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博物馆的二层临展厅,正在举办《追迹——芮国文物精华展》,之所以叫“追迹”,大概是因为史书上芮国的记载寥寥无几,所以要通过考古所得实物,推测求证芮国的故事。
芮国见于典籍的主要有两件事:
这件事,《史记》、《孔子家语》、《说苑》都有记载,《史记?周本纪》原文如下:
虞国和虢国(虞国忠)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pàn],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秖[zhǐ]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西伯(即周文王)处事公正,多行善事,周边的诸侯有疑难都来找他解决。虞国和芮国有争端不能解决(争夺田产),决定到周去见西伯,进入周的境内,见到农夫互相谦让田界,民众都尊敬老人长者。虞、芮国的人感到惭愧,说我们争夺的,正是周人互相谦让的,还何必去见西伯呢?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于是没有去见西伯,互相谦让后回去了。诸侯们听说这件事,都说西伯是受命于天的君主。
《史记》通过这段记载,宣扬了周文王的功德,也间接给芮国留下了一笔记录:
商末周文王时,虞国和芮国就已经存在,并且两国接壤,否则怎么会争地呢?
但这与考古发现大相径庭。2005年,在陕西韩城梁带村发现了大批两周时期的墓葬,大墓有M27、M26、M19、M28,出土丰富,铜器上的铭文证明这里就是春秋早期的芮国。2017年,又在西南方不远的澄城刘家洼发现了春秋时期,略晚于韩城的芮国遗址,大墓有M1、M2、M3。
春秋时,芮国在黄河西岸,虞国在黄河北岸,隔着很远的距离。
显然,从商末到春秋,芮国经历了许多的变迁,学者提出了多种变迁过程,未能细究。
从典籍看:西周建立后,芮国是姬姓封国之一,国君称为芮伯,曾担任周王室的辅臣。
《史记?周本纪》记载:芮良夫劝诫周厉王,不要独占天下的利益,周厉王不听,导致周室衰微。
进入春秋之后,芮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见于《左传》和《古本竹书记年》,《左传》记载如下:
《左传·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左传·桓公四年》(公元前708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左传·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
春秋早期,公元前709年,芮伯万是芮国的国君,他的母亲叫芮姜,因为厌恶儿子荒淫无度,宠幸的人太多,所以驱逐了他,芮伯万被驱逐后到了魏国,芮姜主政,成为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性统治者。
芮姜这位女子应是坚强果敢,才能出众。第二年秋,秦宪公大概是看到芮国的内乱,想趁机侵占芮国,在芮姜的主持下芮国以弱胜强,秦国因为轻敌吃了败仗。为了报复,周和秦冬天围攻魏国,擒获了芮伯万,六年后,可能是为了修复与芮国的关系,又把芮伯万放回了芮国。
考古发掘的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其中M26是一座五鼎四簋[guǐ]的大墓,出土的鼎、簋[guǐ]、壶上都有铭文:“仲姜作为桓[huán]公尊鼎(簋[guǐ]、壶)”,专家推测,墓主人仲姜就是芮姜,旁边同时期大墓M27埋葬的是她的丈夫芮桓[huán]公,M28则有可能是她的儿子芮伯万的墓葬。
芮国最后的故事见于《史记》,《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秦灭梁、芮。
芮国湮灭在春秋时期,诸侯兼并的大潮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