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

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

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辽朝皇宫)天禄五年,公元951年。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大辽皇宫。天地苍茫,四野宁静。一道从北方平原上风尘仆仆而来的加急书信打破了这份静谧。书信辗转几次,最后由宫外的卫兵送到了当朝皇帝,辽世宗耶律阮的手上。皇帝展开书信,字迹潦草,是情急之下的落笔。写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原地区,北汉政权的皇帝刘崇。北汉紧邻草原,以辽

(辽朝皇宫)

天禄五年,公元951年。

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

耶律察割(耶律察割和耶律璟关系)

大辽皇宫。

天地苍茫,四野宁静。

一道从北方平原上风尘仆仆而来的加急书信打破了这份静谧。

书信辗转几次,最后由宫外的卫兵送到了当朝皇帝,辽世宗耶律阮的手上。

皇帝展开书信,字迹潦草,是情急之下的落笔。

写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原地区,北汉政权的皇帝刘崇。

北汉紧邻草原,以辽朝为依,一直以来都被辽朝所控制,平时日自然也有书信互通。

但今天这封信,却是非比寻常。

虽然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大字,也耶律阮却盯着看着很久。

信上写了些什么呢?

“后周围城,请速驰援”。

八个大字,透露出很多信息。

由于北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不过是辽人扶持的伪政权,所以兵少将寡,自然成了五代十国时期最弱小的存在。

而后周立国已久,家大业大,无疑是北方平原上的大哥大。

作为大哥,当然时不时就要收拾一下小弟,而北汉,就是后周经常收拾的对象。

这不,城池又被后周给围了。

围城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里边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

但辽朝皇帝耶律阮却并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耶律阮形象)

对他来说,北汉是辽王朝苦心孤诣栽培起来的政权,是他们安插在北部平原上一颗重要的棋子。

如果想要统一中原,必须要借道北汉南下。

所以北汉不能亡,至少现在,绝对不能灭亡。

皇帝决定,亲自领精兵数万,支援一下北汉老弟。

浩浩荡荡的队伍开拔北汉,但刚走到一半,就出了件大事儿。

什么事儿呢?

我们知道,往前推个三五十年,北方草原上一直很不安生。

契丹原分八部,八部之间相互攻伐,战乱不断,好不容易横空出世一个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国,将士和百姓们刚过上两天安生日子,皇帝又要出去打仗。

频繁的斗争和内耗已经搞的大辽将士们筋疲力尽,他们只想在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实在不愿意背井离乡替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政权去拼命。

但很可惜,封建帝制时代,士兵们命如蝼蚁,他们根本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

作为臣子,无从选择,他们只能再次披甲上阵,开拔战场。

皇帝亲征之时,带了两个人。

一个人的名字叫做耶律屋质,另一个人的名字叫做耶律察割。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皇帝最为信任的重臣,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忠心耿耿,一个暗藏祸心。

暗藏祸心的耶律察割时常煽动士兵们的不满心理,激化将士们的积怨情绪,甚至暗地里纠集了一批对皇帝早有反心的士兵,趁着皇帝在路途中扎营之时,居然搞了一场兵变,直接把皇帝给杀死了。

当然了,为了节约读者朋友们的时间,我说得比较简单,笼统。

实际上,耶律察割谋杀皇帝的前前后后还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

弑君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不成功便成仁,耶律察割同志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耶律察割形象)

反正不管怎么说,大辽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耶律阮,死了,而且是非自然死亡。

老实说,虽然耶律阮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作为作者,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一些唏嘘。

这位皇帝的一生都立志想要扩大辽王朝的版图,希望可以在祖辈、父辈的基础上建功立业,他穷兵黩武的行为也许没能得到将士们的广泛支持,也许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他罪不至死。

本质上,他仍旧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帝王。

壮志未酬,魂断征途,耶律阮结束了自己无比悲情的一生。

耶律察割表演完了,现在该耶律屋质出场了。

奸臣所做之事,一来罪大恶极,二来不值一提。

但忠臣耶律屋质的事迹却大有可表。

他曾经跟随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开疆拓土,也曾经力排众议,拥立太宗皇帝耶律德光,甚至在辽世宗耶律阮和大辽皇太后述律平内战之时,做起了从中调停的和事佬。

如果说天纵奇才对耶律屋质来说有些夸大其词,那么治世名臣这四个字用在他的身上则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现在,历史把他推向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

奸臣作乱,弑杀皇帝,大辽王朝风云突变,帝国的未来一下子变得迷茫了起来。

皇帝的死讯传遍了军营,此时人头攒动,嘈杂声喊杀声震天,一切都开始变得慌乱起来。

耶律屋质站在人群之中,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感觉到了一阵迷茫。

但他很快清醒过来,他明白,在现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自己必须采取行动。

慌乱之中,耶律屋质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耶律璟。

(耶律璟形象)

既然老皇帝已经死在营帐之中,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拥立新皇帝。

而拥立新皇帝,就相当于一场百米赛跑。

谁先拥立,谁就抢占到了先机,谁抢占到了先机,谁就名正言顺。

是的,耶律屋质在这件事情上,比任何人的反应都要迅速,他立刻找到耶律璟,又拉来一票在兵变之中六神无主,慌乱不知所措的士兵们,二话不说就把耶律璟推上了皇位。

看的出来,当时的耶律屋质的确是很慌乱,慌乱到根本没有看清他选择的年轻人到底适不适合当皇帝,就把他推上了皇位。(辽穆宗)

那耶律璟同志适合当皇帝吗?

不太适合,但又不能说完全不适合。

朋友们,这不是我拿你们开涮,而是我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给出的非常严肃的评价。

从宗法继承制度上来讲,这位新皇帝自然没什么问题。

他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嫡长子,是根正苗红的大辽皇室。

(耶律德光形象)

但从品行的方面来考究,耶律璟却多有瑕疵。

史书上记载,耶律璟是个极度残暴的人。

请注意,我没有用很残暴,或者非常残暴,而是说极度残暴。

可想而知,这位同志得残暴到什么地步。

耶律璟当皇帝前后,都有内侍伺候,这些侍从可算是遭殃了。

年轻的耶律璟同志平日里恩威难测,喜怒无常,身边的侍卫经常受到的他的惩处。

轻则口头训诫,中则拖出去打一顿板子,重则直接人头不保,累及满门。

侍从东儿因为给皇帝拿筷子和汤勺拿得慢了,皇帝暴怒,亲手将其刺杀。

侍从喜哥私自回老家没跟皇帝请假,皇帝十分生气,直接把喜哥的妻子处死了。

这只是皇帝滥杀近侍的冰山一角,有兴趣的朋友,建议翻阅一下《辽史·第七卷·本纪第七·穆宗耶律璟下》,你会发现,关于这位皇帝的叙述,从上到下,通篇都是在讲皇帝今天杀了谁,明天杀了谁,后天又杀了谁。

(《辽史》局部)

好端端一本朝代史,简直成了皇帝本人的杀人手册。

皇帝身边的侍从,很少有能干满一个月的,基本上一个月就得换一批,非死即残。

按理说耶律璟如此对待侍从,应该是个妥妥的暴君,但这位皇帝的行为似乎又只针对侍从。

史书上评价他: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

意思就是,皇帝本人虽然十分暴虐,但往上,他不屠戮忠良,残害大臣,往下,他不欺压百姓,祸国殃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耶律璟同志还是个十分懂得礼仪纲常的人。

皇帝不爱女色,不爱挥霍,更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特殊癖好,生平只有两件乐事,一曰饮酒,二曰睡觉。

皇帝是个很能喝的人,兴致一来,早上起来喝两瓶,中午饭后喝两瓶,到了晚上,整晚不睡,直接踩箱喝。

皇帝喝酒不分时节,不看场合,有时领军打仗,仗还没开打,皇帝就喝醉了。

有时在朝堂议事,臣子们在底下讨论的唾沫横飞,皇帝在上边儿喝得酩酊大醉。

酒后之人,有放浪形骸,放飞自我的,有痛哭流涕,发泄情绪的,更有和饮酒之前的状态截然相反,判若两人,彻底暴露出真实的自己的。

而耶律璟同志喝醉之后,只有两件事可做。

一来就是弄死两个看不顺眼的近侍,二来就是睡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皇帝要睡觉。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原本就无法改变。

皇帝困意一来,倒头就睡,不分场合,不分地点。

上午睡,下午睡,晚上更要睡。

第二天日晒三竿,皇帝还在睡。

到了晚上,繁星皓月,皇帝还是鼾声如雷。

由于皇帝太爱睡觉,史学家们甚至封了他一个“睡王”的称号。

由此,耶律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

(寝殿)

而正是在睡梦之中,这位皇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睡梦中,长期饱受耶律璟欺压的近侍联合宫里的厨子,用一柄快刀结束了他的生命。

皇帝死了。

或者说,皇帝又死了。

辽朝的皇帝们屡屡死于非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费解的现象。

但频繁的内乱,兵变,夺权,似乎并未对这个冉冉升起的草原王朝产生太大的影响。

耶律璟死后,辽朝即将迎来一位十分与众不同的帝王。

这位帝王将会带领契丹民族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也许是辉煌,也许是落寞,也许是光明的永在。

历史正在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民间艺术品(民间艺术品图片)
下一篇: 呈坎八卦村(呈坎八卦村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