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时候,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人们称谓年龄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代替。
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舞象之年)
如: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的男子;豆蔻之年,指的是十三岁的女孩等等。
襁褓
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的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
髫[tiao]年
为七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女孩,古代儿童尚未长出长头发,短发自然下垂,因此也称作“垂发”。
童龀[chèn]
九龄
即九岁儿童的统称。
黄口之年、幼学之年、外傅之年
即十岁以下的儿童统称,这个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
金钗之年
十二岁女孩,这时的女孩头发可以佩戴金钗。
豆蔻之年、二七之年
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也用来形容少女、处女。
舞象之年
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
出自屈原的《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肇锡余以嘉名。”后世也将生日称为“初度”,如《元史》中“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初度也可用来表示开始的意思,如“初度之辰”。
赤子
指初生的婴儿。
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的,所以称为“赤子”。颜师古注《汉书》:“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襁褓
本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黄庭坚就有这样一句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
《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龆龀(tiáochèn)
意为孩童换齿之时,借指孩童。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称谓,对于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呼,不会像现代人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比如弱冠、古稀、黄发等。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数是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比如始龀、皓首、黄发等都是根据生理特征命名,而立、不惑、知命等则来自《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大概有:
0岁的称谓有,度,是指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舞象之年是指多少岁,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