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之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家族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东晋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其子桓玄建立桓楚政权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桓温北伐树犹如此(桓温北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桓温出生后还未满一岁就被温峤大加赞赏,于是其父便以温为名。公元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苏峻将领韩晃和泾县县令江播所杀,韩晃后来死于苏峻之乱平定之时,但江播还活着,于是桓温苦练武艺等待时机报仇。到了桓温十八岁的时候江播病死了,桓温只身一人以吊唁为名进入江家,杀了江播的三个儿子。报得父仇的桓温因此被世人所称道(古时有“杀人有礼,复仇无罪”的传统,桓温是报杀父之仇,按此传统属于无罪),于是成名的桓温娶了南康长公主(晋明帝司马绍嫡长女),拜任驸马都尉,并承袭父爵,公元335年任琅琊太守。公元343年,桓温配合征西将军庾翼的北伐行动,升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公元345年,庾翼病死,辅政何充推荐桓温,桓温于是升任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代替庾氏镇守荆州,自此桓温自成气候。
公元346年,急于建功立业的桓温看准成汉内部不稳,汉主李势荒淫无道,于是上表朝廷征讨成汉,但是桓温未等朝廷批准就率领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和建武将军袁乔进攻成汉。蜀地险要偏远,桓温兵少而深入蜀境,要想取胜就必须出奇兵,桓温制定了全军进击,只带三日粮食直攻成都的计谋,留参军孙盛看守辎重,桓温则亲自率兵直攻成都。贪图享乐的成汉之主李势对此一无所知,被桓温打得措手不及,背水一战的桓温军大败成汉军进攻至成都城下并烧了城门,成汉人再无斗志,李势亦乘夜弃城逃至葭萌(今四川昭化县),不久李势投降,桓温受降并迁李势及成汉宗室到建康。
公元348年,朝廷封赏平蜀之功,欲封桓温为豫章郡公,却被尚书左丞荀蕤(xunrui)劝止,最终,桓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桓温虽然灭掉成汉,亦因此令朝廷忌惮他功高不能控制,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于是擢升扬州刺史殷浩处理朝政,以抗衡桓温日渐增长的势力。公元349年,后赵君主石虎死,北方因石虎诸子争位而再度混乱,桓温进据安陆,并上疏请求北伐,但久久都没有回音。公元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桓温知朝廷重用殷浩来平衡自己,感到不忿,所以桓温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不果后,再次上表请求北伐并立即自行率兵沿长江东进武昌,朝廷上下震动,殷浩亦曾打算辞官回避,司马昱写信劝阻桓温退兵回荆州,许诺桓温进位太尉,但桓温辞让不拜。随后两年,殷浩都有率兵进行北伐,但屡次战败,朝野上下不满,公元354年,桓温趁机上奏列举殷浩罪行,逼使朝廷废殷浩为庶人,自此桓温大权独掌。
公元354年,桓温奏免殷浩后不久便发动第一次北伐,亲率步骑、水军从河南、汉中进攻关中地区的前秦,桓温率军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长安东面的霸上,逼使前秦君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小城。然而桓温没有听从顺阳太守薛珍所言进逼长安,结果被前秦军抢先收割关中粮食并坚壁清野,最终桓温军因粮秣不继,被迫撤返江陵。公元356年,桓温上表准备发动第二次北伐,并请求移都洛阳。虽然桓温上奏十多次都未被允许,但朝廷却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可以发动北伐战事。当时羌人姚襄正在围攻洛阳,见桓温攻来于是撤去洛阳的围城军队去抵御桓温,桓温大破姚襄,成功收复故都洛阳。桓温留颖川太守毛穆之、河南太守戴施等守护洛阳(公元365年,洛阳又被前燕夺走),自己则领三千多家归降的人民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返回荆州。
公元360年,桓温因北伐战功进封南郡公,公元363年桓温加授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公元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并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yin)、江州刺史桓冲及豫州刺史袁真等一同讨伐前燕,当时郗超(郗愔子,桓温参军)认为当年大旱,黄河水道无法保证水军船只通航,如此一来运输补给很难保证,建议桓温直攻前燕都城邺城,或者停驻黄河、济水一带管理漕运,积聚足够的物资待次年夏天才进攻,但桓温没有听从建议。结果桓温联军在枋头被前燕和前秦军断了粮道,于是桓温烧船、弃辎重铠甲自陆道撤退,撤退途中遭前燕和前秦军打得大败,这次北伐以大败告终。桓温北伐失利后,将罪责推给未能开通石门水道的袁真,袁真不甘心被桓温诬以罪责,而上奏桓温罪状又不果,于是以寿春(今安徽寿县)作为礼物叛归前燕。
桓温自从公元363年录尚书事开始就干预朝政,原来的计划是利用北伐建立功勋,然后领受九锡并进图篡位。但因第三次北伐遭前燕及前秦击败,声名和实力都减弱,导致图谋不成。参军郗超知道桓温的心意,献上了废立之策用以加强桓温声威,于是桓温同年废晋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专权。桓温专权后利用手中权势将有矛盾的殷氏和庾氏灭族,将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废为庶人,自此后桓温威势达到顶点。
公元372年简文帝死,死前遗诏由桓温辅政,当时群臣都因桓温权势而不敢建议以皇太子司马曜为帝,反而等待桓温的决定,只有尚书仆射王彪之提出以太子即位正当为由迎司马曜继位为晋孝武帝,桓温原本寄望简文帝会将帝位禅让给自己,或让自己仿效周公为君主主理朝政,如今再一次落空。公元373年,桓温表示自己想受九锡,而王彪之及谢安见桓温病重,借修改赐锡文暗中拖延直至桓温病死,桓温死后朝廷追赠丞相,谥号为宣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