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历史人物小传】于敬之先生传略

【历史人物小传】于敬之先生传略

【历史人物小传】于敬之先生传略母校原来的500多间校舍和积累30多年的图书仪器设备等,一夜之间,被破坏损失殆尽。1944年初正是敌伪疯狂清乡扫荡时期,苏中行政公署在高邮乡下召开文教工作会议

于敬之先生名忱,1877年7月6日诞生于南通县骑岸镇。幼年,在学塾读书。年长,参加童试,复经岁考,成绩卓越,补为廪贡生。因受到维新变法新思潮的影响,乃于1902年就读于张謇创建的民立师范学校。1906年5月毕业,成绩优异,次年被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学成回国后,仍供职于母校。这时母校由民立改为私立,先生担任斋务主任,后任事务主任。先生工作认真细致、勤恳踏实;事无巨细,均管理得头头是道,且亲近学生,所以颇为师生所信任。先生胸怀坦荡,平时言谈中常流露出民主思想,对清王朝不满,尝谓“豚尾在领,马蹄在袖,如 此领袖,殆非畜生乎。”

1911年先生兼任通州教育会的总董。以后还历任南通县公署第三科科长、南通县劝学所所长等职。在职期间,他曾倡议于全县境内每16方里筹办一所初等小学堂,这一设想受到各地人士支持,并得付诸实施,为基础教育事业的普及,起了奠基的作用。1924年8月——1927年7月间任江苏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校长。1927年母校又改为私立张謇中学时,先生曾任校长。1928年春改由马心斋担任校长职务。一年后先生仍复原职。母校与海门县教育局之间曾发生一场旷日持久的学田纠纷,这是一件关系到学校经费的大事。先生于复职之后,大约先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处理讼事,因据理力争,终于获得审判机关的公正裁决:通师得学田五分之四。这事表现了先生为维护学校权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的决心。1930年4月——1935年11月由张孝若任第四任校长,先生名为总务主任,而工作实质,则代理校长职务,同时还兼通海垦牧公司董事会职务。在这期间,正是学校经费短绌,陷于困境的时期,先生经常奔波于通沪、通启之间,不辞辛苦,不怕周折,筹措学校教育经费,使学校困难稍稍缓解,得以维持。张孝若校长逝世后,他被校董会正式委任为校长。在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学校受进步思潮影响,学生中的革命活动,相当频繁。先生对这些进步活动,禁之非严,甚至也有过激之言。他曾对进步学生说过:“明乎此‘今日台阁衮衮诸公’,后人斥之曰:‘彼异端也’!”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后,学校仍坚持上课。1938年3月17 日日军侵占南通。母校原来的500多间校舍和积累30多年的图书仪器设备等,一夜之间,被破坏损失殆尽。留下的仅三株银杏树和一对石狮而已。1938年6月先生与顾怡生、胡履之等毅然借海复镇通师二附校舍作为通州师范复课之用,坚持发扬通师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国家培养抗战人才。新四军东进以后,先生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教育。1942年母校40校庆,先生等邀约苏中行政公署季方主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来海复镇参加校庆会。他们对先生领导全体师生不畏强暴、不顾艰 险、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教育的精神,深表钦敬。1944年初正是敌伪疯狂清乡扫荡时期,苏中行政公署在高邮乡下召开文教工作会议,会议上表彰了教育系统著名的“苏中八老”,先生、顾怡生先生与徐立苏先生以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卓有成绩,均被列为八老之列。1945年冬,日军已经宣布投降,先生应校董会之邀约去上海,筹备在原校址复校事宜。事后由于先生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反复申言,以复兴地方教育事业为重,除已争取到复校物资500箱纱外,还取得大生一厂1000箱纱的额外赞助,终使母校于1947年得以动工兴建,以雄伟的姿态,重又屹立于三元桥畔。

1949年本市解放,先生续掌校务。1950年6月后被选为人民代表,参加一至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直到1952年夏为止。这时母校由私立改为公立。先生在家养病至1956年10月30日 逝世,享年80岁。南通市委、市政府为先生举行了追悼会。先生的一生是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的一生,尤其是致力于师范教育的一生,是苦干实干的一生,更是为事业执着不懈的一生,他在 40余年的岁月里,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了师范教育事业。

(整理自《江苏文史资料 第106辑 南通文史资料 第17辑 江海春秋(南通文史资料精选) 》,文由蔡金涛、于德延、曹汉辰供稿,丁一超执笔。 感谢原作者!)

上一篇: 承先启新——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
下一篇: 李强向新聘任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强调 更好发挥参事和馆员的独特作用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多作贡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