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外
今湖滨涌金公园一带,涌金门外,古人往往以“涌金门外”称之,宋人或称“丰乐楼前”,因为涌金门与丰乐楼(耸翠楼)是当年著名地标建筑。其实,它有一地名,叫柳洲。此地原是西湖边的一个沙洲,或因多柳,故以柳洲称之。西湖古诗词中常见此名。
涌金门外(涌金门外凉生早全诗解释)
(柳州上的湖汊)
北宋*郭祥正《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柳洲》
“春光湖水滿,春色柳洲深。莫作風中线,条条系客心。”
所以,涌金门外人们乘船入湖的地方,古人亦叫柳洲港。
南宋·曹勋《泛湖次柳洲二首》
“其一:一棹西湖意不阑,解颐风约水云寒。弥弥细浪篷边去,叠叠青山枕上看。
其二:净舍乘闲一苇航,入门松竹献清凉。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北宋时柳洲一带,起先建有湖堂。北宋?郭祥正《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诗集中的第一首诗就是《湖堂》:
涌金门外凉生早全诗解释
《西湖游览志》云:“出涌金门北,为丰乐楼。”丰乐楼为南宋时西湖名楼,在涌金门外。
(元代画家夏永《丰乐楼图》)
南宋末杭州诗人董嗣杲写《西湖百咏》,其诗集第一篇即咏丰乐楼,诗引道:“……城之西有四门,曰钱湖、曰清波、曰钱塘,出此三门,皆不见湖。独涌金门正与湖水相对,建楼掩之,关闭风水。古传楼未建时,山水或漂城居。”其诗《丰乐楼》云: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熈和境界中。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
水揺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空。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涌金门(旱门),南宋时曾一度称丰豫门,是杭州西城墙靠湖四城门之一。所谓“丰豫”,取“丰亨豫大”之意,源于易经丰、豫两卦卦辞,徽宗朝权臣蔡京首倡,是追求生活丰奢豫逸,被认为是宋朝积弱的原因之一。丰乐楼取名丰乐,与丰豫之意似一脉相承。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杭州以前有十座城门用杭州话儿说,就是:
武林门外鱼担儿
艮山门外丝篮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
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
候潮门外酒坛儿
清波门外柴摊儿
涌金门外划船儿
钱塘门外香袋儿
青春门外粪担儿
武林门,位于杭州旧城的西北,又称北关门。历朝历代,这是一座可用得“价值”二字来衡量的城门。它,奉尊、要津、有序、富裕,一如它“北关”的旧称。
武林门外一路,历朝历代都是黄土铺地,涌金门外,清水遍洒。为啥?因为“朝廷恩泽自北而来”,涌金门外,由此入的杭城。
如此地杰人灵,传到紫禁城里,风流天子就坐不住了。康熙六下江南,五次来了杭州;乾隆六下江南,次次都没拉下。御船顺运河而来,在卖鱼桥霞湾港驻停。
艮山门,位于杭州旧城的正北偏东。宋元以来,此门虽非兵家必争,却为丝绸业集中之地。以此为雏,杭州的工业,涌金门外,后来大都出于此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