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新闻)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新闻)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新闻)关于冉闵之争论在网上由来已久,起初以冉吹为主,大概从04年开始,冉闵被吹得神乎其神,乃至出现了各种原(发)创(明)情(历)节(史)吹捧冉闵的小说、网文,还有那篇著名的伪造《杀胡令》,皆是冉吹的发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新闻)物极必反,吹得太过必然导致被黑得更惨,于是接

关于冉闵之争论在网上由来已久,起初以冉吹为主,大概从04年开始,冉闵被吹得神乎其神,乃至出现了各种原(发)创(明)情(历)节(史)吹捧冉闵的小说、网文,还有那篇著名的伪造《杀胡令》,皆是冉吹的发明。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新闻)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知乎(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新闻)

物极必反,吹得太过必然导致被黑得更惨,于是接下来冉黑通过指出冉吹的史实错误将其打脸,并对无脑吹进行辟谣,逐渐占据了评论冉闵的舆论制高点。现在冉闵的话题虽然热度很低,但大部分都是黑他的。

应该承认冉黑的出现对于正确认识历史、防止谣言传播是有不小贡献的。不过矫枉难免过正,现在我只要说一句冉闵是民族英雄,肯定立马被扣上“冉吹”帽子。现在主流观点是:冉闵是汉奸、三姓家奴;冉闵杀胡并不是出于民族大义只是狭隘的争权夺利;前燕给冉闵的谥号“武悼”是恶谥;视冉闵为民族英雄是网络皇汉的发明......

我认为,以上观点皆不当,是为了反对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仅如此,我认为,承认冉闵是民族英雄,是合理的。

“你现在还敢给冉闵翻案,读过历史书吗?MDZZ”——估计一定会有人这么说吧。

事实真的如此吗?那么,我就用历史书上的内容来作证,阐明一下我的观点。

一、所谓“三姓家奴”问题

这里所说冉闵的所谓“三姓”即是石、李、冉。因为冉闵之父冉瞻十二岁就被石勒俘获(那时候冉闵肯定还没出生),并成为石虎的养子,因此改姓石,冉闵是石虎养孙,自然也就姓石。冉是他的本姓,冉闵灭后赵,改元称帝,恢复了冉姓。

至于李,就比较奇葩,其出处见于《资治通鉴》:

(永和六年,350)春,正月,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

有人以此作为依据,声称冉闵改姓了李。不过冉闵当时不是皇帝而是大将军,后赵皇帝是石鉴。这个“易姓改号”是石闵让石鉴做的,尽管是出自石闵的动机,石鉴当时也并无实权,不过改国号、改元这事当然得由皇帝来做,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易姓李氏”如果真有,那也是石鉴做的。可能有人要问了,石闵当时也算是石氏宗室一员,那既然皇帝都改姓了皇族是不是也得改?有道理,不过问题在于从史书记载来看,在这“易姓李氏”之后,该姓石的还是姓石,没姓李(能够证明改国号为卫的倒是有一句“卫主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乘虚袭邺”,不过也仅有这一句了)。也就是说,这个“易姓李氏”即使发生了也和没发生一样,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所谓“三姓家奴”含义就是给三个不同的姓(的政权)做家奴吧?可是冉闵就算说做过家奴也只给后赵石氏做过(前面已经说了所谓“李氏”根本可以忽略),而冉氏代表了他自己建立的政权,哪有自己给自己做家奴一说?所以说冉闵做过“一姓家奴”倒还有道理,所谓“三姓家奴”纯粹胡扯。

二、“汉奸”问题与冉闵反胡动机

汉奸,顾名思义指的是汉族的败类。就冉闵早期为后赵政权服务的经历来看似乎确实是汉奸行为,不过冉闵打小就在后赵宫廷长大,又被胡人抚养(《晋书》:“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可以看出),从生活环境来看受胡人影响很深,汉民族意识理应不是很强,为胡人服务也算情有可原,并不像历史上大多数汉奸一样从小在汉文化环境中长大,父母亲戚和身边的人都是汉人,长大以后却背叛汉族投靠异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全面,如果只看冉闵早期为后赵服务的经历就说其是汉奸,而忽视了冉闵后期的反胡经历,是不全面的。有人说冉闵反胡纯粹是因为冉闵想要窃取后赵统治权,是统计集团的争权夺利而不是出于民族意识。真的是这样吗?

按吕思勉意见,冉闵本来没有什么民族意识,冉闵本来只是想清除异己而不是把斗争对象扩大到整个胡人群体:

(冉闵借石鉴名义)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

——《晋书》

但是之后胡人的行为表明胡人与他根本不同心:

于是赵人(即汉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晋书》

这才是激发出冉闵的汉民族意识,导致他诛胡的导火线(上文说的冉闵反胡有深刻思想背景,可算作深层原因)。

有人认为冉闵从为胡人服务到反胡的转变太快,所以并不是真心反胡,那么结合冉闵反胡的深层原因和导火线可以看出冉闵反胡是出于民族意识所言非虚。

注:其实早在“各任所之”之令之前,冉闵与胡人的矛盾已经显露:

三、冉闵反胡斗争是否坚定

有人说,冉闵反胡并不坚定,主要根据有:

固然,韦謏的劝谏是出于民族大义,冉闵封其子为大单于、收纳降胡的做法似乎违背反胡初衷,但是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民族,驱使外族为自己作战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是五胡政权、蒙元、满清还是汉、唐、明,都有利用外族作战的经历,虽然有风险,但却是出于策略。冉闵杀韦謏,可以体现出他的刚愎自用,但如果因此就说冉闵反胡不坚定,那又如何解释冉闵自宣布杀胡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对胡人作战的事实(不举例了,《晋书》、《资治通鉴》上详细记载了)呢?如何解释冉闵开始反胡斗争后各族胡人一致对抗冉闵呢?

从一些侧面可以看出冉闵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至少自宣布杀胡以来),且他的反胡态度是坚定的。

辛谧之举、“除胡、羯,以绥华夏”、“锐于廓清”之语还有冉闵遣使告晋的内容说明冉闵志在除胡

冉闵急于与胡人作战(不过冉闵轻敌冒进、刚愎自用,听不进有益的意见,导致这战吃了个大败,冉魏因此元气大伤),也可体现出冉闵坚决反胡的立场。

“要将先灭群胡”体现了冉闵的决心。

冉闵这段著名的遗言(至少在史书上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也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由此可见,冉闵的反胡斗争是坚决的,冉闵在反胡斗争中表现出的的民族意识是强烈的。如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说冉闵是汉奸是不妥的。

四、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冉闵反胡之正义性

冉闵反胡,自邺城杀胡始,民族仇杀无疑是一种极端的行为,我们当然不能提倡,而且要反对,很多人因此非议冉闵。但是,你们有没有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激烈的民族仇杀?这责任在于冉闵吗?

由此可以看出,冉闵反胡不仅是出于他自己的意志,也代表了中原汉族人民的心声,因此他才会广受汉族支持。

有人因为冉闵诛胡误杀了很多高鼻深目的汉人而贬低他,殊不知这不是冉闵一个人杀的,是冉闵带领邺城的汉人一块杀的,而且是误杀(再说汉族人里有这种极为特殊长相的肯定是少数),他们的目的是杀胡人,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他们这样做是具有反抗异族压迫的正义性的,可以视作起义。

注:感谢李卧风的指正:误杀高鼻多须汉人的现象并未发生在邺城,从“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这句看,应该是四方响应屠胡时失控出现了误杀。

历史上的起义,不乏有各种劣迹,这是应当批判的,但是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其中的局限性就否认整个起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当承认冉闵诛胡是具有正义性、进步性的,正义性体现在反抗异族压迫(不仅有民族压迫,还有阶级压迫),进步性体现在为当时其他中原异族统治者提供了教训,之后统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再怎么压迫汉人毕竟也比后赵温和得多。

冉闵表示这锅我TM不背。

冉闵反胡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不仅具有反抗民族奴役的正义性,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五、“武悼”是不是恶谥

还有一种奇葩说法,说慕容儁给冉闵的谥号“武悼”是恶谥,我建议您还是去看看《谥法研究》吧。

我们把两个字分开,一个一个看,首先是“武”(恶谥我用黄色标出来了):

所以“武悼”是一个美谥一个中谥,总体仍是美谥,根本没有恶谥一说。

六、将冉闵视为民族英雄是不是网络皇汉的发明

冉闵受到不少皇汉的支持,很多人反对冉闵,其实是反对皇汉。很多人对冉闵嗤之以鼻:哼,都是那帮网上的皇汉吹出来的,皇汉还是多读点书认点字吧!

然而事实是......将冉闵视为民族英雄可以追溯到晚清民国时期。

1904年《江苏》杂志第十一、十二合期一篇署名“荆驼”的文章《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冉闵传》将冉闵评为“震古烁今,扭转乾坤”的“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连高中历史题上都引用了。

不过很可惜,这篇文章的内容我找遍网络也没有找到,恐怕只能去图书馆找到那本《江苏》杂志才能一睹为快了。如果我找到了,一定发在这。

另外,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初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刘觉著)中也提到了冉闵。冉闵一章前半部分内容主要引自《晋书》,叙述冉闵的生平经历,我把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作者评价的部分引用过来。

上一篇: 一意孤行(一意孤行的意思)
下一篇: 港珠澳大桥多少米(港珠澳大桥多少米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