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载湉四岁登基,在位共三十四年,驾崩时年仅三十八岁。载湉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是慈禧亲自挑选的皇帝,慈禧用尽全力想把他打造成傀儡皇帝,但载湉是个有想法、积极创新、有远大志向的人,与慈禧一帮的势力斗智斗勇,但终究事与愿违,在痛苦与绝望中,湮没在了保守势力的尖刀下。
同治皇帝十七岁才结婚,十九岁便撒手人寰了,由于慈禧干预同治帝的后宫,导致同治帝经常微服出宫在风月场所纵淫,于是同治帝并未留下任何子嗣,同治仅有一个兄弟,还早夭了,所以随着同治的离世,咸丰帝也随之绝嗣。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治帝驾崩后,选择新的君主就成了头等大事。同治帝驾崩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提到了溥侃和溥伦两位人选,但遭到了否定。随后军机大臣奕訢为自己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但慈禧为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亲自点名亲妹妹的儿子载湉。慈禧话音刚落,奕譞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奕譞知道慈禧是个什么样的人,连自己的儿子都迫害,何况是侄子,自己的儿子送进宫,恐怕就很难有机会接触了,日后一旦出些差错,恐怕就会落得和同治皇帝一样的下场,内心能不难过吗。
光绪三年(光绪三年是公元多少年)
同治十年,载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其父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氏。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半夜时分,紫金城的全部正门依次打开,孚郡王奕譓率领内务府官员前往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载湉进宫。初六,也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载湉继承皇位的第二天,载湉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在同治皇帝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成为皇帝,改年号为光绪。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借着皇帝年龄尚小的理由实行垂帘听政。载湉成为傀儡皇帝,实际权力掌握在两个太后手里,慈禧太后则摄权更多。
载湉经过嗣称帝,与慈禧太后形成“母子”关系,慈禧太后之所以会选载湉做皇帝,其目的主要是方便自己掌权。光绪元年,小皇帝离开了亲生父母和熟悉的家园,慈禧对这个幼童予以很多关怀。按照清朝规定,皇子满六岁就得入书房读书,光绪二年,载湉开始在毓庆宫读书。师傅为翁同龢和夏同善,两人是同榜进士,翁同龢主要教载湉读书,夏同善主要教载湉写字。御前大臣教习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与同治皇帝不同,载湉读书非常用功。载湉的父亲奕譞在毓庆宫照料载湉读书,行君臣之礼。
光绪三年年末,南疆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胜利。光绪四年,左宗棠论功被封为二等侯,刘锦棠被封为二等男。光绪七年,慈安太后逝世,实权至此全部落在了慈禧手里。光绪九年,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中法战争。两年后,在清军的顽强抵抗下,战争平息。光绪十二年,载湉十六岁,传统观念中的成人之际,政权到了转交的时候。
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光绪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颁诏天下。光绪帝虽然勤政,但实权还是在慈禧手中,朝中大臣基本都是太后的势力,慈禧明面上退居幕后,实则窥探着前朝发生的一切。慈禧规定光绪必须每隔一日向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帝的权力,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载湉的一举一动。载湉对于慈禧表面退出朝政,却时时干预政务的行为很是不满,在其亲政后,载湉做了两件事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
拒和主战。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载湉意识到日本进行战争挑衅的严重性,光绪帝及帝党成员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表示出主战的愿望。光绪帝多次下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并令各督抚大臣预为筹备。最终清军在平壤之战、黄海海战中,都惨遭失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康有为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子,上书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求变图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朝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损失巨大,光绪帝懊悔不已。于是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变法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四月,载湉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光绪帝的新政使保守派害怕自己的权力与利益受到威胁,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的母子关系。慈禧自然也怕自己的独权会在载湉的变法中变得破碎,于是对载湉的一系列“反击”十分嫉恨。慈禧坚决阻挠变法,无奈之下,载湉联合袁世凯,准备兵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怎知所托并非良人,袁世凯在权衡利弊后,临阵倒戈,向荣禄告密。慈禧得知后十分的愤怒,连夜回宫计划失败。八月初六,慈禧宣布重新训政,下令捕捉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戊戌政变发生。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于八月十三日被斩于北京菜市口。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
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八岁,载湉被囚禁了整整十年,生活困苦,经常受到李莲英的接济。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率王公大臣出逃,《辛丑条约》签订后返回北京。光绪二十七年,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的称号,载湉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如傀儡。载湉在对德龄公主的自白中说“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不能如我的志。”在忧愤中,载湉于光绪三十四年病逝。
光绪帝是一位很有主见和才能的皇帝,奈何生不逢时,处处受限。在光绪亲政的十年里,也是光绪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最终惨败,落得幽禁致死的下场,悲哉悲哉。看到光绪帝人生的终点,好像理解了光绪父亲奕譞当时泪洒朝廷的原因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