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春,贵阳士绅李端棻(苾园)、于德楷(仲芳)、乐嘉藻(采澄)、李裕增(福田,旗人)四人出于“谋黔省教育之发展,振兴贵州文化,培养新学师资以应教育发展之需求”的目的,在贵阳次南门外,利用雪涯洞、丁文诚公祠、黔军昭忠祠、来仙阁等一片老建筑群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堂“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自1905年起,贵阳公立师范学堂数易其名,在历经“师范教育讲习会”“贵阳官立师范传习所”“贵阳官立师范简易科”之名,辗转数地之后,又回到次南门外“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原址,以“贵州官立优级师范选科学堂”之名继续办学。清宣统三年(1911)春,贵州提学使陈骧经贵州巡抚沈瑜庆同意,奏请清廷学部,获准将贵州官立优级师范选科学堂改设为贵州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分优级、初级两部,陈骧委任学者王仁阁任学堂监督,乐嘉藻任教育长,杨映阶(字孟辉)任学监。1911年10月上旬,贵州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开学未及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各级政府相继垮台,学堂被迫停止办学。
贵州省立贵阳师范学校校门
尹于忠,字笃生,贵州贵阳人。清同治九年(1870)出生于贵阳一贫寒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祖母钱氏一针一线,做针线活赚点小钱度日,含辛茹苦养育笃生。因家贫,尹笃生13岁才得以入私塾,师从塾师曾文笙先生读书。笃生15岁时,祖母钱氏也不幸去世了。幸得刻苦好学的尹笃生很被曾文笙先生看好,便周济他的生活,继续供他读书。生活的艰难让尹笃生尝尽世事的艰辛,他十分感恩恩师曾文笙先生大义,由此更加奋发努力。1896年,26岁的尹笃生参加贵筑县生员考试,高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贵阳贵山书院改称贵州大学堂,尹笃生考入学堂学习。两年后,该学堂改称贵州高等学堂。
尹笃生校长
光绪三十一年(1905),林绍年(字赞虞,福建闽侯人)就任贵州巡抚,即决定在贵州考选留日官费生。这事与后来做了新中国贵州省副省长的周素园先生直接相关。林绍年由云南来黔省赴任时经普安,周素园正在普安厅做幕友,为普安州官员闵华甫代笔给林绍年写了一封条陈,说些贵州应办的事,着重的是派遣学生出洋。林绍年很是欣赏条陈的文采,赞同条陈的观点。到贵阳接印后,为听取贵阳各界名士意见,林绍年首先专门拜会前礼部尚书李端棻,听取了他对派遣学生出洋的见解。受李端棻等四人创办贵阳公立师范学堂的启发,林绍年通令贵州每一行政区域就地筹款,至少派遣留日学生1名学习短期师范。他还停办了有名无实的“贵州高等学堂”,移动该学堂款项,准备公开考送公费留日长期学生20名。包括尹笃生在内的黔省青年学人因之受到震动,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应考。周素园也辞馆诣省,边准备参加留学考试,边在全省铁路矿务总公司做文案。林绍年知道了普安州官员闵华甫写的那封条陈乃周素园代笔,赞赏他是个人才,便一心想要他赴日留学。为此他又专门拜会李端棻,建议他的路矿公司保送周素园出国赴日留学。周被公司于德楷挽留,未能赴日。巡抚林绍年考选留日官费生,在贵州高等学堂考选8名,尹笃生当选,获得官费生资格,成为赴日留学的首批贵州官费生。是年,尹笃生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习师范教育。攻读六年,于宣统三年(1911)毕业,1912年1月回到家乡贵阳。回筑之际,正值贵州辛亥革命成功,已是民国元年了,学堂都改称学校,大汉贵州军政府学政司已经成立,正式将“贵州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学堂原设的优级部被撤销,专设初级部。委任尹笃生为校长,指令尽快开学复课。
贵州省立师范学校训育标准图
尹笃生受任于民国初年。此时是贵师最艰难的时期,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原贵州两级师范学堂不得不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停办,学堂师资也都另谋生路,学生大多返乡休学。当时学堂只有还未能及时离校返乡的外县学生50余人。学堂停办期间,曾遭遇贵阳“公立法政学堂”堂长(校长)钟昌祚带领该校100多学生架竹梯翻越高墙强行占领校舍,学堂教室及教学设备都是些旧物,经此折腾,多有残损破坏。
受任后,尹校长立即到任,马上开始工作。尹笃生在原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副办李端棻提倡的“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应效仿西方的模式——终身执业,聚众讲求”,学生“所学课程应‘各执一门’‘分斋讲习’,即按学科分类讲习,才能致精、致深,培养真正的专门人才,且学习理论应该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基础上,结合自己6年留日所学,对“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通盘设计。
尹校长首先着手制定贵师训育标准、训练目标、训练任务、训练要求、训练范围,制定校训、校歌。拟定校训为“诚、敬、勤、俭”四字;谱曲作词,创作校歌,其歌词对四字校训作了解释:“诚则不欺,敬则不肆,勤则不嬉,俭则不侈。”
尹校长拟定:
训练方针:德、智、体、美。
训练范围:思想、行动、学习、生活、修养。
训练要求:革命化,纪律化,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
训练任务:打破封建思想,有牺牲奋斗精神,能服从团体的精神,能遵守公共的秩序,有精确的观察,有系统的研究,有劳工身手,具健全体魄,有欣赏艺术的情趣,有爱好自然的兴趣。
训练目标:养成中小学健全师资,同时训练国家健全的公民。
1912年1月4日,蔡元培先生就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1912年7月,为抵制袁世凯专制,蔡元培辞职。1912年9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并于同年11月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强调了美育的作用。一般认为,这个教育宗旨,融入了蔡元培“五育”思想,标志着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尹笃生校长却在《小学校令》《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正式颁布之前的1912年初,就制定了包含“德、智、体、美”的贵师训练方针,而且还在“训练要求”中提出“劳动化”,在“训练任务”中提出“有劳工身手”,以强调“劳动教育”,并从1912年4月4日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开学之日起正式予以实施。使贵师成为全国最早将“德、智、体、美”定为学校训育训练方针,将“劳动”定为学校训练要求和训练任务并予以实施的学校。因此我们可以说,“‘德、智、体、美’教育方针加‘劳动’教育诞生于南明河畔的贵师”。
再就是延聘教师,召回学生。其时军阀主黔,政局屡变。尹校长主张“依靠黔人”办学,抱定了“以黔人之力,振兴贵州教育”的决心,相继聘杨映阶、萧协臣、萧子友、黄子久、官馥滋、黄进甫、刘尧冥、桂百铸、严寅亮、李俶元、杨覃生、陈廷棻、王延直、黄耀初、向知方、丁宜中、王漠、金华西、韩汝煃、景方桢、唐文琴、阮为藩、孟光涛、尹赞卿、王礼本、赵毓祥、孙立斋等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名师为各科教师,杨孟辉、萧子友皆担任过学监。同时,尹校长四处动员原贵州两级师范学堂学生返校,学生数很快达到230人。
三是编印课程讲义,制定规章制度。尹校长制定了贵师教学计划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教师钻研教材的制度,教师《教学日志》制度,学生寄宿舍的管理制度等。他亲自检查,天天查看教师《教学日志》。发现教学进度慢的,便与该教师面谈,请教师自定时间补课。由于尹校长严格的管理,贵师教师人人钻研教材,注重授课艺术,从来无人缺课,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使贵师形成了严谨、重教、勤学、朴实的学风。
尹校长严格管理学生。每日早晚亲自视察学生寄宿舍。他从不恶言厉色申斥犯校规的学生。如有犯规学生,请之入校长室,耐心教诲,使之心悦诚服。贵师学生尊敬尹校长,爱之如父。
四是因陋就简,解决教室、学生寄宿舍、食堂之困难。经三个月的准备,贵师于1912年4月4日开学,并以此日为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校庆日。民国二年(1913),学校易名为贵州省立师范学校。后因贵州师范教育的发展,镇远、盘县、都匀、遵义等地新设省立师范学校。为区别起见,省立各师范学校多冠以所在地名,贵师亦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更名为“贵州省立贵阳师范学校”。
尹校长想尽办法,不断扩大贵师规模,完善学校设施。贵师原址雪涯洞、丁文诚公祠、黔军昭忠祠、来仙阁等建筑规模都不大,学校一发展就不够用了。民国二年(1913)底,滇军第一次侵黔,贵阳遭遇兵灾,贵师受损严重。兵灾之后,学校仅剩教室一间。尹校长四处奔走呼吁、申请,争取到贵州护军使署拨款添修贵师教学楼和学生寄宿舍。在尹校长主持下,学校用尹校长申请争取到的贵州护军使署拨款,购买邻校土地,在丁公祠北面所购“梓木林”接近“猪唝坡”处,修建教学楼和学生寄宿舍。一年多时间,尹校长亲自监工,督促工程,节约开支,终将教室和学生寄宿舍建成。教学楼东面和西面各一栋,对称相向,楼上楼下各有教室两间。北面一览,楼下是教员室,楼上是仪器标本室,南面一看,贵师校门映入眼帘。建筑四面合抱,中间是一片庭园,绿草如茵,树木青翠,杂植各色花卉。院里有几株梧桐,高高伸出房檐之上,枝叶扶疏,十分可爱。学生坐在楼上教室上课,窗外梧桐,随着清风微微作响。两教室之间,有一小琴房,供学生弹奏脚踏风琴。课时书声,母语吟诵声音抑扬顿挫,优雅中氤氲着中华文化传统,英文诵读又带着些许洋气;课后琴声,环境舒适、宁静幽雅,真乃适于读书之好地方。学生寄宿舍二人一间,便于学生自修。
贵师新教学楼建成,旧的建筑别作它用。丁公祠做了图书馆,两厢是阅览室,对厅是藏书室。黔军昭忠祠改设学校附小高小部,初小部仍设城内大兴寺。雪涯洞、来仙阁还是老样子,做师生课余游憩之地。
尹校长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心于学习,向贵州督军署请求力争,终于使师范学生获得公费生待遇。凡经考试被贵师正式录取的学生,皆享受公费生待遇。除膳食免费供给外,还发给课本及夏、冬两季制服,以及鞋、帽、棉被等物资。
民国四年(1915)春,为便于第一期学生实习,尹校长又想法筹款,在贵阳大兴寺创设了贵州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民国五年(1916)春,贵师第一期学生23人毕业,以后历年都有毕业生,到民国九年(1920),尹笃生任校长期间已毕业学生200多名,遍布贵州各县。由此学校声誉蒸蒸日上,贵州学子十分踊跃地报名投考贵州省立师范学校,贵师成为当时贵州第一学府。
尹校长主持的贵师,招考录取学生,十分严格。公平考试,择优选录,不徇私情。贵师为省立公费生待遇学校,每年来报考的学生非常多,每每在应录取名额的十倍以上。为杜绝说情,尹校长组织了贵师阅卷委员会。阅卷评分后,学生试卷统交尹校长一一复核,依得分次序录取。有一次,贵州督军刘显世、政务厅厅长何麟书给尹校长来函,为某一考生说情。还未看完,尹校长便拍案而起,撕碎来信,抛掷于桌,愤然说道:“宁可撤职不当校长,也决不能滥收充数。”听闻此事者,无不竖拇指以赞尹校长不徇私情。尹校长对此作过解释:“师范学生毕业后要为人师表,所以必须严格,我们应为千秋万代后人负责。”
尹校长主持的贵师,在办学过程中还开设了附属机构“小学师范练习所”和附属小学。练习所是应民国初年小学教育发展之需设立的。当时小学师资奇缺,亟待迅速提供师资人才。贵师于民国元年(1912)8月创设练习所,学生来源为高等小学毕业生及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为1年,经毕业考试合格者即派充各小学初级小学教员(其停办时间不详)。附属小学为师范生实习基地,贵师附小于民国三年(1914)设立。由原贵州省立模范小学中区分校改设,校址设在贵阳大兴寺(中华南路,原市二轻局所在地),后迁文化路。
在尹校长和贵师教师、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贵师被誉为“贵州师资的摇篮”,为国家、为本省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如贵师毕业生张敷荣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四川大学教授;谭勤余留学日本,回国后任贵阳师院、贵州大学教授;萧文灿留学德国,回国后任贵阳师院院长;刘雪苇成为著名文艺理论家;孙铭勋成为著名平民教育家;袁晓岑成为国画大师、云南画派创始人;邵正祥(字明轩)、朱厚锟(字止安)成为贵师校长等。
至民国九年(1920),尹笃生任校长9年,励精图治。他不断想方设法筹款,购置了不少图书和教学仪器。贵师校产校舍及实验器材、教学设施逐年增加,学校办学规模日趋扩大,学校有所成就,成为贵州师范教育设施最完备、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学校添建了教室、寄宿舍、食堂等建筑,并设置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及理化实验室。在校学生也达到400余人。
民国九年(1920)10月10日,尹校长积劳成疾,感染时疫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全校师生痛悼。他一生廉洁、清贫,逝世后连治丧费也没有。贵师全体在校学生一致同意将入校时每人所缴10元保证金捐赠给尹校长家属,作抚恤家属之用。并在水磨河畔雪涯洞旁之贵师校园内建立“尹园”,为尹校长立长方体尖顶纪念石碑一座,以示悼念。碑的正面镌刻有贵师教师、著名书法家严寅亮书写的大字楷书“故校长尹笃生先生纪念碑”;其他三面镌刻有著名学者、贵师前身贵州两级师范学堂原监督王仁阁(庆麟)手书的题词;基座镌刻有尹笃生先生逝后捐款修建纪念碑的贵师全体学生姓名。
尹校长品德高尚,专心办学,贫穷不能夺其志。民国三年(1914),贵州巡按使龙建章为了照顾他,准备安排他去贵州某县当县长。他婉言谢绝了龙的好意。他的学生们赞誉其从受任接办贵师到不幸逝世,“无一日不在校,无一事不自理,不但不干预政治,连家事都不甚注意。像这样办学的精神,就是外国著名的教育家也不过如此”。严寅亮先生亲书挽联对尹校长一生进行评价:“访我于梦草池边,话旧六年,心迹光明清似水;吊君在雪涯洞口,怀人九月,文章歌哭冷如冰。”
(马筑生,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副会长。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7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