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是一本十分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典籍。除了非常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之外,孙子算经,其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数学问题——“物不知数”问题。
孙子算经(孙子算经和孙子兵法是一个人写的吗)
什么是“物不知数”问题呢?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一个很著名的数学故事“韩信点兵”,此故事在很多书籍故事中都提到过。说在大战之后,韩信让士兵们列队然后清点人数。如果士兵们三人一组,那就会多出两个人来;如果按五个人一组,就会有三个人剩余;要是让七人一组的话,则又会多出两个人。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被称为孙子定理,也叫做“中国余数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来解释的话,中国剩余定理就是个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最“笨”的办法就是穷举法。以“韩信点兵”问题为例,把所有小于105的自然数都试一遍,然后找到满足条件的自然数即可。
孙子算经和孙子兵法是一个人写的吗
比起汉字计数,用阿拉伯数字来计数就简单得多。阿拉伯数字采用“十进制”运算方式,书写起来很方便,从2300多年前被发明出来后,很快流行于全世界。
阿拉伯数字又叫“印度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在3世纪发明,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便给其取名“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计十个符号组成,世界上任何数字都能用它们表示出来。
唐朝中期,阿拉伯数字跟随佛教传入了中国。不过,当时的中国有自己完善的计数系统和数学算式,并没有接受阿拉伯数字。直到清末民初,在新文化的洗礼下,阿拉伯数字才被国人熟知和接受。
那么,在数千年时间里,在没有阿拉伯数字时,孙子算经,中国人又是如何书写复杂的数学算式,以及解答数学问题的呢?
孙子算经作者是谁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人类的数学已经发展到极其复杂的程度,无法科普,甚至无法画出一张全景图。可以这么形容,如果成立一座大学,叫数学大学,每个专业都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将会有数百个专业分支,超过目前人类大学中非数学专业的总和。因此人类的数学大厦真的已经是一个叹为观止的存在。
光是这个大学里面的各种名词,多到连中文都快HOLD不住的程度,中文本身有强大的联想能力,就是通过字面的意思,你大约能揣摩出含义来,但是到了数学这里,孙子算经,往往就变成了天书:
上面所列的这些词,都是高等数学里面存在的术语,基本上都是天书了,很多名词只能使用数学家的名字来代表·····
其实,西方数学家,最早是用英语建立的数学大厦,完全能够建立足够的名词来对应的只有中文,并且一定程度上遵守“信达雅”的标准,其他语言语种,孙子算经,早就躺平任锤——用音译代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