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临终前他留下这样两句话,第一句话藩王必须削,否则皇帝就别想当安稳,第二句话如果朝内有奸臣,藩王可起兵清君侧,这两句话都是为了朱允炆,安安稳稳做皇帝,可令他没想到,短短一年不到,四儿子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并最终成功夺权,史称靖难。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燕军只有800人,而建文帝朱允炆,不仅手握百万中央军,且身为正统皇帝,全国上下一呼百应,那为啥最后,各方占优的建文帝,还是被朱棣给颠覆了江山呢?今天小王就给大家讲讲背后的原因。
燕王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是什么名义)
首先我们要知道,靖难之役的直接起因就是建文帝削藩,全国最大的藩王就是燕王朱棣,因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朱棣所担任的任务是防御北方蒙古,它不仅拥兵十万,而且因表现好,后来朱元璋直接让他节制附近军队。
然而,也正是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朱棣成为了削藩的主要目标,可建文帝虽然最想削四叔朱棣,更害怕朱棣狗急跳墙,直接拥兵造反,所以他先削了5个最弱的藩王,这一来是给削朱棣舆论造势,第二朱棣到时就算想造反,兄弟们也帮不上他,在保证断了朱棣造反的援助后,建文帝才开始对燕王朱棣动手。
建文元年,他先是派遣心腹去了北平当布政使,这一招是收权打压,一来保证北平行政权,二来监视朱棣,接着他又派遣心腹接管了北平的军队,又借机调走朱棣原先的所有军队,这样一来朱棣想造反也没有军队的支持,最后他安排军队驻守锡林郭勒附近,虎视眈眈盯着朱棣,朱棣自然不傻,刀架脖子上了,明显者要动手,可要是就这么从了,他不想,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真被削了,可不是简简单单地没有军权那么简单,看着那些被削的兄弟,要么死,要么流浪,要么被幽禁起来,性格刚烈的他,才不会就此了结一声,没办法,朱棣终究还是决定造反,理由是什么呢?
朱允炆虽然是侄子,但人家就是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燕王那就是抗命,只要抗命那就是谋反,而谋反失败就是死亡葬身之地,对了,朱棣突然想到老爹朱元璋说的一句话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珠讨,以清君侧,终于有了这个理由可以造反了。奸贼就是那些支持削藩的,整天破坏我们朱家家庭关系的人,比如黄子诚齐泰这些人,这就是朱棣为啥能光明正大造反的原因。
建文元年七月,朝廷派兵包围燕王府,准备带燕王去南京喝茶,谁知燕王已经做好准备,他先是把家里家眷全部绑起来,告诉使者,你看我都没打算反抗,进来喝茶再走吧,使者很天真,就跟他进去了,谁知刚进去,朱棣突然发难处决了使者,官兵得知领导被杀了粉粉抄起家伙准备和朱棣拼命。
不出意外,他们全部被处死,你别忘了朱棣虽然被调走了兵权,更何况他本身就骁勇善战,手下的护卫队战斗力也不会太弱,于是夜袭北平,占领了北平,人数也一下下到了五万人。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为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皇帝。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
当时,燕师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下南京后,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少长皆斩,妻女发教坊司,姻党悉戍边。朱棣还令尽复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