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还是很有意思的。东晋和西晋是一脉相承,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建立的,所以东晋、西晋并成为晋朝。不过西晋是大一统王朝,东晋却偏安一隅。这让我们在看东晋地图的时候觉得非常憋屈,西晋明明这么大,东晋为何只有这一点。其实东晋憋屈的不仅仅是统治区域小,更重要的是皇帝。东晋的皇帝和其他王朝的皇帝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王朝的皇帝自始至终基本上没几个掌握实权的,而且英年早逝的还比较多,在古代王朝中还是很少见的。我们先看一下东晋皇帝的大致状况。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东晋皇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书称之为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废了晋恭帝自己称帝,东晋正式灭亡。从317年到420年,东晋国祚103年。不过这103年里却有11位皇帝,光是这个数字就知道东晋皇帝更换的频率还是比较快的。当然,除了频率快。还有就是不掌握大权、英年早逝,这是东晋皇帝最主要的两个特点。
司马丕在位几年(司马丕怎么读)
按理说,封建社会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制度下,皇帝能掌握一切大权。不过有时候也有例外,东晋就是最好的证明。东晋皇帝之所以不掌握大权,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总的来说和三国时期的曹魏和孙吴有关。
先看一下曹魏。曹魏时期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根据人的品行、出身、才学等方面把人分为九品,不同的品级授予不同的官职。看起来没问题,但里面有很大的问题。这里面选拔人才的标准里有出身,这个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九品中正制就只看出身了。这样的话,选官制度就被一些人掌控了,这些人世代为官,变成了世家大族。曹魏灭亡后,晋朝继续沿用这个制度,九品中正制一直到隋朝因科举制的出现才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直到宋朝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再看一下孙吴。作为三国其中一个政权,东吴并不显眼,不过东吴的政治制度非常显眼。东吴的制度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非常像,可以说是真正的封邦建国。东吴当地有很多大家族,他们实力强大,掌控着一方。东吴为了取得这些人的支持,默许了他们的存在。这些人不仅控制了当地的人权、财权,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诸侯差不多。而且他们在中央还可以为官。东吴说白了就是君主和地方豪强共同治理的。东吴灭亡后,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当地的世家大族也继续存在。
看起来这两个政权和东晋没关系,事实上却有很大的关系。司马睿是在建康重建晋朝的,其统治区域主要是江南。这里有很多是当年孙吴的统治区域,所以就有很多当地的世家大族存在。再者就是,司马睿重建晋朝时,很多北方世家大族和他一起迁徙到了南方,支持他重建晋朝。这些人实力也非常强大。这样的话新建立的东晋就被乔迁到南方的世族以及南方本地的世族共同掌控着。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司马睿不可能重建东晋,即使他当了皇帝,也只是个傀儡而已。
一个王朝完全是在其他势力的支持下才建立的,这种状况下,君主能掌握实权才怪。我们现在看一下东晋的皇帝,哪些掌握了实权,哪些完全是傀儡。
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307年,距离西晋灭亡还有10年的时候司马睿就已经把自己的统治中心转到建康了。到西晋灭亡时,司马睿已经统治这里十年了,这也是他能轻易建立东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称帝之后司马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贤明,他虽然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但自己也不掌握实权。司马睿称帝之后,王导掌控大权,他还称王导为“仲父”。王导的所有建议他基本上都听。当然,王导本人非常有能力,能平衡各方势力。不过后来司马睿发现状况不对,王导基本上掌控一切大权,朝中所有事都是他说的算,司马睿觉得自己成傀儡了。所以他想办法削弱王导的势力,结果引起了王敦之乱。这一下,王家再次掌控大权,司马睿仍旧大权旁落。
322年,称帝只有5年的司马睿去世。他是抑郁而终的,当时只有47岁、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没掌握大权,王敦之乱后,他连皇宫都不出了。可以说,他做皇帝的日子,还不如自己做王爷舒服。他是东晋第一个掌握大权的皇帝,不过这只是开始。当然,他并没英年早逝,47岁虽然不算大,在当时也不算小。
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晋明帝这个人个人能力非常强,他不仅孝顺,还文武全才,更重要的是做事果断。这样的话,非常适合做皇帝。晋明帝继位的时候23岁,可以说正值壮年。这个年纪的皇帝,面对王导家族掌控大权,肯定是不甘心的。不过由于手中没有实权,晋明帝还是要小心行事的。他继续重用王导,停止追究王敦之乱。在这些措施下,各世家大族继续支持东晋,东晋再一次恢复了和平状态。而且他对朝中、军队中很多人进行重新安排,可以说是在慢慢削弱世家大族的权力。东晋皇室也在他的努力下,权力逐渐变大。
按照这种状况发展,要不了多久,晋明帝就能掌握大权。不过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公元325年,在位3年的晋明帝去世了。他是东晋第一个英年早逝的皇帝。晋明帝的去世,标志着东晋皇帝夺权暂时失败了。但总的来说,晋明帝算是明君,可以说能力比晋元帝司马睿强。如果他不早逝的话,东晋在他的治理下或许会变得更强。
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晋明帝去世时只有26岁,晋成帝继位时年纪肯定不大,当时只有4岁。可以确定的是,司马衍在位初期肯定不会掌握大权。不过晋成帝成年之后,基本上掌握大权了,而且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晋成帝由于幼年即位,庾太后垂帘听政。庾太后开始重用自己家人,很多庾家的人进入朝中为官。就这样,东晋的大权由王导一家掌控,变成了王家和庾家两家人掌控大权。这对皇帝来说是好事,只要他们有矛盾,皇帝就有机会掌控大权。晋成帝成年亲政之后,利用庾家牵制王家,然后又趁机打击王家。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当然,掌握大权的晋成帝绝对是个明君。他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说白了就是禁止他们乱占地盘;把北方来的人编入户籍,这明显是拉拢北方人;而且勤于政事,为人节俭。尤其是节俭这一点,在东晋非常少见。虽然他不是晋明帝那种文武双全的人,但也绝对是明君。他算是东晋第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不过此时的权力并不大。342年,23岁的晋成帝去世,他是东晋第二个英年早逝的皇帝。这对东晋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如果他长寿的话,东晋皇室的权力或许会更大一点。
东晋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晋康帝是晋成帝的弟弟,晋成帝去世之前,由于自己儿子年少,所以决定把皇位传给晋康帝。晋成帝这个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里面还有外戚的支持。外戚之所以支持司马岳,因为司马岳和司马衍是一个母亲。所以不管他们俩谁当皇帝,外戚都仍旧是外戚。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晋康帝也是壮年继位,但在位两年多一点就去世了,去世时只有22岁。
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事呢,东晋两代皇帝花了这么久才掌握一点权力,随着晋康帝的去世,这些权力又被世族掌控了。要是晋成帝知道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晋康帝是东晋第三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东晋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晋穆帝是晋康帝的儿子,这一点晋康帝做的不太厚道。按理说他哥哥把皇位传给他,他去世后最好再传给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不过他并没这样做。晋穆帝继位时只有1岁左右,朝政大权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外人控制。不过此时朝政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王家在此时已经不掌权了,庾家也退出政权中心了。此时何充、蔡谟、会稽王司马昱先后辅政,朝政大权被他们掌控。虽然世家大族也在掌权,但皇室成员也开始掌权了。东晋皇室的权利可以说更大了。
当然,晋穆帝19岁的时候去世,到去世时都没掌握大权,这是东晋第四个英年早逝的皇帝。不过此时的东晋政局还算稳定,而且桓温消灭了成汉,东晋版图开始扩大。但这也标志着桓温代表的桓家开始登上东晋的舞台了。
东晋第六位皇帝晋哀帝司马丕。晋穆帝去世时没有儿子,在皇太后支持司马丕登基。因为司马丕是晋成帝的儿子,如果不是晋康帝传位给晋穆帝,司马丕早就成皇帝了。公元361年,20岁的司马丕登基。正值壮年的晋哀帝按理说会有一番作为,毕竟东晋皇室此时已经掌握一定权力,而司马丕又有太后的支持。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和晋康帝一样,24岁就去世了,只在位4年。他是东晋第五个英年早逝的皇帝。这四年期间,桓温开始掌控朝政,不断北伐,结果接连失败。东晋的国力不断下降,此时北方的鲜卑人开始崛起,对东晋形成重大威胁。
晋哀帝虽然在位时间段,但还是做了些政绩出来。他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这样可以方面管理和减少开支。而且还关注民生,也算是好皇帝。不过在位没多久就开始修仙问道,最后吃丹药吃的中毒而死。如果他没中毒身亡的话,或许也会是一代明君。
东晋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奕。晋废帝是晋哀帝的弟弟,看这个称呼就知道他在位时被人废了,要不然也不会叫废帝。365年,23岁的司马奕登基。如果他个人能力比较强的话,或许也能掌握实权,而东晋实力也会变强,不过事情并没这样发展。晋废帝在位期间,桓温势力正处于巅峰时期,虽然他北伐失败,但还掌控朝政。最后桓温说晋废帝不能生育,还有龙阳之好就把他给废了。公元372年,在位7年什么还没来及做的晋废帝就这样被迫退位了。虽然不是英年早逝,但也是英年退位。
其实,作为皇帝,晋废帝如果个人能力强的话,还是有可能有一番作为的。
东晋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讲晋穆帝的时候说过,他当时还辅政过,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在之后一段时间,司马昱一直在牵制桓温。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桓温废了晋废帝之后居然支持司马昱登基。按理说司马昱即位后肯定会从桓温手中夺权,但结果却是他不仅没夺回大权,还一直受桓温牵制。就这样,晋简文帝在位不到一年抑郁而终。他是东晋第六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东晋第九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可前面几位皇帝相比,晋孝武帝命还是比较好的。晋孝武帝即位时只有11岁,所以大权仍旧被桓温掌控。不过一年后桓温就去世了,以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朝政。看起来东晋的政局和之前一样没什么区别,都是世家大族掌控大权,但这里却很大的不同。从开始到现在王家、庾家、桓家都掌控过大权,这三家现在虽然无法和之前相比,但还是有一定的实力。谢家虽然掌控大权,但其他三家对谢家形成了一定的牵制。就这样,东晋皇室趁机掌握了大权,此时的东晋皇室比之前任何时候权力都大。而晋孝武帝也可以趁机有所作为。
在军事上晋孝武帝在谢安的支持下大败了前秦,东晋势力再次深入到北方;经济上,实行了赋役改革。东晋的经济经过这次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文化上,支持儒家的发展,反对玄学。可以说,这些都是晋孝武帝的贡献。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话,晋孝武帝绝对是明君,不过这个人后来却做了一些荒唐的事。
比如晚年沉迷于酒色,把大权交给自己弟弟司马道子,又和司马道子政权,所以朝政开始昏暗。最离谱的是,他因为一句戏言被自己妃子妃子用被子捂死。这种死法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他死的时候也算是英年早逝,成了东晋第七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不管怎么说,晋孝武帝都是东晋为数不多掌握大权的皇帝。总得来说,也也算是明君。
东晋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晋孝武帝去世后,14岁的司马德宗继位,此时司马道子以皇叔的身份继续总览朝政。晋安帝谥号虽然是“安”,但基本上没过过一天安宁日子。他在位期间,内乱不断,今天你造反,明天这个被杀,后天那个被杀。最后桓温的儿子桓玄甚至把晋安帝赶下皇位了,自己称帝。此时北府军中的刘裕开始崛起,逐渐掌握大权,桓家最后也是被刘裕平定的。此时很多世家大族开始衰落,刘裕崛起,趁机掌握了大权。刘裕掌权之后,开始排挤大臣。之后在419年派人杀死晋安帝。
总的来说,晋安帝一生都是傀儡。他在位末期,东晋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个不用说了,也是英年早逝,是东晋第八个早逝的皇帝。
东晋第十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这个就不用说了,他父亲被杀了,他虽然成了皇帝,但仍旧是傀儡。420年,刘裕强迫晋恭帝禅让给自己,东晋正式灭亡,我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禅让后的晋恭帝没多久就被毒死了,也是英年早逝的皇帝。这是东晋最后一个,也是第九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这就是东晋十一位皇帝的大致状况。这十一位皇帝中,晋元帝至死没掌握大权,晋明帝掌握一小部分权力,晋成帝掌握大权,晋康帝是傀儡、晋穆帝是傀儡,晋哀帝掌握一定大权,晋废帝、晋简文帝是傀儡,晋孝武帝掌握大权,晋安帝、晋恭帝都是傀儡。说真的,完全掌控大权的只有晋孝武帝一个,其他的要么是傀儡,要么只掌握极小的权力。个人觉得,这些皇帝之所以不掌握大权,不仅因为门阀制度,还有就是皇帝大多短命。好不容易有个皇帝掌握大权,没多久就去世了。
除了掌握政权的少,英年早逝的也非常多。除了晋元帝、晋废帝不是英年早逝,其他的都是。
难怪东晋的存在感这么低,光是上面这些皇帝的状况就让人觉得存在感高不了。这样的王朝能存在100多年真不容易。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晋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