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大家好!
我经常被问到艾酱的历史启蒙是怎么做的,这是个大话题,我们自古以来文史哲不分家,所以启蒙也是个琐碎且长期的过程。
本来这组文章还在慢慢完善过程中,但是这几天的新闻太感人了,我忍不住把这个话题抽出来,匆匆忙忙赶完稿子,想跟大家分享。
中国历史从神话开始
任何一本中国历史书,尤其是给青少年的历史读物,史前部分不一定有,但是神话传说却必不可少。
照理说前者有考古成果支撑,真实可信,而后者经过千百年来的演绎加工,明显有着夸张不可信的成分。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却一定要舍前就后?
有人说因为史记就是这么记的,一上来就是五帝本纪,所以后来的历史书也照章办理,以此类推了。那么追求“述而不作”、力求客观公正地“据史直书”的司马迁又为何要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的开头,放上这篇言涉神怪的五帝本纪呢?
另外,我还看到有一种启蒙观点,说神话都是假的,所以历史启蒙可以跳过神话的部分,直接从夏商周开始。
这些观点恕我不能认同。原因有四:
神话中有历史;
神话中有文化;
神话中有中国人的精神;
神话中有现在的中国。
神话中有历史
人类真正告别动物界,成为我们的先民,始于人工取火之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开端,这一历史保存在神话里,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
人类告别地面穴居生活,转而“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远离野兽、风雨和洪水,有了固定的居所,保存在神话里,就是“有巢氏筑巢为室”。
而制造的石器工具既可以作为生产工具从采集到农耕,也可以作为武器打败野兽或敌人。前者慢慢成了“神农氏制耒耜,种五谷”,后者慢慢成了权力的象征,相传禹授权予禹,所赐权标就是“玄圭”,据说那就是一把黑石斧。
原始人类迷信巫术,作战前往往会采用念咒语、降神等迷信行为,但最后留在我们神话里的,就是黄帝“使应龙畜水”,用以淹没蚩尤的军队,而蚩尤乃请风伯和雨师作大风雨,冲破了应龙的水阵,黄帝又请来旱神女魃,使天放晴。
而尧、舜、禹的禅让传说,大概率就是反映了恩格斯所说的“由民主选举到世袭王权”的过渡阶段。而且正史中的三禅三让成为了后世所向往的大同世界的样板,而《韩非子》、《古本竹书纪年》中与之完全相反的“篡夺”与血腥,可能正是“让贤”制转变为“传子”制过渡阶段的真实现实。
而各个古文明都遇到过的大洪水,我们也有。女娲补天就是因为天漏了一个口子,下的雨成了大口子;大禹治水还是因为大洪水。前一个故事在神话里留下的只有颇具传奇色彩的炼石补天,而后一个故事还让历史学家能从中窥测出早期中国的疆域范围。
国家宝藏的神奇作用
或许有人会说, 各个文明的上古神话都差不多嘛,取火、造房子、大洪水,但是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差异也是自此开始。
我们的神话传说中没有从天而降的神祗,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类,因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被我们中国人尊奉为神明。
传说中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洫”,正是因为这样的功劳,大禹才在百姓中有了崇高的威望,接替舜成了下一任的部落酋长。
不仅大禹如此,遂人氏、神农氏、女娲、黄帝、尧、舜、禹、后羿这些领袖都是如此,作为领袖,需做功绩才能得到百姓的信服,不然就会像治水不力的大禹他爹——鲧那样,被尧流放至羽山至死了。
我们的神话中不仅有伟大的领袖,还有更多的普通人:因为大山挡路就要搬山的愚公,因为被淹死就誓要填海的精卫,皆是如此。
汉族先民的神话,相比其它文明而言并不显发达,集录成书也很晚。但在所有的这些零星神话中,我们看不到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虔诚地信仰主就能得救”的神迹,有的是刚健有为的先民们如何在恶劣自然环境中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
自神话时代起,我们这个民族就独立不惧、立不易方、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神话中的现代中国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他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中国神话零星存在的原因,也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那就是勤劳勇敢、直面现实。
自神话时代起的自强不息一直流传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里。
愚公和精卫明知不可而为之,孔子传道不也是这样吗?一边说着“道不行,乘浮浮于海”,一边还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不也是如此吗?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做出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最后只能是以身殉职。
觉醒年代中的革命先烈不正是如此吗?他们在勇敢的走向刑场时,难道预见到了未来的胜利吗?
而到了今天,逆行而上的人民子弟兵、消防官兵、抗疫医护不也正是如此吗?他们在出发前难道不知道前方有多么危险吗?
河南灾情中挺身而出的无名英雄不也是如此?他们毅然跳下洪流中救人时,难道不知道自己也可能会殒命于此吗?
康德说这里有一种叫绝对命令的准则,是“普遍道德规律和最高行为原则”。而在中国,这就叫仁义,叫自强不息,叫勇者不惧,叫中国人的精神。
也有人说,不对啊,台湾不也是继承的中华文化吗?他们的中国人精神去哪了?对这个问题,孔子也有解释。
季康子苦于鲁国盗贼太多,于是向孔子讨教对策。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他的意思,要是你不贪财,即使奖赏老百姓去偷盗,他们也不会去。而刘向说的更清楚:“天子好利则诸侯贪,诸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社会风气与领导者的关系不言而喻。
所以孔子在看到社会的动荡与不公后,才想去神话时代去寻找治世之道,他说尧“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说他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说舜禹“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而孔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后来两千多年以来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
还有人说,河南灾情中,也不全是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哄抢货物的小人、坐地起价的奸商,他们不也是中国人吗?
这点荀子也给过回答,他说:哪怕是尧舜那些最贤明的君主在世,也不可能消灭民众去追求利的欲望,但是能够使民众对义的追求超过对利的追求。哪怕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在世,也不能消灭民众去追求义的心愿,但在那样的社会,民价对利的追求一定会超过对义的追求。所以他说“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那些所谓的不和谐的声音,确实是有,但并不主流,一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就被正义的人民喷成了筛子。这样的社会,不就是义胜过利的治世吗?
自神话时代起,我们中国人就在追求大同世界,我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靠神仙、不靠救世主,独立自主、至大至刚,赢得了一方天地。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像一些国家一样一旦失去民族独立就一蹶不振,能够在东方延续几千年,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能够在一次次异族的征服中重新站立起来,能够实现一次又一次地复兴起来,与我们这种精神是分不开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我当然会给艾酱讲神话,我的讲法就如以上所述,不光要讲神话故事本身,更要让艾酱从故事中体悟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以及这样的精神在历史中的重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现。相信当她未来遇到同样的境遇,她也会像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那样,做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出的选择。
今天的文章是我昨天看奥运开幕式和今天的女足一边敲下的,开幕式不好看,但是中国队的比赛还是很精彩的。中国队的顽强拼搏,面对强大对手的毫不畏惧,不也是上述精神的现实体现吗?让艾酱多看看这些,要比多刷几道题,多知道几个知识点更有意义!
暑假计划拖呀拖,眼看就要变总结了怎么办?愁苦!
不管了,我要专心看比赛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