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牧的成语(带有牧的成语)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那没什么呀!人家愿意放牧和被放,可用到现实上,那就麻缠了,十个老百姓(羊),九个当官的(牧)。
主要是因为刁羊太多,所以需要这么多牧者。但龙多不下雨,而且一下就是很麻烦的雨。
牧者会是白牧的,首先得有比较好的待遇,要不谁去当官,而且可以占用比较多的公共资源,还可以悠闲地晒太阳,生气了还可以玩玩羊,甚至可以宰掉他。
羊呢?想象的很天真,这天下的牧场都是我们的,而且牧者也这样说,可羊永远吃草,而且草吃着吃着就没有了,广大的牧场原来不是想象的那回事,网传的最牛农民工就是个例子,国有资产是羊的,不差,但不是你这头羊的,于是就不是所有羊的,你委托人家管理(其实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情),就是人家的。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你不是人民,你只是人民的一员,不一定什么时候,你就被开除人民的行列。
于是据说现在的县级政府不敢印电话号码本,与上面要求的领导职数不符呢?
不过我们看到,国务院可以有国务委员,于是下面就有了部长助理,甚至有了局长助理,这国人的确太有才了。
退一步讲,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领导供着也可以呀!可这个成语还有另一个解释,而且我们现实也真的是这样,我怀疑因为有这个现实,我们的成语才被人们演绎有了这个含义,我们中华民族的成语真是太有才了。
什么呢?使令不一,无所适从。是啊!牧者不会闲着,于是老百姓无法适从了。而且牧者太多,谁都当家,可出事了谁都不负责任。十来个部门鉴定不出来一个鸡蛋,动物检疫站管下锅以前的肉,卫生监督中心管下锅后的肉就太让普通百姓佩服了。
我总是想,平常玩玩可以,可用到治国平天下,那可不太好玩。
所以历朝历代都在为这个玩意开药方,这个叫杨尚希的大臣就为他的主子建言: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
据说效果不错,我咋怎么想到从延安时期的精兵简政到现在过一段就要吵吵嚷嚷的机构改革呢?每一次都信誓旦旦的说效果很好,可那各级政府水利投资打的机井数可以花三亩地一口了,可为什么2010北方冬季的大旱还是让人们干瞪眼呢?
就又想起了中国的楼市,政府,不是不知道,是怕?老百姓,不是不知道,是怕?
政府怕经济下去了,老百姓怕楼价越涨越高。于是房地产的红火那就是没有办法的了,只有马克思说的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时候,它就会给我们致命一击。
一道算术题:2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
答曰:1天。
不。你脑子咋恁笨呢?
可能要“1天完成”,可能要“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
为什么呢?
苛希纳定律说的好: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天啊!东方与西方异曲同工呢?
不过人家研究理论如何避免,咱在不断的实践。
公务员热,还在于人们都想当个牧羊人,那个叫《牧羊曲》的歌正道出了我们的心声: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
那种惬意,是当了牧者你才有的感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