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介绍
孙闻博,历史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国秦汉史、出土文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著有:《秦汉军制演变史稿》,并参与撰写《居延新简校释》、《新译史记》(增订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第三版)“秦汉历史·军事”词条。代表论文有《秦汉的女子参战与亲属随军》(修订稿)、《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秦县的列曹与诸官》(增订稿)等。
书目导读
《史记》起初称《太史公书》,是司马谈与司马迁两代史家共同编撰,最终由司马迁定稿的史学名著,在“二十四史”中位列第一。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传说时代至汉武帝执政时期的历史演进历程,因史识卓越、文笔优美,被视为史学与文学共同的经典。历代评价之所谓“贯穿经传,驰骋古今”(《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深于《诗》者也”,“千古之至文”(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史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等,都反映出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内容的“文”“史”两家中,《史记》久已具有标范性的影响。
《史记》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将失败的英雄、暴动的首领列于帝王将相之中,《孔子世家》《货殖列传》称颂思想家、教育家与实业家,超越了一般的正史。《太史公自序》对于自己的史学理念有所表达。《史记》在司马迁经历酷刑之后艰苦完成,读《史记》,除体会其中“高气绝识”(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卷一二)、“雄视千古”(黄震:《史惑》)、“立意深长”(陈子龙:《史记测议序》)的学术内涵之外,还可以领受积极奋进的精神,汲取人生智慧的营养。
活动报名
讲座时间:6月27日(星期六)14:00-16:00
参与方式:腾讯课堂或腾讯会议(请提前下载最新版本软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