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图)皇家电厂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京城的第一盏电灯亮了,毫无悬念的是,这种高科技玩意儿的第一个服务对象就是当时全国的一号人物,慈禧太后,但慈禧那么多房产,第一盏电灯该照亮哪间大殿呢?不是紫禁城,更不是颐和园,而是当年西苑的仪鸾

皇家电厂

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京城的第一盏电灯亮了,毫无悬念的是,这种高科技玩意儿的第一个服务对象就是当时全国的一号人物,慈禧太后,但慈禧那么多房产,第一盏电灯该照亮哪间大殿呢?

不是紫禁城,更不是颐和园,而是当年西苑的仪鸾殿,也就是现在的中南海怀仁堂,而给仪鸾殿的供电的发电所还得从慈禧大修西苑三海说起,那时候李鸿章特意从丹麦洋行,先后花了一万两白银,买了发电机和电灯设备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用了多半年时间,给西苑的仪鸾殿安上了电灯,可电灯这玩意儿,头回在公里出现,人见人怕,谁见着都躲着走,再加上担心漏电走火,楞是没敢安在屋里,一水儿都挂在了仪鸾殿的西墙外边,跟古今的霓虹灯差不多

而仪鸾殿里边儿依然是烛光摇啊摇,电灯都让人敬而远之,那么像发电机这种奇形怪状的玩意儿就更被当成危险物了,安在宫里怕破了风水,建远了又没这技术,所以只能选在了西门外一墙之隔的皇家主食厨房,饽饽房胡同

它所在的博学胡同,如今已被改造,大概位置就灵境胡同北边儿,张自忠小学南边儿作为北京城第一个享受电灯照明的慈禧太后,当年驾临仪鸾殿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亮堂

仪鸾殿被照得如同白昼,一高兴跟这儿住了十年,不过出了仪鸾殿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要打灯笼,因为西苑点灯公所里的发电机,总共才15千瓦,还是直流的,能支撑仪鸾殿这几个灯泡儿已经很不容易了,仪鸾殿的电灯慈禧用得心满意足,又先后给颐和园的大戏台和宁寿宫都装上了电灯

慈禧太后独霸电灯,将近10年的时间,直到1906年,普通人才算能见着电灯,北京的第一个民营电厂开始供电,配备了两台150千瓦的发电机,比慈禧那台15千瓦的可像样儿多了,不过用得上电的也没多少人,这家发电厂头几年的用户一共才几十户

二:氪金玩家

对于晚清的人来说,新技术多少显得有点魔幻,但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暗箱操作,1886年,一组名为‘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建筑,在耕织图景区里出现了,顾名思义,这是训练海军的地方

可小小的昆明湖,怎么能训练海军呢,当时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写了这么一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寺换滦阳,昆明湖,万寿寺,自然指的是颐和园,而渤海是当时的海军训练,本应选择的地方,滦阳则是指承德的避暑山庄

这句话戳破了‘水操学堂’的黑幕,表面上是在昆明湖训练海军,实际上却把颐和园当做避暑山庄来游乐,这幕后主使正是准备拿颐和园给自个儿当生日礼物的慈禧,慈禧想修颐和园,可手里没钱,琢磨着钱都在洋务派手里办海军呢,于是灵机一动,假借修水操学堂的名义,把修建颐和园的包袱,丢给了海军衙门

堂而皇之地用军费修起了园林,虽然一时得逞,但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审判,1900年由于清朝国力衰败,八国联军攻入京城,修好没几天的颐和园就被洗劫一空

三:政府自办电话局,号称慈禧专线

晚清那会儿,电报的技术已经成熟,对于西方来说,穿越海底的电报线,可以让讯息在一天内,从俄国到上海,而对于清朝,从上海到北京的消息传递还依靠驿马,哪怕利用海上渡轮也得六七天,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才着急铺设电报,传递军情

可保守势力仍然不敢把电线直接铺到京城内,1883年,京沪电线终于延伸到通州,北京的一家电报局再次设立,1884年8月,清政府因为国际形势所迫,才同意将电线进一步延伸到北京城内,相比于电报,电话进北京,路数更奇怪

要说起北京最早的电话局,和那第一条电话线的搭建,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私搭乱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一跑,北京城就乱了锅,趁乱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偷偷摸摸地在东交民巷架起了电话线,把天津卫的电话生意做进了北京城

于是北京第一家电话局,就在船板胡同开张营业了,最开始不叫电话,直接音译叫‘德律风’公司,不过当年的北京人倒是给它起了个好听又形象的名,叫‘电铃儿’公司,就这样,北京,天津的电话业务,都被丹麦人璞尔生垄断了

不光外国使馆用电话,中国衙门口也得电话办公,连逃亡回来的慈禧也琢磨着弄部御用专线,看着洋人在自个儿眼皮底下,大把赚钱,清政府自然坐不住,于是决定自主创业,设备买来了,技师请来了,但电话局建哪儿成了一大问题

在东单三条的南边,原来是东单二条,也就是王府井东方广场那一片,清政府的自主创业外加政策干预,一举打破了洋人的垄断,没几年的时间,全北京的电话业务就都收归国有了,清政府非要自个儿办电话局,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给慈禧弄部御用电话,老佛爷的通话记录必然不能让洋人随便掌握,她在颐和园和西苑之间,设了一条慈禧专线,除了收点政府报告,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监视光绪,这下可好,光绪有个什么小动作,一个电话就通知慈禧了,这可比以前一级一级串号快多了

除了忙于接受电灯电话这些高科技,晚清的北京人,还见证了一种国粹的诞生,颐和园里有一处,现存最大古戏楼,就是德和园戏楼,它跟故宫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据史料记载,这座戏楼有7层高,除了代表着福禄寿吉祥寓意的三层戏台,整体戏台结构堪称历史之最,如此高端的戏楼是在光绪年间改建完成的,而台上最多的演出正是自乾隆朝之后,形成的京剧,19世纪中后期,十三位京剧名角被称为‘同光十三绝’这才让京剧彻底火遍京城

在金鱼胡同里,有一座花园,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这座花园属于清末光绪,宣统年间的一位重臣,叶赫那拉·那桐,因此北京人都叫它那家花园,让这座宅子名噪一时的其实是京剧名角的演出,宅子的主人那桐跟慈禧有一共同爱好,都爱听谭鑫培的戏

当年谭鑫培唱堂会,唱完《定军山》之后,大伙儿都觉得不过瘾,可谭鑫培不想继续唱,于是开玩笑要军机大臣给他请安,给足他面子才行,本以为这样就能拒绝了,没想到李鸿章的二把手军机大臣那桐二话不说,双膝跪拜,不得已的谭鑫培又唱了一出《打棍出箱》

那桐的一跪,使得谭鑫培的名气在京城更响,从此哪家达官贵人办了堂会,要是不请谭老板,那可真真儿是没有面子的事儿

四:东交民巷

北京城里有条特别的胡同,见证了晚清最后的一段历史,它就是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鸦片战争以后,这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列强一口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有日本公使馆旧址,不远处的正义路2号,又标明是日本使馆旧址,其实均为公使馆,没有大使馆,日本有两处,大使比公使级别高,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的时候各国派来的都是公使,唯独日本是大使馆,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肃亲王善耆就陪着慈禧西逃

等回来的时候,老宅,也就是当年的东河沿,已经被占了,日本人多占了地方,还得在名字上区分开,一个就叫公使馆,一个就叫使馆,不过其中最令人感慨的还是这个被日本人强占了家宅的肃亲王善耆

典型的亲日派,而川岛芳子金碧辉就是他闺女,长期为日本做间谍,罪行无数,所以东交民巷地名的变化,也记录着一段屈辱的记忆,直到1949年,才结束这段历史!

上一篇: 陈泽轩(陈泽轩个人资料)
下一篇: 李健个人资料简介(李健个人资料简介 年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