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赵杲观是大约十五年前,那一期国家地理杂志有不小的篇幅描述这个地方,片片也很吸引人,那拉着大铁链子爬绝壁的情景印象深刻。今年8月份去晋北,从雁门关出来到代县,在代县玩了一天上午去赵杲观,下午玩了城里三国保(代县阿育王塔、边靖楼和代州文庙)。
那天一早去赵杲观。赵杲观又称天台寺,位于代县城南天台山的峡谷中,离代县城有20来公里。出代县城走个5公里左右就进山,在山沟里弯弯曲曲向南。自驾一共用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赵杲观景区门口。
赵避尘(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指》)
景区在一个山沟里,现在是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是林场搞得。沟口既是大门,门票50元,60岁以上半票。赵杲观整个景区分南北两部分,主体就是我去的北边这里的赵杲观(天台寺)。南边还有一些天然石窟,石窟内有“自在庵”,塑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石刻画像18块。光玩北边我们用了近3小时。要是包括南边那些可能要4-5小时。这里比较偏,没有什么吃住设施。
进景区沿山沟往上,都是石板台阶,坡缓好走,没多少游客。没什么太可看的景观,倒是树木茏葱,有点南方山色。
走了近40分钟,渐感山势陡峭,在山崖上露出了红墙,到了。观建在山坳里,有点规模,想想这荒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真是清修、避尘的好地方。
转过路向上,山门上额匾是天台寺。
进门左边是山沟,右边是陡壁,沿着陡壁建一高有20来米的万圣门,涂着红涂料,看以前的照片这里原来是原石原砖的颜色。
进门靠山崖有几块清代的古碑。现在这里是山西省保。
看南边的山崖上有木栈道,绝壁里还有小庙。
往东边是赵杲观主要的看点——朝元洞,朝元洞是一个高30来米的大石罅,里面建有七层楼阁,下面两层是砖砌,上面五层是木楼,站在下面看有点气势,咄咄逼人,唬人。就这东西把我忽悠到到这里来的,一种视觉感念。里面很窄,到木楼那部分就没有楼梯了,要拉着大铁链子爬上去,这也是当年国家地理杂志上说的最唬人的地方。不过现在庙里也不让你上去了。
洞口两边有石碑,都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的碑。据说这里初创于北魏太延年间。
赵杲是战国时候的代王的宰相,那时代王在现在京西蔚县,娶了赵国赵简子的女儿为夫人。赵简子死后,太子赵毋恤继承王位,是为赵襄子,这个赵襄子可不是一般人,早已觊觎代王的地方,还不等到服完赵简子的丧期,就邀请代王宴于夏屋山(现雁门关所在的山)。
赵杲觉得赵襄子不可靠,曾劝其不要去,但代王觉得这小舅子请我又怎么了,遂赴宴。没成想赵襄子果然不怀好意,吃饭时叫那一帮厨子乘上菜的机会,用铜枓——就是铜锅,把代王和随来的官员拍死,遂出兵平了代地。据说当中厨子可能紧张,第一下是用锅口这一面拍下去(可能倒了一脑袋菜吧),那使不上劲呀,第二下赶紧用锅底拍死了代王。这事有些狗血。
可后面的事情很悲壮,赵襄子的姐姐——就是代王的夫人得到消息:“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大哭一场,拔下自己头上的发笄磨起来。磨好以后,用发笄自杀。代国的百姓怜悯她,将其所死地名之为摩笄山。
回头说这赵杲,代王一死,人心涣散,无法抵抗赵军队,遂带了一帮人跑到这里隐居起来。不管这事如何,现存的这个建筑应该是明朝重修的。
但看这里没什么游客,一直没有火起来,看来国家地理推荐也有失手的时候。
我们没有上朝元洞,在庙里转了转。上台阶,对面是大雄宝殿,一半建在山洞里,不过都是新修的了。
后面的山上也有庙宇,那是九仙洞和三清洞。都是栈道相连。从庙里出来,去旁边的山上看看,都是这种木质的栈道。
那个庙是九仙洞。
这铁链子是原来上登云仙阁的,原来根本无路可通。只凭这一根20来米的铁链子爬上来,这铁链子称为“仙阁云梯”。传说曾于观中修行的紫霞道人,每天都要手托香烛上楼作功课,由于心诚志笃得道成佛坐化洞中。现在建了这栈道,不用玩命了。
爬个100米左右到九仙洞,依悬崖建的面阔三间的小庙,所谓洞,只不过是石壁往里凹一点,洞内是新塑的代王九女像。
沿悬崖往东北是看着最悬的三清洞,在百米高的绝壁的中间倚石洞建的小楼阁,还上下三层,称为“仙阁登云”。
走过去,因为木栈道不是满铺的,透过木板之间的缝隙可以看见下面,加之走起来木板咯咯吱吱作响,还真有点玄玄乎乎的。
到三清洞跟前,里面灰头土脸的几尊泥塑。外面的砖都松动了。总觉得这地方有点故弄玄虚。有几分好玩吧。
回头看九仙女洞。也有悬在半空的感觉。
下山,往北边山崖上面还有药王庙和洞。没有过去。天上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我们没有继续玩,回代县去看了三处国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