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庄子的世界》一书的念头产生于1984、1985年间。早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随褚斌杰先生做硕士研究生时,我就选定了《庄子》为论文题目。当时为搜集资料,从晋郭象的《庄子注》到现代的各类《庄子》注本,读了很多种。各类注本读得多了,特别是发现明清时期大量注家对《庄子》的点评颇有见地,却鲜为人知,于是动员徐匋与我一起整天泡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里,读《庄子》,做卡片,抄录各家《庄子》评点,打算做一部《庄子诸家评点汇编》。当时预想的体例是:庄子原文,简要注释,白话翻译,诸家点评,最后是我们自己的简论。几年下来,两人抄录积攒了竟近百万字的卡片。两人边抄录边交流、探讨对《庄子》精神及文学的理解,在很多问题上对《庄子》产生了新的看法。那时,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任教,住学校的集体宿舍。1985年暑假期间我暂住北大。不承想,就在这两个月中,中央戏剧学院调整教师宿舍,把我留在学校宿舍的物品全部遗失。生活用品丢就丢了,可我上大学、研究生六年半间积攒下来的各种读书资料、上课笔记,特别是那近百万字有关《庄子》的卡片也从此一去不复返,成了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1991年8月我先赴美国探亲,继而移民加拿大,不但远离了中国,而且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与学术、学问也渐行渐远。
直到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敲出了长篇小说《缘分》,其中讲到禅宗,谈到做学问,言及学术,自此,在心中掩埋了多年的重做学问、重回学术的念头竟一下子被激活,且一日强似一日。原本一直就对禅宗有着浓厚兴趣,现在有关禅宗的想法又开始在脑海中翻腾起来,于是与徐匋合写了《坛经与禅宗六祖》《说说惠能的顿悟》两篇短文。这两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学界的注意,“百度”有关“六祖坛经”条目中的部分内容就采用了我们的观点。这对在学界沉寂已久的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重做学问的愿望也一发不可收拾起来。特别在如今信息资料共享与获取条件空前便利的情况下,几十年前需要跑数十天图书馆才可获取的资料,而今只需上网搜索点击,便可迅速复制到自己的文档中,再不必像过去那样耗时费力地一家家跑图书馆忙于繁复的抄写,这也使得我们做学问的想法在现实中成为可能。随着在网上以及通过国内亲友找到并重读的各种《庄子》版本越来越多,沉积在心底多年的有关庄子的想法,也一点一点地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于是,我们全力以赴开始了《庄子的世界》的写作。就这样,边写边改边讨论,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终于将此书完成。此书中有关《逍遥游》与《齐物论》的篇章曾连载于《文史知识》,有关“内篇”其他五篇的部分则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原《文史知识》杂志社副主编胡友鸣兄以及原《文史知识》编辑部副主任刘淑丽博士。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这本书恐怕还不会这么快就能以如此的面貌问世。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傅可先生对此书的编辑付梓所付出的努力。2019年5月6日王景琳于渥太华寓所
展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