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

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

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岳飞是怎么死的?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抗金英雄岳飞是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公开处死,肯定是要有风险的。作为南宋名将,岳飞民间影响力很大,也死得挺冤,公开处死的话,难免就可能有人会劫法场,至少是引发不必要的骚动。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可是当时秦桧给岳飞定的罪名是“谋反”,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果秘

岳飞是怎么死的?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抗金英雄岳飞是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

公开处死,肯定是要有风险的。作为南宋名将,岳飞民间影响力很大,也死得挺冤,公开处死的话,难免就可能有人会劫法场,至少是引发不必要的骚动。

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

杨存中监斩岳飞(杨存中本名沂中)

可是当时秦桧给岳飞定的罪名是“谋反”,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果秘密处死,反而不能服众,说明岳飞之案有隐情。

宋高宗最终做出的决定是——公开处死岳飞。

既然如此,安保工作做得必须到位,不能有任何闪失。谁来监斩,验明正身,并且维护法场秩序,就成为头等大事。

监斩官必须是能征善战,军中有极高威望,而且对皇帝忠心耿耿,认可皇帝“岳飞是罪臣”的判罚。

当时南宋最有威望的除了岳飞,就是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几位。

张俊是陷害岳飞的急先锋,再出面监斩显然不合适;韩世忠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本来就深恶痛绝,肯定不干。

另一位大将刘光世也不太得志,在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被害四年前,就因为军事失误,已被高宗以身体健康为由剥夺了兵权。

想来想去,秦桧为宋高宗推荐了一个人。

赵构一听,拍案叫绝:“此人绝对是监斩的最佳人选。”

谁?正是杨家将后人,也是百战名将杨存中(杨沂中)。

杨家将可谓是满门忠烈,他的后人一定是忠臣,忠臣良将之间惺惺相惜,肯定不会接受这项任务,留下千古骂名。但是事实非常残酷,杨存中不但接了这个任务,而且还圆满完成。

比如《水浒》中有杨志、《说岳》中有杨再兴、《射雕》中有杨铁心、杨过等等。这些小说人物的出身皆不可考。

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代是有铁证的,那就是杨氏宗谱。在族谱中,杨存中(后叫杨沂中)为杨业的后代(当然也是杨弘信的后代),并说他的曾祖父是杨延彬。

杨延彬出生在哪一年,史无明文,但他确实是杨业最小的儿子,这个一点都不假。

杨业杨家将的防区一直在山西,杨存中的出生地,就是山西代州崞县。家谱记载,杨存中字正甫,是北宋杨门后人,杨业的玄孙,杨震之子,在杨家崞县一支中,杨存中是唯一的血脉。

杨业去世于986年,杨存中出生于1102年,之间相隔一百多年,杨家已经繁衍了几代,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人丁颇为兴旺。

可见,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人应该没有疑问。那么,满门忠烈的杨家怎么出了一个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败类”?

其实杨存中跟秦桧还是有区别的,他本质是好的,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是忠君爱国的,曾经为大宋皇帝抵抗外敌,立下赫赫战功。

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的座右铭是:“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杨存中也有自己的座右铭,那就是“大丈夫应当用武功来博取功名和富贵,不可以成为俯首贴耳的腐儒!”

英雄梦谁都有,但是能不能实现,就看你是否肯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成大器者,一靠天赋,二靠勤奋。

杨存中很快引起敌人的注意,弓箭手向他齐射,箭如飞蝗。杨存中身中数箭,鲜血染红战袍。

赵构在城墙上看得真切,就问身边的张俊:“这位白袍小将是谁?”

张俊回答:“杨家将后人,杨存中。!”

赵构大喜:“本王(那时候他还是康王)要召见他。”

张俊随即召见杨存中拜见赵构,赵构亲自设宴招待杨存中,并赐给袍带以资鼓励。

宴会结束后,赵构对杨存中说:“你暂时先别走了,就负责我的安全吧,有你在,我晚上睡觉才踏实。”

从此,杨存中就负责起了赵构的安保工作,昼夜护卫寝帐,寸步不离。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

一伙盗贼威胁应天府,形势万分危急,杨存中听了之后,把饭碗一放,向高宗请战。

宋高宗在城头望见,杨存中的甲胄全部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以为他受了重伤心急如焚,急忙召他前来观看。到了跟前才知道,那上面其实都是敌人的血。

杨存中不想伤及百姓,这可以理解,但是在战争中,他心怀慈悲,对战俘也下不了手。

杨存中的父母死于战争,祖母也与孙子在战火中走散,骨肉分离。功成名就之后,他四处寻找,历经数年,终于将祖母找到,从此不离身边,无比孝顺。

名义上他在韩世忠、张俊的领导之下,所部也只有5000人,但其实杨存中只对宋高宗一个人负责。

直到绍兴十一年,杨存中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获得了首都卫戍部队的领导权,不受韩世忠、张俊的制约了。

让他想不到的是,班师回朝之后,高宗随即解除了他的兵权,关于他“谋反”的证据,也在秘密收集中。

墙倒众人推,在秦桧等人的威逼利诱下,岳飞的好兄弟,忠实部下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纷纷背叛了他,诬陷岳飞谋反。

十月十三日,岳飞的罪名“坐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长子岳云也不能幸免,已先于父亲被下狱。

审讯中,岳飞义正词严驳斥秦桧陷害,并袒露出背上母亲的亲手刺字“尽忠报国”。此情此景令主审官何铸为之动容,他随即向秦桧汇报,岳飞是被冤枉的。

岳飞被免职的同时,张俊、韩世忠也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如此一来,和谈的“障碍”被清除,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

万俟卨接管岳飞案件后,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想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众所周知,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仁义之君,对大臣非常宽容,宋朝很少有大臣被处死的。北宋时期,那些冒犯皇帝的官员,最多被贬官流放,连监狱也很少进。

整个高宗时期,他只处死了两个大臣,除了岳飞,就是汉奸张邦昌。一个因为忠君报国被处死,一个因为卖国求荣被赐死,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

岳飞的死讯传出,江南和中原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欣喜若狂,举杯庆祝,赵构终于为金国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

之所以派杨存中监斩,一是因为杨沂中是皇帝警卫部队负责人;二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军中威望极高;三是他对高宗的忠诚度高,高过韩世忠和张俊;四是因为杨存中紧跟高宗,是坚定的主和派。

杨存中为什么会主和?无非是因为他是忠君之人,既然如此,就要唯命是从,君王永远是正确的。

同理,如果岳飞也这样想,他就不会蒙冤被杀。

由此可见,杨存中这种“忠君”思想,更像一种愚忠,只为皇帝着想,岳飞则是忠君爱国,还为中原百姓考虑。

但在高宗赵构心中,杨存中才是真正的忠臣。

乾道二年(1166),杨存中去世,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忠君爱国的岳飞流芳百世,只忠君一人的杨存中虽然没达到遗臭千年的程度,但远没有岳飞那么风光,少有后人记得此人。

上一篇: 亚丁湾撤侨(亚丁湾撤侨日本人)
下一篇: 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