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匈奴称为“飞将军”,漠北之战中迷失道路,贻误军机,自杀而死。
马邑之围简介(马邑之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汉景帝刘启死了,他的儿子刘彻登基,恢弘的汉武帝时代开始。
刘彻是渴望打造一番盛世的,继位不久在边疆负有盛名的名将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虽然刘彻当了皇帝,但是这时的李广仍旧没有发挥的舞台,因为这时说了算的不是汉武帝刘彻,而是他的奶奶窦漪房。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在经历了与窦漪房的政策路线之争失败后,刘彻不得已把自己的政治抱负放在一边,他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等,等他的奶奶死亡。
在委屈了6年后,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随着刘彻掌握权力,大汉的国策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打击匈奴,转守为攻。
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大部分臣属仍旧惧怕匈奴的强大,支持和亲,只有太行令王恢建议刘彻发兵打击匈奴。
最终刘彻选择了大部分人支持的和亲策略。
事情在第二年却因一个人发生了变化,这个人叫聂壹。
聂壹是个商人,是汉与匈奴边境城市马邑的一名富商,聂壹或出于爱国或出于保护自己的财富,对匈奴的骚扰苦不堪言,于是他向汉朝廷献策,他将自己的谋划告诉了王恢。
聂壹的计划是这样的,利用自己经常在汉匈两国之间做贸易的身份,向匈奴诈降,并向匈奴军臣单于表示愿意把马邑城献给单于,引匈奴单于率兵劫掠马邑。而汉朝要做的就是埋伏兵在马邑周围,等匈奴入瓮包围歼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计划上报给刘彻后,刘彻十分支持,立刻派遣兵将前往马邑埋伏,李广作为素有名望的名将,当然也在合围之列,刘彻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
计划很快得以推进,聂壹到匈奴军臣单于处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军臣单于,在位34年。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之孙,老上单于之子。汉文帝时期入侵汉边境,名将周亚夫治军细柳防备的就是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接见了聂壹,聂壹讲述了自己的诈骗计划。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计划很简单,先是聂壹方面的人斩杀马邑县令,然后匈奴派大军接应,马邑县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
军臣单于心动了,这种小投入大产出的事情太棒了,随机安排使者跟随聂壹到马邑开展行动,自己率十万精兵准备劫掠财宝。
计划的第一步很顺利的展开了,聂壹与马邑县令杀了一个死囚,并将死囚的头颅悬挂城墙智商伪装成县令,匈奴使者看聂壹完成了任务,立刻传信给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率领着自己部队前往马邑收取果实了,但是在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匈奴大军发现了问题,这一路上毫无人烟,跟平时差太多。
异常的情况出现在战场上,那就要加倍小心了,军臣单于立刻停止进军,转而攻下一边防小亭,抓了汉雁门的一名御史。这名御史为了保命,将汉军的计划告诉了匈奴人。
军臣单于回师,马邑之谋失败。
“
《史记》: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
马邑之谋后两个人的际遇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人是那个御史,这位解匈奴之危的人被封为“天王”。我们也无法苛责这位御史,他当时的想法只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而已,但这对汉族却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第二个人是王恢,这位劝说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人是这件事情中最悲惨的人,匈奴退军之时,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是有机会袭击匈奴的,但是王恢觉得打不过,放任匈奴撤走。汉武帝非常愤怒,自己第一次大规模对匈奴用兵竟然毫无收获,主战的代表人物竟然放走匈奴,继而下令处死王恢,王恢知自己不可能活下去后自杀。
李广在“马邑之围”中也是毫无表现机会,只能期待下次,好在“马邑之围”虽未成功,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汉武帝刘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对匈奴作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无数的将领展现自己的才能,李广作为名将在这个时代却成为了落寞的代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李广是在数次汉匈战争中未能斩敌封侯,徒留“李广难封”的惋惜之声。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下期:飞将军李广(四):两个污点,被俘与报复
注:关于李广的文章共八期,本篇文章为第三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