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座谈会颠覆了我对政协文史工作的想象。”10月9日,北京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门头沟区政协主席刘贵明的一句话得到与会人员的点赞。
座谈会上,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负责人,部分区政协主席,市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等方面代表围绕《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建议,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 “唯清楚所由来,才领悟当将去”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基础性工作,可谓“人民政协的看家本领”。6月下旬,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北京市政协党组第一时间听取了参会人员关于会议精神的汇报。7月27日、8月31日,北京市政协先后两次召开主席专题会,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和汪洋主席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北京资源优势,以首善标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卞晋平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在卞晋平看来,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置身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要紧密追踪和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加强对人民政协史、多党合作史的学习。”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认为,政协文史不同于文学、文艺,也不同于地方档案与史志,它是严肃又活生生的“三亲”记录,是个人与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定位与定格。“只有重温历史、总结经验、思考未来,才能更加清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为文史工作发展“大文章”添“京”彩
“我们充分发挥民革市委文史和学习工作委员会作用,整合资源,搭建文史工作平台;以团结为主题,深化文史理论研究,讲好多党合作故事,广泛凝聚共识。”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罗瀛表示,民革市委通过将文史资料工作与履职工作相结合,拓展了履职的深度、提高了建言的“准头”。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将静态性的文史资料工作发展成为动态性的工作,积极动员组织并推动工商联界别委员、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撰写文史资料,踊跃参与政协文史资料征编。不仅充实了民营经济领域参与政协活动的工作内容,而且通过文史资料扩大了政协界别的团结面。”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江岚表示,接下来,市工商联将加强文史资料工作制度建设,健全文史资料常态化征集机制,推动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创新开展是“重头戏”。
“海淀政协文史工作深刻把握时代要求,深化规律性认识,统筹抢救挖掘与建言资政一体推进,以委员视角、政协智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史资料征集成为海淀区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有效载体。”海淀区政协主席刘勇表示。
通州区政协主席张德启表示,政协文史工作已然在服务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近年来,通州区政协积极挖掘、整理、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鲜明政协特色的宝贵‘三亲’史料。坚持推进以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和通州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化通州系列丛书》编纂工作,复刊《通州文史》专刊,深度服务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
……
“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动员和组织委员记述亲身经历;围绕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征编出版文史专题图书;积极打造文史阵地,拓展文史工作渠道。”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宁介绍,市政协牢牢把握文史资料“三亲”特色,按照“立足长远、打好基础、突出重点、逐步规范”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功能。
>>> 探索建立文史资料专家评审制度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和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有力举措。
“明确文史资料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文史资料工作规划,稳步推动文史资料工作从以抢救挖掘为主向抢救挖掘与做好经常性文史工作并重转变,从重视史料征集向史料征集与史料研究利用并重转变,在史料积累整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专题史料。”与会人员表示,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
“为做好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市政协将开展创办《北京文史资料》专刊、推进文史资料成果转化等工作,让文史资料为社会各界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提供参考,为首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周立云介绍说。
记者获悉,北京市政协还将完善文史资料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文史资料专家评审制度,开展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文史资料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开展音像史料征集,在做好传统文字资料征集的同时,面向历届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开展音像史料的征集录制,留存生动鲜活的委员故事和影像资料。
北京市政协还将创办《北京文史资料》专刊,重点推出一批反映北京特色、体现时代价值的专题化、系列化的优秀文史资料图书,展示文史资料工作成果,为社会各界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提供文史资料参考,为宣传北京、建设北京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推进文史资料成果转化,加强对文史资料成果的运用传播,支持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开展文史资料专题展览,探索推进文史资料进基层、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拓宽宣传展示渠道,搭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宣传矩阵,探索文史研究与影视创作、专题节目、纪念会等相结合,增强文史资料社会影响力。
记者:李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