有削弱田蚡的权势,反而让其在朝廷中提拔了大量的官员。田蚡除掉窦婴,本来应该大喜过望的,但从他的行为上看,却没有一点点喜气。
这样的情况都说明一个现实,田蚡虽然除掉了窦婴,又受到汉武帝刘彻的支持,但他却已经发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危机。从他总是说着请罪的话来看,似乎刘彻给他加官越大,他越觉得有罪。结合东宫廷辩时两人互相揭老底的情况看,显然此时的田蚡已经受到了调查。这个调查应该是刘彻派人发起的,很可能是暗中进行的。这样的调查被身为丞相的田蚡知道了,却又没有理由阻止,只能想着通过请罪来减少刘彻的猜忌。但从史书上看,并没有记载田蚡具体向汉武帝请罪的事情,这就让人感到非常蹊跷了。
综合上述的情况看,可以推测为田蚡已经向刘彻请罪,但是刘彻不接受请罪,反而给田蚡增加了赏赐。增加赏赐本是好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成了钝刀子割肉。刘彻赏赐田蚡是因为甥舅关系,并不是因为田蚡有多大功劳。实际上田蚡除了斗倒窦婴,对刘彻而言也没什么功劳。可斗倒窦婴这个事情还不能放在台面上说,因为窦婴毕竟是大功臣,他的死都是非常牵强的。如果把田蚡斗倒窦婴的事情大肆宣传,反而让刘彻处于不利境地,给人以卸磨杀驴的印象。因此从明显上看,田蚡对刘彻是只有罪责,而没有功劳的。
无功而受赏,这在古代政治斗争中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一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君王有危险的重托,要么就是受到君王的猜忌。从当时的政治态势看,刘彻对田蚡显然不会有什么重托,只能是猜忌加深的表现。刘彻刚刚亲政,正是想要大展鸿图之时,自然不会把权力交给王氏外戚集团。田蚡作为王氏外戚集团的代表,权倾朝野且手握丞相大权,这是非常令人眼红的事情。而在东宫廷辩中,他的所有罪责又被灌夫和窦婴揭露出来,这些都成了刘彻手中的把柄。因为王太后的存在,刘彻不会处置田蚡,但王太后去世后呢?
从各种史料文献上推测,田蚡当时的忧虑便是来自于此。问题是这还是个无解的,因为刘彻既不接受请罪,又没有任何反应。一般这种没有反应,反而是最大的猜忌。刘彻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就是要收集证据,等到时机合适时将王氏外戚集团和田家连根拔起。因此有了这样一种可能,田蚡因为发现了刘彻这样的手段,始终处于精神的紧张和忧虑之中,所以突发重病而亡。他口中所谓看到灌夫和窦婴的鬼魂,都是病发后的癔症。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逻辑合理的,但是田蚡死得太是时候,却又让人不得不怀疑。
当时田蚡的年龄正值壮年,即便是王太后也才四十多岁的样子。如果按照刘彻的习惯,肯定会在王太后去世后才会向田蚡动手,也就是手田蚡还有充足的时间做转圜。实在不行田蚡可以学习窦婴的策略,主动辞去丞相和武安侯的官爵,以这种姿态来化解刘彻的猜忌。在如此充裕的时间空间下,田蚡竟然因为忧虑而发生重病,实在是难以置信。况且田蚡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而是从底层起来的,曾经在窦婴府上蹭饭吃。这样的人物实际上都是能屈能伸的,又怎么会因为忧惧把自己吓死呢?
从时间段上看,田蚡死得太是时候了,刚好在窦婴被斩首后三个月内。世间哪来这么巧的事情,三个月内曾经权倾西汉朝廷的两任丞相先后去世?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朝廷中出现权力空白,成为汉武帝刘彻接管朝廷政权的最好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这种巧合太离谱,有点像田蚡在故意配合刘彻。因此从这些分析来看,这里面似乎有个较为大胆的猜测。田蚡之死很可能不是他忧惧引发重病身亡,而是用自尽的方式来配合刘彻掌控政权。从表面上看这种猜测似乎太离谱,但从田蚡对刘彻的了解来看,这并非是不可能的。
田蚡之所以没有选用辞去官爵的办法来退让,减少刘彻对他的猜忌,是因为这种办法对刘彻没什么用。刘彻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却也不是仁慈的皇帝。主动退让对刘恒、刘启这样稍有仁慈之心的皇帝起作用,但对刘彻是没用的。实际上窦婴也是选择了退让,却遭到田蚡的步步紧逼,最终还被刘彻斩首示众。田蚡的忧惧就是从窦婴被杀后开始的,因为他知道原来窦婴就有舍官爵而保命的想法。可这种想法并没有成真,刘彻谎称窦婴手中的刘启遗诏是伪造,以此为罪名将窦婴斩首示众,这是非常残酷无情的。
刘彻如此对待窦婴,自然以后也会如此对待田蚡,这便是田蚡的忧惧根源所在。如果田蚡找王太后从中说和,现在或许能保住性命,但王太后去世后,刘彻的报复则更加的猛烈,到时田家多半会面临灭族之灾。刘彻利用伪造遗诏这种似是而非的罪名杀窦婴,那田蚡的罪名就更多了。只是暗中与淮南王刘安来往一条,田蚡就足以被搞到灭族的程度。在东宫廷辩中,窦婴和灌夫揭发的田蚡罪状不只一条,田蚡怎么敢把希望寄托在王太后身上?王太后活着能够保他一时,却不可能在死后依旧保住田家的荣华富贵。
如果田蚡是自尽的,所有问题都能解释了。田蚡在窦婴被杀后自尽,既是一种请罪,也是一种退让,而且是刘彻无法拒绝的。田蚡死后所有在东宫廷辩中被揭露的罪名就不成立了,这样就能保住家族后人的性命。至于田家的武安侯爵位,刘彻是随时都能收回的,说白了田蚡就是刘彻手中对付窦婴的工具,早就有了处置的办法。两人之间没有什么甥舅之情,更多的是政治上互相利用。刘彻是出了名无情的皇帝,自然不会因为一点点亲戚关系就放过田蚡。更何况田蚡在朝廷中势力不小,这也是刘彻所猜忌的起因之一。
因此田蚡的死很可能是自尽的,是为了保住家族而进行的选择。他对刘彻的狠辣和无情非常了解,不得已作出这种退让,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家族的平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王太后去世的同年,刘彻就收回了田家的武安侯爵位。在刘彻追查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时,也说了田蚡活着就该被灭族的话。可见刘彻当时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只是被田蚡抢先一步堵住了嘴。古人一罪不二罚,刘彻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只能糊弄过去了。从这个事情来看,刘彻的狠辣无情在亲戚之间已经出名了,否则田蚡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