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第三回的时候,讲到一段文字: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又突然想到,有人多的说法,讲贾政,一个正五品的工部员外郎,怎么能够帮贾雨村谋到一个从四品的金陵应天府知府,也是颇为奇怪的。
想着这个问题,结合着近来看《梦华录》,总是喜欢找寻剧中的原型人物,就觉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人物说不定有历史原型,毕竟很多“砖家”一直说,曹雪芹写《红楼梦》,一直有影射皇家秘史的嫌疑,于是水水就扯淡的闲扯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勉强扯在一起。
周莫非(周莫非周融)
水水君说贾政的原型有一部分是和硕廉亲王允禩,不知道大家怎么评论。
两家人家都有抄家和宽宥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老曹家长期以来是受到康熙皇帝的护佑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雍正皇帝后,老曹家就被抄了家。史籍上是这么记载的: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但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曹雪芹二十二岁,谕旨宽免曹家亏空。
这里恐怕有人要说,你说允禩被宽宥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十六年了,他怎么知道允禩的后人被宽宥了。你要知道,曹雪芹也就写到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别人续的,这后续的第一百零七回的标题“复世职政老沐天恩”,根本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曹雪芹不知道,但是续写的人,或许知道呢?因为《红楼梦》清代的出版日期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
“允禩”和“存周”是个什么关系。
这个允禩,原名是胤禩,因为避讳雍正皇帝,所以把“胤”改成了“允”。
胤的基本释义是后代,本义为“子孙相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有句话叫:周公之胤。
禩同“祀”,是“祀”的异体字。常与祭祀有关。本义为祭祀天神。东汉经学家郑玄曾对《周礼》作注。《周礼·在宗伯》中讲到“五祀”,郑玄作注说:“五色之帝。”那这个五色之帝是什么呢?百度百科查了一下,标注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古帝之名。(允禩一直是九龙夺嫡的参与者,谋求皇位)
再来说说改名后的“允”,很多人看到“允”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允许”二字,但是实际上“允”字的基本释义中有“信、实”的意思,有个词叫“允恭克让就是诚信,谦逊能够忍让的意思”。东汉《说文》中讲到“允,信也。”,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尔雅》也讲到“允,信也;允,诚也”。
水水君就是很好奇,为什么贾政的字,偏偏要叫“存周”?而不叫其他的。有“砖家”说,“存周”用了《论语》里的典故,“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订制的,比较完备,孔子主张用周礼治国。
而“胤(允)禩(祀)”的名字的释义好像都和周礼有些关系,大家想想是不是?
史籍上说: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早年很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康熙黄帝之兄裕亲王福全(薨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就曾在康熙面前因为广善库事宜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好像这段评价和贾政的评价有所类似啊,是不是机缘巧合,还是曹雪芹有意为之,大家细品。
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命允禩办理工部事务。巧合的是贾政担任的职务也是工部员外郎的职务,曹雪芹写什么不好,偏偏挑个“吏户礼兵刑工”最末的工部给贾政,也是耐人寻味的。要知道,如果按照曹家的原型江宁织造,这个不是隶属于六部的。在顺治时期是隶属户部管理,到了康熙年间,隶属内务府。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曹家任职的员外郎似乎和贾政的员外郎对上了,难道是因为要隐晦,所以找了个工部的?
《说文》说“廉”,叫:堂之侧边曰廉。大家要知道贾政实际上并非大宗,而是小宗。而《红楼梦》对于贾赦和贾政的起名字,也可以取其他的名字,为什么一定要取“政”?有人说“政”通“正”,贾政贾政其实就是假正,隐喻贾政假正经。但是如果我们把“廉政”扯在一起呢?是不是也有一定道理?
又码了这么点字,就是为了扯淡廉亲王允禩在皇权斗争中失败,最终失掉了性命。好像有些专家也说,贾家最后元春之死,也是因为牵扯了皇权斗争,后续贾家遭到了抄家的厄运。如果是这样扯,是不是觉得水水君扯的还有些道理。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中留言。纯粹娱乐讨论,不做学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