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友爆料,在一份省级国土规划的文件中,沈阳被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直辖市(沈阳直辖市即将获批)
笔者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了这份文件,其全名为《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
在这份文件的32页、名为“高效配置空间资源,提升空间价值品质”的章节,笔者终于找到了这张图片。
这是一张东北亚的地图。
此图不仅囊括了东北、华北以及华东的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蒙古的乌兰巴托。
地图上,北京被标注为黄边红点,即全球城市;
沈阳与天津一样,被标注为红点,即国家中心城市;
大连、长春标注为绿点,即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则标注为桔黄色点,即边境中心城市。
暂且不讨论这份文件的出处,笔者先说说“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熟悉城镇体系的朋友知道,这种提法其实是“老黄历”。
时间追溯2016年。
这一年,有媒体披露国家正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将要构建一个“十百千万”的城镇体系,即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国家特色城市、一千个中小城市和一万个特色镇。
2017年3月22日,凤凰网刊文《终于定了:中央确定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
文章提到,4个全球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1个中心城市包括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名单一出,顿时引起网友热议。
4座直辖市自然是城镇体系的塔尖。
彼时,大陆城市之间的差距远没有现在这样悬殊,而哪座城市最能代表本区域入选这份名单,成为城镇体系的第二梯队,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特别是几个拥有计划单列市的沿海省份,似乎面临着“二选一”的尴尬。
不过时间仅过去一天,3月23日住建部在官网辟谣,“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纯属不实报道。
尽管当时已获批的八大国中赫然在列,而次年获批的西安,也印证了名单一定的权威性。
但在西安之后,“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戛然而止。
而未被官方认可的“全球城市”的叫法,更是湮没于市井之中。
说回这份国土空间规划,笔者翻到尾页,看到“意见反馈”的字样,其公示期为2021年6月11日至2021年7月10日。
笔者也在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官网上找到了这份公告。
原来,这份文件还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并未正式获批公布。
而落款的“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也证明了对这几座城市的定义,仅代表“一家之言”。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还是以国家层面公布的文件为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