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时期过后,到了五帝时期,也就是在黄帝执政时期以后,在长达万里之遥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中,盟主尧是帝喾的儿子,居住在今山西临汾一带。他就是最早称呼的布衣天子,住茅草屋,吃粗茶淡饭,穿粗麻衣,冬天裹一张鹿皮御寒,脚穿草鞋,头戴草帽,服装再破烂也舍不得丢弃,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
尧闲来无事,就跟老百姓一起犁田挖土栽培播种,很懂农业生产,很了解百姓疾苦,他爱百姓,百姓都拥护他,爱护他,写诗经赞美他,把他比作天上的太阳。然而,任何人都要老的,尧老了以后,就开始想着选谁做继承人了。自己在位七十多年,继承人却是不好选呢!丹朱是尧的儿子,按理应该让丹朱成为继承人,可丹朱不诚实,做事也不稳重,这是不能当继承人的。尧想到了这些,就召开联盟大会,邀请各个部落的首领一起来讨论盟主继承人这个重大问题。
尧舜时代的古村落
尧帝简介(舜帝简介)
起初大家出于对尧帝的尊敬和热爱,都推举丹朱当继承人,可尧帝坚决不同意,说不能因为自己顾及自家儿子,就置部落联盟不顾。大家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推举虞舜,说虞舜这个人诚实厚道、德才兼备,是个最合适的人选。尧帝也早就看中了虞舜的才智和人品,心里很高兴,就同意立虞舜为盟主继承人,为了进一步考验虞舜的人品,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一起嫁给了虞舜。
一般来说,二女一夫不同心,舜却以其魄力使这姊妹俩和睦相处,将家里的事务处理好了,就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处理天下大事了,这也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道理。舜要耕种哪里,哪里的人就让他耕种哪里;舜要在哪里捕鱼,哪里的人就给他送来渔网。一时间礼让成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他还发明了陶器,教人们认真做事。为此,他走到哪里,人们就跟随到哪里。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的能力和影响力太大了,总让尧帝赞不绝口。尧帝赐予舜布衣、古琴,还送了一大群羊,修了羊圈和堆积粮食的仓库。
尧舜禅让的场景
舜的父亲瞽叟,双目失明,而舜的母亲死得早,父子俩就这样在一起生活。后来,瞽叟续娶,继母生了子象,象娇生惯养,也就成为了一位不务正业者、心狠手辣者,这母子俩心眼很坏,经常无故欺负舜,总想把舜害死为好。瞽叟自身难保,也跟着他们使坏,舜的处境就恶化到了极点,生命岌岌可危。好不容易活到现在,看似可以出头了,再也没有生命危险了,其实不然,危险重重,还防不胜防呢!
眼见舜娶了俩位美丽的公主,又得到了很多的赏赐,这后母与象就打起了坏主意,便鼓动瞽叟谋害自己的儿子。目的就是要害死舜,让象来得到这两位美女,让象得到这些财产。
古城就是这个样子
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瞽叟喊舜爬上草房上面铺草,等舜爬上房顶以后,瞽叟和象就纵火烧草房,幸好上面放了两个斗笠,斗笠里面晒了很多南瓜子,舜一手举一个斗笠从房上跳下,才没被大火烧死。两位公主很疼自己的丈夫,但本着守妇道,也不去与舜的家人计较。见这样做也没受到舜的斥责,继母的胆量更大了,就支使瞽叟和象,去喊舜掘一口水井。舜很诚实,又很孝顺,便立即去掘井,直到很深了,他还在往下挖。瞽叟和象却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井壁竟然有个大洞,舜从大洞里面爬进去,不一会儿就看见亮光了,出口就在半山坡的竹林里面。舜就躲在竹林里哭,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来自远古的呼唤
瞽叟夫妻和象以为舜死了,就想让象堂而皇之地来接收舜的两个妻子及其财产,舜的两个妻子也是欲哭无泪啊!当时就有明文规定,兄长去世以后,兄长家的一切归弟弟们所有,谁能够背负骂名违背这个条文呢?象住进了舜的房间,弹奏尧帝送给舜的琴,还呵斥两位公主给他揉肩捶背。却不料舜回来了,装作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似的,依然对父母和弟弟象毕恭毕敬。继母和象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就与瞽叟一起向舜及其妻子赔礼道歉。从此,一家人相安无事,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后来,尧让舜亲自参政议政,处理天下大事,舜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和百官也相处得很融洽。经过二十八年的考验,尧帝才将帝位禅让给舜,而这个故事,也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