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英雄是完美无瑕的,道德高尚,坚韧不拔;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随便一定格,就是一张1080P高清海报,自带高光。仿佛半神之躯,吾等凡人只可膜拜。
从小听到大的英雄故事就像漫威电影一样,反派出现,受挫,奋起,胜利,线条单一得像简笔画。
哥白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哥白尼的故事简介)
但英雄,真不是这样。
英雄的传奇
(一)
1836年,英国法尔茅斯港。
一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走下一艘老式双桅杆方帆船,结束了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这趟穿梭于东南亚、南美和澳洲诸岛屿间的旅程,让这位年轻人对万物的起源有了全新的想法。
1838年,回国两年后,他便将自己的想法完善成为一种学说。
1859年,《物种起源》正式发表。
等等,中间这21年他干什么去了?
大多数科学史对上述事件的描述是:年轻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在“小猎犬”环球旅行中,发现了不同岛屿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受此启发,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现物种进化的秘密,由此开启了科学的新纪元。
勇士在历险中获得宝剑,勤加练习,练成神功,最后打败恶龙。
可是,练成“神功”后的达尔文,为什么要等待21年才动手?
达尔文
(二)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巨人。
40岁时提出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结束了人类社会“最漫长的专制”。他的传世巨著,像一把开山巨斧,狠狠劈在了神学统治的根基之上。
哥白尼是个开天辟地式的人物,一出场就是一位完成了壮举的英雄。他是改革、创新、勇气的符号,是挑战宗教神学、启蒙理性的巨人。
但他到底做了什么呢?他是如何在缺乏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发现太阳的中心地位?我们并不关心。《天体运行论》名气之大,读者寥寥,甚至很多人连书名都没搞明白。
这本书实际上这本书叫《天球运行论》,一字之差,天上地下。
我们都知道哥白尼,我们也总以为自己知道哥白尼。
哥白尼
(三)
发现氧气的存在;
排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制定现代化学的学科标准;
终结炼金术的统治
……
以上任何一项功绩都足以让人彪炳史册,这颗“一百年都长不出来的脑袋”包圆了。
他身上还有更“吸引”人的东西:波旁王朝贵族税务官身份、妻子的艳情史,以及法国大革命中悲剧性的结局。
他将人类引导向理性的国度,如同大革命引导人民走向自由。这个男人能在空气的微尘中发现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却看不清历史的迷局,看不懂人心,最终失去生命。
凯旋的英雄最终没有幸福的结局,是谁的问题?英雄?人民?还是时代?
拉瓦锡像
英雄的苟且
(一)
小猎犬号归来后的达尔文成为了伦敦社交圈的宠儿,世界各地的新奇见闻让他在博物学界大受欢迎。
但他很快就厌倦了整日周旋于社交场。当时的伦敦科学界以自然神学为宗,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但彼时的达尔文已经从探险经历中嗅到物种起源的真相:是自然的选择,而非上帝的意志;是演变的过程,而非本应如此。
与上帝为敌——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也让他恐惧。
表面上,他还能跟伦敦科学界那帮“神棍”虚与委蛇,而随身携带的牛皮记事本里却写满了离经叛道的思想,不敢对任何人吐露。
无论如何,这种双面间谍式的生活是没法过了。他必须尽快投入到研究中去,证实那个隐隐有些让他害怕的想法。
他是个很实在的人,上剑桥神学院不是出于信仰,只觉得找工作方便。结婚也并非完全因为爱情——他要专心科研,需要人照顾。他在笔记本里写满了结婚的优劣对比,一旦优势超过劣势,立刻奔袭千里,向自己的表姐求婚——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仓促求婚。尽管多年后人们据此批评达尔文的自私和冷酷,但他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必须尽快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达尔文手稿
婚后,达尔文举家前往乡下的达温庄园,逃离了喧嚣的伦敦,也避免了与自然神学的正面冲突。达尔文在那里度过了余生绝大部分时光,整整21年无休止的完善自己的学说,像一只怀孕的几维鸟,把蛋越怀越大,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达尔文是个严谨的实证主义者,一生都在寻求“更多的”证据。21年来他不断写信,四处求索各种动物标本用以研究物种演化的痕迹;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藤壶,他解剖了八年之久。藤壶,这种缩在坚硬外壳里的“小螃蟹”,一旦附着在岩石上,就再也不挪窝了。
他的“论据”远远超过了实际所需,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出于科研需要,有多少是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拖延,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勇士持剑走向恶龙的时候,从没有人问过他,你怕不怕?
(二)
托勒密是天文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承袭古希腊前辈而创的托勒密体系,统治了我们头顶这片星空两千多年。
以时人的认知来看,这个体系是能够自洽的——作为上帝的子民,群星当然应该围绕自己的旋转,不然还能怎样?他将星空描绘成球形、圆形、均速、和谐的世界,群星安分地运行在自己的天球之中,沿着“本轮”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庞大的“均轮”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托勒密没有望远镜,他的天文学是想象、神学信仰和几何算术的产物,一套十分庞杂的计算体系。
他的挑战者哥白尼也没有望远镜。
翻开《天球运行论》,你会发现哥白尼简直把敌对阵营那套方法整个照搬过来,天球、本轮、均轮……让人不禁怀疑,我们把这本书翻译成“天体运行论”是在为替哥白尼掩饰些什么吗?
哥白尼的宇宙
同样的方法,如何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答案是更加庞杂、无休止的计算,长年累月孤独的工作,加加减减的计算,错误的证明,一堆“因为”“所以”的证明以及倾角和倾斜度的计算,本轮套着无数本轮……为了把太阳摆在群星的中央,他不得不像一个中学生做几何题那样,在天空中画满辅助线,以解释水逆之类不太安分、“不合逻辑”的天文现象。
最终,《天球运行论》变成“所有改变历史的书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充满令人绝望的术语和复杂计算。从天文学的尺度上来看,书中的很多结论,与今天精确测量结果几乎相差无几,这都得归功于他无休无止的计算。
后人批评这本书不过是“通过调换轮子顺序来修补一架过时机器的最后尝试”,哥白尼也“并不是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甚至不是一个进步思想家,而只是亚里士多德以及托勒密的修正主义者”。
但是,谁需要一个英雄的不堪呢?我们只需要他高举旗帜的正面,安心作一个符号。
(三)
时势造英雄,也能毁英雄,尤其是耿直的英雄。
在所有关于性格悲剧的故事里,拉瓦锡简直是杰出代表。
用今天网络的说法,拉瓦锡应该是个重度强迫症。他坚持用精准定量的方式来表达,利用精确定量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证实了氧气、硅的存在,定义了元素的概念;他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先进、最昂贵的实验室,把世界从“应该是”,变成了“确实是”。
据说他年轻时受不了食堂不稳定的烹饪水平,设计了用密度来评估肉汤质量的实验,以抵抗“盐少许”“水适量”之类难以忍受的不确定性。
这种精神洁癖算性格缺陷吗?
拉瓦锡的凸透镜聚光实验
哦,这个耿直男孩啊。
当然,科学领域的严苛标准还不至于对他的人生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人毕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呀,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包税官)和法国科学院院士,这种精神洁癖很致命,非常致命。
他曾拒绝过一个年轻人进入科学院的请求,因为这个年轻人研究论文太不入流了,正好撞到了这位严谨治学的大佬枪口上。这个年轻人叫马拉,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名画《马拉之死》中的主角,这位怀恨在心的雅各宾党人在拉瓦锡的悲剧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他还设计了一项实验,来检验烟草生产中的造假行为,并利用自己包税官的身份改进了烟草税收的检查程序,走私烟草或掺假烟草自此绝迹。讽刺的是,革命者给拉瓦锡安的罪名,其中一条正是烟草造假。
耐人寻味。
包税官是波旁王朝中非常奇特的职位,像是国家的股份制合伙人,从包税总会购买“股份”,负责一定的税收业务,其治下的税收款将以分成的方式与王室分享。
这种看起来卖官鬻爵的行为却是波旁王朝正式制度。包税总会是个不受欢迎的机构,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们曾因此讥笑拉瓦锡。可我们的耿直男孩有什么办法呢?
在18世纪,科学家可不是什么正经职业,收入微薄。如果不是包税官的巨额收入,拉瓦锡拿什么来实现那些超越时代的科学梦想?拉瓦锡也不是什么剥削者,他积极投身公众事业,致力于改善公共饮水健康,动用私人大量资金来提高农田产量……
为国为民,堪称侠之大者。
但在大革命喧嚣的巨浪中,理性的声音无人理会。
英雄的幻觉
(一)
勇士拿起宝剑,没有走向恶龙的城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雄心壮志,以练武为由躲进了森林。为了不让别人抢功,才硬着头皮,不情不愿地斩杀了巨龙。
这个故事不符合我们对英雄的期待,但事实情况是:
1958年6月18日,达尔文收到了一份手稿,这份署名华莱士的手稿只有一个主题:自然选择学说——和自己潜心二十年的研究结论如出一辙。达尔文看完直接吐了,他只有一个选择,抢先把只写了三分之二的鸿篇巨制公之于众,以确保自己物种演化主导者的地位。
《物种起源》原书
“证据还不充分。”临出版前他还在嘀咕。
(二)
勇士勇敢地奔赴城堡,历经艰辛却走错了道,误打误撞见到了恶龙的头颅,从此被捧上神坛。
这是我们的需要的英雄吗?但事实上:
哥白尼不是个聪明人,但异常勤奋,他沿用托勒密体系,数十年辛勤的计算,终于将地球踢出世界的中心。
他在错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天文学上的成就并不高。第一版《天球运行论》自始至终没有卖完,一位梵蒂冈天文学家开心地告诉我们:此书自问世仅过50年,他的数据表就被第谷·布拉赫更为精确的观测数据所取代。随后牛顿出现,烦琐的几何学被丢到一边,代之以威力无穷的物理学定理。
哥白尼的学说一问世便蒙上了尘埃。
(三)
凯旋的英雄没有鲜花和欢呼,受尽冷眼、嘲讽和诅咒,死于自己拼命守护的人民之手,含恨而终。
这样的英雄传说如何向孩子讲述?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拉瓦锡的天才头脑百年难得一见,还是不够聪明。在历史的潮头浪尖,达尔文选择隐忍,《天球运行论》的序言中也写满了对上帝的崇敬,只有拉瓦锡,我们耿直的男孩,选择直面巨浪。
法国大革命中的断头台
务求精确的实证精神,没有帮助他准确判断革命浪潮的凶险程度,几次历史的岔路口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断头台前,他慷慨赴死,心中一片澄明。
但这颗脑袋,终究是一百年都长不出来了。
去你的英雄
后来,我们的英雄,变成挥舞长枪,把风车当做巨人的傻骑士,变成了满嘴脏话,四处流浪的麦田守望者也可以是英雄,变成跳出第四面墙,怼天怼地的死侍。
这样的英雄毕竟好亲近些,退去神格,如你我一样,有各种弱点、问题,会做这些亏心事,也未必有好结局。达尔文会恐惧、怯懦、拖延、懈怠……这位英雄一点儿也不“称职”;被捧上神坛上的哥白尼,这辈子就写了本书,还错误连篇;拉瓦锡,这个耿直的天才,算得清虚无的空气却看不透眼前的时代,你说他算聪明吗?
这些英雄的真实人生,就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但就是这些不太“英雄”的普通人,创造了历史。
反英雄史”三部曲
这是一套非传统的英雄史:
不惧于暴露自己的缺陷与问题,向我们展现一个普通人改变世界的真实路径——英雄的传奇事业是与自身的渺小共生的,艰辛与坎坷不仅来自物质世界的挑战,更源于内心的怯懦、不堪。它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人,从来不会因为自身的弱点,就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反英雄史”三部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
图文来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