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的夏天,“扇子”几乎人手必备!一把合适的扇子,不仅可以扇风纳凉,还可以提升气质,耍帅“撩妹”呢。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女要用团扇,帅哥要用折扇呢?
扇子的种类(扇子的种类及名称图片)
再换个问题,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和《济公》吧?有谁考虑过,为什么铁扇公主要用芭蕉扇,济公却要用破蒲扇呢?
想不到,小小一把扇子背后,竟有那么多学问!今天,就和阿研一起揭秘扇子背后的故事吧~
要想用好扇子,第一步当然得挑选合适的扇子啦!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材料、形态、用途的不同,扇子又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其中以团扇和折扇最为出名。
团扇的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
唐人王建在《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说的就是团扇。
虽然折扇的产生时间较迟,但它的重要性却很大。折扇又名"聚头扇",在古代它可以置于衣袖中,携带方便。
扇面可书画,扇骨可雕琢,是文人雅士常用之物,故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不同人群使用的扇子不同。要想打造出贵妇小姐那般的雍容华贵,得用团扇;要体现温文尔雅的书生气,得用折扇;而要体现谋士的足智多谋,那就得用鹅毛扇(比如诸葛亮)~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芭蕉扇用起来轻快随意,因此特别适合铁扇公主(孙悟空抢过去就显得格外违和);而蒲扇价廉结实,就比较适合济公这种饱尝民间疾苦的形象啦。
但古人用扇子,还是颇有几分讲究的。只知道种类可不行,还要把握好力度和方位,扇得好那就是风度翩翩,扇不好可就是贻笑大方咯!
文人书生扇扇子,最好将扇面打开一半,扇的是胸口,看起来胸有成竹,文质彬彬;武夫兵将扇扇子,要将扇面大开,并且上下抖动幅度要大,扇的是肚子,看起来威风凛凛。
盲人有眼疾,所以扇的是眼睛;媒婆为了显示自己的风韵,扇的是肩膀,看起来随风摇曳,顾盼生姿。
僧人道侣穿的衣服只有领口处有开口,因此需吹领口;衙役需看上级眼色行事,因此幅度要小,且多扇袖口,为显示自己廉洁公正,两袖清风。
说书先生为了防止“唾沫横飞”,一般扇的是嘴;而农民劳作时“面朝黄土背朝天”,后背出汗最为严重,因此要扇后背。
怎么样,被阿研一讲,你是不是可以融会贯通啦?如果你记不住这么繁琐的规则,没关系,阿研教你一句口诀:文胸武肚,盲目媒肩,道领青袖,书口农背。背过口诀,简简单单~
所以说,在古代想活的肆意潇洒,连个扇子都得用得小心谨慎。还是在现代好,电风扇,小扇子用得不亦乐乎~
最后,阿研以两句跟扇子相关的双语诗词结尾吧。希望看完这篇推文,各位小伙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扇子!
参考来源:百度新闻、老年日报、百度百科
实习生:徐昭|编辑:王皓玥|审核:阿研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