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纷争之后,中国再度回归一统。隋朝的各种政治、经济举措,对后世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隋朝历史简介(隋朝历史大事件)
这里我们首先来看隋朝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吧。581年隋文帝取代了北周称帝,建立隋朝。这个时候的隋朝占据着中国的北方,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之后,生产逐渐恢复。隋文帝建国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北方地区是比较安定的。隋文帝又在政治、经济领域内进行了诸多的改革,这些改革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反,在当时的南方,陈朝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局面之中。陈后主陈叔宝除了声色犬马,也没有别的能耐。隋朝逐渐取得了对陈朝的绝对优势之后,589年隋朝派出五十万大军消灭了南方的陈朝,天下回归统一。对此,我们绝对是要承认隋朝的伟大贡献的。
隋文帝画像
隋文帝在北魏、北周时期均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均田制。为了推行均田制,首先需要掌握人口数量。于是,又推行“大阅貌索”整顿户籍。同时推行“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这些措施,打击了豪强势族们是势力,增加了政府掌握的人口数量,进而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也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所以,杜佑在《通典》中说:“隋氏之盛,实由于斯。”
而且,大运河的开凿,毕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举措,大运河的开凿,把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与江淮以南财富之地联系起来,在转输物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通典》说:“西通河洛,南达于淮”,“交、广、荆、扬、益、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皮日休在《汴河铭》中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运河保证隋朝能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洛阳附近仓库储藏的丰富,足以证明这一点,其后唐朝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这一运河体系。
到了隋炀帝大业之初,隋朝的国力就达到了顶峰!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往往以为二世而亡的隋朝可能是很凋敝贫穷的王朝,其实隋朝是非常富庶的。隋朝的富庶首先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恢复上。隋朝建立以后,多次迎来农业的大丰收。相应地,政府的粮食储备也有了很大的增加。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到了隋炀帝的时候,又在洛阳周围兴建了含嘉仓、洛口仓、回洛仓等著名的粮仓。根据史书的记载洛阳周围有两个大的粮仓,一个是洛口仓,周围有二十多里,有三千个地窖,每窖可藏粮食八千石;回洛仓周围有十多里,有三百多个地窖。这两个仓库就可以储存粮食二千六百多万石。从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些粮仓的巨大。七十年代以来,在洛阳市对含嘉仓进行了发掘,找到仓窖四十多座。其中的第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全国类似这样的粮仓还有很多。
洛阳含嘉仓
不仅是粮食,隋朝政府手里所掌握的布帛也数量众多。太原的府库中在隋朝灭亡四年后还存有十万匹布帛。长安的府库中所藏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一直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但是,如此富庶的隋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而后,政府并没有让百姓从经济发展之中获得好处,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都被隋朝政府占有。我们前面提到隋朝政府拥有那么多规模巨大的粮仓,这固然是经济发展的反应,可它们也是隋朝税赋的表现,这些粮食都是从百姓手里征收过来的。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如此大规模征收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民生的凋敝。隋朝是典型的国富民贫!隋朝政府不懂的藏富于民的道理,过度的征收,不仅剥夺了民间经济发展的活力,而且使得民间失去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平安无事的时候尚可,一旦遇到一些非常情况的时候,民间就会因为政府救济的不及时而出大乱子。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曾经说过:“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大损于国者”,“莫甚于聚财于天子”;“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这些无疑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隋炀帝画像
其次,表面的富庶也使得统治者忘乎所以。隋炀帝本来就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他看到政府手里所掌握如此巨大的财富之后,就更加忘乎所以了。轻易发动了对外战争,本人又巡行无度,加剧了隋朝崩溃的速度。刚愎自用的隋炀帝,更是到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为什么成了亡国之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