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的是多少岁)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十岁不愁
古人说“十岁不愁”,人在童年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整天乐呵呵,玩玩闹闹,自由自在,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希望我们长大后,依然不忘初心,保留最初那颗天真单纯的童心,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仍然对世界保持好奇,仍然愿意去热爱这个世界。
二十不悔
古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二十岁的青春时期,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的年龄。
毛泽东也感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三十而立
1.立身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
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
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2.立业
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
3.立家
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
三十而立是对年轻人的起码要求,可现实却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这当然和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及就业压力有关,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顺
“六十耳顺”,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无论是好话还是坏话,自己都听得进去。
1.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
人生就是三个时期:从出生到走向社会之前,是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本领,我称之为生长期;
二十岁左右工作到退休,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阶段,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做贡献,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我称之为贡献期;
从退休起,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到以家庭角色为主,享受养老金,享受子女的抚养,我称之为收获期。
2.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
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生决定和影响着生命,所以六十岁的人,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是对社会一种贡献,起码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消耗。
3.六十岁的人,看透了名利
在工作时,所从事事业中的角色,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退休了,相应的角色也变化了,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变成以家庭角色为主了,相应地把原有的角色还给了社会。
七十从心
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活到七十岁,万事都看通透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做什么都能听从本心,但又不会超越人间的规矩。
八十耄耋
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到了这个年纪,明白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应当坦然面对。只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无愧此生了。
大半辈子为事业,为家庭而忙碌,到了耄耋之年,明白了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快乐乐为自己活一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百岁老人更是如此。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人生也有四季无论处于哪个年龄
都有那个年龄阶段无法复刻的美!
当下,就是最好的年华
唯有活在当下
珍惜眼前的拥有
才是对年龄最好的诠释!
知足常乐
明日可期、今生不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