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

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

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1957年,黄逸梵病重。临终前,她写下人生中最后一封书信,想见女儿爱玲最后一面。而张爱玲却避而不见,只从美国寄去了100美元。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后来,当张爱玲收到母亲留给她的全部身家时,不由得悲从中来,陷入对自己忘恩负义的深深谴责中。看到这里,也许我们会以为张爱玲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不孝之女。但是,正如张爱玲所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1957年,黄逸梵病重。临终前,她写下人生中最后一封书信,想见女儿爱玲最后一面。

而张爱玲却避而不见,只从美国寄去了100美元。

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

黄逸梵怎么读(黄逸梵有多少男友)

后来,当张爱玲收到母亲留给她的全部身家时,不由得悲从中来,陷入对自己忘恩负义的深深谴责中。

看到这里,也许我们会以为张爱玲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不孝之女。

但是,正如张爱玲所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张爱玲真的不孝吗?不见得。

张爱玲也曾经用罗曼蒂克的爱来幻想自己的母亲,但是现实却打碎了她对母亲的憧憬。

张爱玲和母亲的爱恨纠缠,又有谁能说清对错呢?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西区的一座洋房里。当时,家里虽然是晚清的没落贵族,但也算得上是家世显赫。

就像很多人提起张爱玲,都会想到: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还有一腔考取功名、重振门楣的雄心,但在清廷逐渐没落的局势下,他发现无路可走,无力挣扎,越是如此,越是想要堕落,在荒唐中寻找真实感。

而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虽然也是贵族出身,却和张廷重相反,她向往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方,想要在广阔的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抱负。

1924年,张廷重的妹妹张茂渊决定到英国游学,出发前,她邀请黄素琼一同前往,黄素琼欣然答应。

为了告别过往的生活,黄素琼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黄逸梵”。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那年,张爱玲4岁,随着母亲黄逸梵的出国,她对母亲的懵懂情感也断了。

后来,张爱玲在《私语》中,回忆起母亲离别前的那个晚上,只道:“她不理我,只是哭。”

仆人也只会抱着小小的张爱玲,让她去催促一句:“时间到了,该出发了。”

如果只是一次离别,也许张爱玲的童年不会有那么深的阴影。

但是,不过几年,已经懂事一点的张爱玲又一次看着母亲离去。

1928年,张爱玲8岁。

那年,黄逸梵游学回来。

归家之后,黄逸梵带着他们搬了新家,还给张爱玲和弟弟讲童话书,这对于从小没有母亲陪伴的张爱玲来说,已经是很美好的一段时间了。

而且,黄逸梵会培养张爱玲的淑女风度,教她弹钢琴、讲英文,还会带领她在街道漫步。小小的张爱玲心想:这就是妈妈的爱吧。

张爱玲和她的弟弟

但是,好景不长。

为了留住黄逸梵,张廷重不给黄逸梵家用,家里的开支,比如租房子、买家等等,全都要靠黄逸梵变卖嫁妆。

面对这样的丈夫,黄逸梵还能忍耐。

难以忍受的是,黄逸梵看上了别的女人,甚至还将她纳为妾。

这对于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黄逸梵来说,是无法原谅的,她痛下决心离了婚,离开了这个家庭。

不怕从未得到,就怕得而复失。

小小的张爱玲,年仅八岁,就经历了两次至亲的离别。

不知道当时的小小的张爱玲,有没有想过: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

从小亲母不在,又来了一个不亲近的继母,对于张爱玲来说,家庭氛围从没有过温馨的感觉,童年留给她的也只有梦魇和伤害。

在母亲走后,张爱玲常常去姑姑家,因为“姑姑的家里留有母亲的空气。”她想要靠近母亲,却只能以这种最无力的方式。

父母离婚后,父亲很快娶了后母。

在姜爱玲的笔下,这位后母无疑是恶毒的。

但这时张爱玲已经上了寄宿学校,和家中父亲、继母也算是相安无事。

矛盾爆发在张爱玲16岁那年。

1936年,为了自己的望子成龙梦,黄逸梵从国外回来,想带女儿出国留学。

但当张爱玲满怀期望地将自己出国留学的念头告知父亲时,父亲像点了炸药一般,勃然大怒。

张爱玲只好先暂时保留这个念头。

不过,一天放学回家后后,张爱玲与后母发生了一段口角,后母竟然上来就是一个耳光,打得张爱玲发懵。

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后母竟然不分是非,向张廷重告状:“她打我!他打我!”。

张廷重一听,这还了得,揪住张爱玲,就是一顿暴打,还将她监禁在空房里,锁上大门,放话要用枪打死她。

经历了这样荒唐的事情,张爱玲也被迫开始了在空房里、被监禁的生活。

张爱玲和父亲、弟弟

她想不明白,明明小时候还可以和自己一起谈论《红楼梦》的父亲,怎么变成了这样。还有自己的亲生母亲,为什么不可以像别人家的母亲那样陪伴自己呢?

一日又一日,在痛苦、愁绪的折磨中,张爱玲病了,她患上了痢疾。

第一次,她感觉自己离死亡那么近,不由得想,不如就这样走了。

最后还是从小带着张爱玲的仆人,去向张廷重求情,为张爱玲带来了救命的药。

经此一病,张爱玲对于父亲的最后一丝念想也断了。

身体恢复后,她立刻趁机逃离她生活了16年的家,投奔自己的母亲。

见到母亲之后,张爱玲并未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黄逸梵没有收入,只能靠着祖上留下来的积蓄度日,又爱打牌。

在现实的压力下,向来只过闲适生活的她,只能顾得上爱自己。

一旦张爱玲达不到她的要求,她便会不耐地责怪。

一天,母亲问她:“嫁人还是读书,你选择哪一个?”

张爱玲选择继续读书。

就这样,揣着黄逸梵给的学费,张爱玲踏上了艰苦的求学之路。

在香港大学求学期间,张爱玲曾将历史老师资助给她的800港元郑重地寄给母亲,可母亲却将这钱输在了牌桌上。

一件件事,慢慢地消磨着张爱玲对母亲的感情。

后来,黄逸梵和爱人维基斯外出,但维基斯却不幸被战火波及,丧了命。

黄逸梵只好孤身一人来到香港,找正在港大求学的张爱玲。

见面时,看到母亲那难掩憔悴的面容,张爱玲很吃惊,这和她记忆中精致漂亮的母亲相差太远了。

20世纪40年代初,黄逸梵再一次离开。

也许母女二人都没想到,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黄逸梵再次离开后,去了印度、巴黎等地,最后在巴黎的一家医院里去世。

临死前黄逸梵想见女儿一面,但当时的张爱玲已经自顾不暇,凑出100美元已经是尽力了。

母亲离开后,张爱玲依旧上学、写文章,也经历了与桑弧、胡兰成、赖雅的恋情。

一次次为爱飞蛾扑火,但结局从未美满。

遇见赖雅时,张爱玲认为他是真正爱她、关怀她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年长张爱玲29岁的赖雅,很快病倒了,这导致张爱玲只能为了养家、给赖雅治病而奔波。

1967年赖雅去世,也成了压倒张爱玲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爱玲晚年

张爱玲曾写道:“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

巧合的是,晚年的她长期遭受着皮肤病的折磨,她认为这都是因为跳蚤。

为了躲避跳蚤,从1984年至1988年,张爱玲一共搬了180多次的家。

1995年9月,一代才女张爱玲因疾死于家中,享年75岁。

张爱玲一生坎坷,但这些经历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在她的笔下,每一个人物有她自己的一部分。

亲身的经历让她变得凉薄,笔下人物的命运也带有一股苍凉。

她说:“我觉得,我就是一座孤岛。”

其实,回看张爱玲的一生,她也曾为了追求幸福,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一个家,表现出超人的坚定与勇敢!

但是,遍布阴影的童年生活,已经在张爱玲的心底烙下了缺爱、冷漠的烙印。

在一次次地尝试追求幸福,一次次地被现实戏弄之后,张爱玲选择放下,与自己和解。

张爱玲一生有幸福过吗?

也许,八岁那年,母亲的短暂陪伴让她幸福过;

也许,幼时父亲和自己一起读《红楼梦》时,她温暖过;

也许,与赖雅短暂的相知相守也让她满足过

……

即便“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

张爱玲仍然珍惜生命中点点滴滴的小确幸,这些都是她的珍贵回忆。

正如她自己所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张爱玲的哪些幸福时刻,是她与人生和解的助力呢?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点赞、评论!

上一篇: 雪乡在哪(雪乡旅游时间最佳)
下一篇: 二十四香谱(三根香长短不一样寓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