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父亲
钱学森一家合影
钱学森简介100字左右(钱学森简介及主要事迹)
大学时期的钱学森
冯卡门
1937年,钱学森还参加了一个名为“自杀俱乐部”的小组,成为其创始人之一,这就是后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
部分创始人合影
早在1934年,该实验室的前身,古根汉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通过研究高速飞行的问题意识到了螺旋桨飞机的先天性缺陷,于是转而研究喷气式推进。很快,这些研究吸引了几个火箭爱好者的加入,他们在学院成立自己的组织,火箭小组,决心设计高空探测火箭。
钱学森(左三)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当时由于每天在学校里鼓捣炸药,实验室发生多次爆炸。但学校并没有给予处罚,而是让他们搬到7公里以外的山谷做实验,生怕他们把学校也给炸掉。
获得自由的火箭小组很快开始放飞自我。在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对火箭小组关于飞机助推研究计划的批准后,他们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火箭,还搞出了美国第一种探空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女兵下士探空火箭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宇航局成立后,实验室并入了宇航局,最终成为了NASA的重要的现场中心。美国的太空项目发展史,起源于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1939年,28岁的钱学森表了一篇论文,冯·卡门根据这篇论文提出的亚声速气流中空气压缩性对翼型压强分布的修正公式卡门-钱公式。
据说冯·卡门与钱学森曾因一个学术问题而激烈争论,冯·卡门一气之下把文章扔掉了,师生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冯·卡门来到钱学森办公室给他深鞠一躬,并说“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对的”。冯·卡门虚怀若谷的作风,让钱学森感动不已。在此氛围下,钱学森更加拼命学习。
1940年左右,冯·卡门(站立者左四)和妹妹与钱学森(前排左一)等中国学者。
钱学森冯·卡门还一起合作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
他们两人还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
猜猜另外两个是谁
冯·卡门曾评价钱学森说:“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在恩师冯·卡门的极力担保下,钱学森拿到了保密许可证,他现在可以获取所有涉及陆军、海军、陆军航空部国防部和科学研究发展办公室的高级别保密内容。
34岁时,他作为美军上校,赶赴德国提审纳粹科学家普朗特和“火箭之王”冯·布劳恩,是布劳恩主持设计了二战时英国人闻之色变的德国V1和V2火箭。这是一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力学一门三代汇集于此,普朗特是冯·卡门的老师,冯·卡门是钱学森的老师。他们互为师生,却是军官与囚犯的天壤之别。普朗特为希特勒,冯·卡门为美国,钱学森为中国——他们分别为不同国家的航空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而在提审完普朗特之后,钱学森负责理论组,还有当时也在美国留学的“两弹一星”元勋林家翘、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Company)的技术顾问。
1944年12月,美国空军冯·卡门顾问团在华盛顿五角大楼会议会主席座位上为冯·卡门,后排站立者左二
他根据相关情报了解到德国V1导弹的实际性能,并且撰写出报告《喷气推进》,是美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喷气推进原理和导弹性能的著作,影响非常深远,成为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生和军事工程师必须研究的经典教材。
1947年,钱学森离开加州理工,回到麻省理工,成为这里最年轻的教授。而也在这一年回国探亲的时候,他遇见了青梅竹马的美丽女高音歌唱家蒋英,时隔多年未见,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钱学森喜欢上了这个这个他12岁认识比他小8岁的女孩,钱学森单刀直入地和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而蒋英也仰慕钱学森的才华,在询问了两次之后,蒋英答应了钱学森,两个人在美国度过了一段非常甜蜜的生活。钱学森的业余爱好包括古典音乐、艺术、美术、书法、照相。这也让他和蒋英之间非常有共同话题。
“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这样的相濡以沫,一直持续了62年。
1992年蒋英生日
钱学森一向看不起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他的人,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所以他会用“你好好上课了吗”来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在考试中把题目出得非常难,以至于再聪明的人也只能考到十几分等等。
钱学森上课几乎完全不跟同学交流,只是整版整版的写板书,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同学们埋头一通狂抄,偶尔他会给一些提示,他会说“积分”或“微分”,大家就赶紧把提示写在公式旁边,但是你永远都搞不清楚他所指的是哪一个等式。
不过,生活里钱学森其实很平易近人有一次,航空系的研究生们战战兢兢地邀请钱学森共进晚餐,本以为会被怒怼,出乎意料的是,钱学森“相当和蔼可亲,甚至可以说他是平易近人的。”
在麻省理工期间,钱学森还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钱学森曾致信过郭永怀回国
1949年,钱学森又被任命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已经是全球最为知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了。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在《工程控制论》中首创把控制论推广到工程技术领域,是控制论的一部经典著作,中文版本曾荣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一等科奖。
这两项重要的成果都是钱学森在被软禁期间提出来的。
要知道,1950年钱学森就已经开始争取回国,当时正处于冷战期间,麦卡锡主义又盛行,他就被怀疑是中共地下党,除了被禁止参加任何机密研究,安全执照等特殊权利也随之被取消。
FBI甚至直接冲进钱学森家中,带走钱学森进行提审。13天后,蒋英去接回钱学森,发现他“脸色苍白,消瘦的不得了”,甚至已经失声,一言不发只会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
回来之后的钱学森日子并没有好过到哪里,他开始了5年漫长难捱的软禁生涯。
钱学森一家回国的报道
我们都知道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的“名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这5年时间里,钱学森每个月必须到移民局报到,行动也受限,连上街也有人监视,邮件更是经过重重检查,时不时还有陌生人闯入家中。
美国人的想法,无非是想把这颗聪明但却属于中国人的大脑彻底耗干,耗到灯尽油枯,耗到钱学森掌握的知识理论已经完全过时。
上面提到的成果就是钱学森这被软禁期间完成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依然一心科研。那个时候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钱学森说他的这本《工程控制论》,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1955年的一天,蒋英无意中从画报上看到了一张天安门广场上庆祝五一劳工节的照片。在照片中,钱学森发现了父亲的好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
钱学森立即想到,可以向这位中央高层写信求助。然而重重监视下,想从美国往中国寄信,简直比登天还难。
他们想到了,可以先把求救信寄给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然后由比利时寄给钱学森父亲钱均夫。他们两个人费尽了重重波折,终于把信交到了陈叔通的手里。
信上这样写道:“……被美国政府拘禁,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
周恩来指示,立刻令外交部火速把信送到日内瓦会谈。正在举行的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中方代表王炳南出示了钱学森信件,美方哑口无言,只得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前往中国,然而这时,危险还没有结束。当时船到了日本,有人就开始故意引诱他们,说日本的东西便宜,想让他们下船购物。
钱学森和恩师告别,却没想到是永别
而钱学森一家被告知,中途千万不可离开船,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经历近一个月的海上颠簸,1955年10月8日,在美国生活了20年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如鱼得水,他开始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钱学森的回国效力,让中国的“两弹一星”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
当时担任哈军工校长的陈赓大将直接问钱学森:“中国人搞原子弹行不行”,钱学森立马回应到“行,怎么不行!”
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钱学森带领研制的东风二号发射成功。这成为中国火箭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标志中国火箭技术从仿制走向了独立研制。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两弹”成功试爆。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卫星!
自此,缔造“两弹结合”“八年四弹”“卫星上天”奇迹链。钱学森也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可以说,钱学森为中国的复兴崛起付出了卓越了的贡献,正是有他的参与,中国拥有了两弹,外国人再也不敢欺辱我们,我们真真正正地站了起来。
今年是钱学森去世第十年,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科学伟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