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淮安仁慈医院历史以及大火焚烧始末

淮安仁慈医院历史以及大火焚烧始末

淮安仁慈医院历史以及大火焚烧始末一. 仁慈医院的前身仁慈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1. 1888年,美国南方长老会传教士林嘉善、林嘉美两位医生在赛兆祥传教士(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父亲)的协助下

一. 仁慈医院的前身

仁慈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

1. 1888年,美国南方长老会传教士林嘉善、林嘉美两位医生在赛兆祥传教士(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父亲)的协助下,在清江浦慈云寺内开了两淮地区(淮阴县淮安县)的第一家西医诊所

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_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文史淮安

今天的淮安清江浦慈云寺

2. 1892年林嘉善正式收到清江浦衙门同意设立医院的文件,将慈云寺内的诊所迁至城东门内慈云寺旁,并正式挂牌仁慈医院,林嘉善任院长

3.1898年,林嘉善、林嘉美兄弟俩在老坝口鸡笼巷内建了一座小礼堂,并将医院迁至此

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_文史淮安

具体地址约位于今天的老坝口小学街对面

4.1899年林嘉善和其家人返回美国,由弟弟林嘉美接任院长。当时恰逢淮阴流行疟疾,林嘉美免费出诊,送药上门,患者吃了他送来的金鸡纳霜非常见效。其后,淮阴又流行斑疹伤寒,林嘉美在地方士绅的帮助下,在铁心坝(已不存,现水渡口东北)设立了隔离医院,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5.经过几年的发展,林嘉美于1912年在水渡口西北方向(即现淮安市中医院所在地),购买了八十亩土地,建起了围墙,盖起了西式三层洋楼3幢,平房100余间。分为两进院落,北院是外侨住宅区,有林嘉美自住的小洋楼一幢,南院是病房大楼和附属礼拜堂的综合楼,建立了新的仁慈医院,医院大门朝南,门前是横贯东西的十里长街

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文史淮安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

即今天淮安中医院的所在地

6.1935年,林嘉美年事已高,院长之职由钟爱华接任。钟爱华扩充病房、增添医疗设备,大力开展慈善事业,这时的仁慈医院进入了发展高峰期,成为当时苏北最大的医院

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_文史淮安

仁慈医院南门揭牌仪式

二. 日占动荡时期的仁慈医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华沦陷区的美国人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威胁,纷纷回国。1942年4月,院长钟爱华与其他美籍人员被迫回国,中国医生曹济生主持了医院工作

由于大量工作人员的流失,以及战火所带来的物资短缺,整个医院的收容以及治疗能力迅速下降,加之日寇多次强行进入医院,动辄对医生进行人身威胁,声称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接诊治疗因反抗日寇而受伤的患者,否则将对整座医院以及供职的人员进行血洗清算

医院内剩余的物资,特别是当时稀少的西药被日寇搜刮一空。见到患者,旋即就有几个日本兵围上去,开始盘查身份,譬如,他们竟然让患有腿疾的病人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下地行走,以判断此人是否是佯装生病潜入医院躲避搜查的反抗分子;让患者冒着感染的风险解开绷带,让日本兵亲自检查是否为真伤口

日寇短暂离开后,一时间,患者家属纷纷将患者带离医院躲避迫害,以致于即便在当日夜晚照明不佳的情况下,出院登记部门依然挤满了申请出院的患者家属,甚至险些发生踩踏

直至1945年9月淮安光复,日占期间,仁慈医院陷入瘫痪,物资以及雇员流失极其严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的医疗活动,与其说是一家医院,在日占时期则更多地沦为一个收容难民的庇护所

三. 火烧仁慈医院(此处引述淮安文史资料)

在淮阴城第二次解放前夕,具体是1948年12月1日凌晨三点钟,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仁慈医院失火,医院中部西侧女病房楼首先起火,紧接着院内综合楼、男病房楼(都为三层楼),共一百多间房屋都相继烈燃熊熊,火光冲天,连同屋内家具等物品都焚烧干净。这场大火连续烧了约10个小时,直到当日下午,大火方才熄灭

首先赶到火场附近的,是离得最近的位于越河街东段的济安水龙局,水龙(也称洋龙)沿着通京大道(后称小市口街)向北一路急驰;紧接着西长街水龙局也很快沿着东长街赶去,北门大桥口水龙局也已出动了。这时候仁慈医院北边尚没有和平路,有的是清康熙九年(1670)康熙皇帝亲自督促修筑的一条绵延很长、蜿蜒曲折的用以抵挡黄淮河发大水的汰黄堤,即又高又长的大土堆。仁慈医院大门朝南,直对小市口街。周边是医院围墙,围墙外是散落的民居,没有后来那样密集。街道是很窄的石板路,因此水龙四只铁轮奔驰在车辙碾压形成的高凹不平的石板路上,发出的声响惊心动魄,传得很远。我(此处指原文献中的庞声才与吴和年两位老先生之一)父亲是西长街水龙局成员,负责背负帆布水龙带,这次他坚决不让我跟着举火球,一是失火场面太大、危险定也会大,二是深夜天太冷,我尚小,只让我随母亲站在万字口远远观望。这时万字口蒋家绳店三楼上由西长街水龙局设置的火警大铜铃彻夜响个不停,几乎整个市区都能听到,令人毛骨悚然。有人上楼观望,我也拉住母亲奔上楼,朝东一望,火场似乎近在眼前,熊熊大火尽收眼底

但是,所有前往救火的水龙及附近端着水盆水桶的群众,都被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挡得远远的,不许靠近,不准救火。这是怎么回事?

四. 起火始末(此处引述淮安文史资料)

淮海战役激战犹酣之时,苏北解放军一部,为了配合淮海战役,于11月下旬,迅速向两淮挺进,准备攻打被国民党军队盘踞的淮阴城、淮安城 。国民党驻军知道形势不妙,末日来临,准备逃跑,于是,逃跑之前进行疯狂的抢劫、烧杀

11月30日下午,驻淮蒋军到医院交涉,要求院方把包括医院设备在内的物资全部运走。不一会,百十名国民党士兵开到医院开始戒严,医院里不准人员出入。留院人员都看出情况不对头,但都猜不透他们会使出什么花招

原来,驻淮国民党军队绥靖司令部窥测到联合国有大批救济物资存放仁慈医院。这时,国民党军来人到医院与院方有关人员交涉,先说要医院把物资全部转走,接着百十个士兵控制贮藏物资的房屋及医院内外,把所有人员召集起来,宣告:“你们这里有这么多物资,要立即运走,若运不走,我们就要毁坏了,不能留给共产党。”其实大批物资在极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及转移,很明显,他们是想趁机大捞一把,借机抢运。于是,下令士兵把物资封起来进行清点,先还装模作样地开列清单,用木箱、纸箱包装,到晚上没有灯光,清单也不开了,他们就动手搬,到夜里索性抢开了,全部搬到室外,立马全都运走了

12月1日凌晨3点,第一绥靖区司令部派驻淮阴蒋军司令周嵒(一说周岩,“嵒”同“岩”),命令将仁慈医院的房屋,付之一炬,以此掩人耳目,使人不知这批大量财物,是被人抢劫的,还是被烧掉的。四面岗哨森严,不许任何人去救火,熊熊大火烧了约10个小时。周边群众,个个义愤填膺,不得靠近,敢怒而不敢言

12月1日深夜,在大火焚烧的同时,还在仁慈医院东边小城隍庙的荒场上,枪杀许大中等十九人。同时在南门外,他们将捕捉来的无辜群众,强加通共的罪名,活埋了二、三十人,杀良冒功,造成了淮阴“一二.一”血案。2日上午,临逃离前,蒋军又在淮阴城内大肆公开抢劫(笔者曾祖父工作的担任账房一职的当铺也被洗劫一空,之后笔者曾祖父失业),闹得鸡飞狗跳,神鬼不宁。人们看到,在万字口吴大昌商铺门口有几个国民党军队士兵坐在石阶上,神情萎靡不安,他们是在仁慈医院戒严、放火任务完成后,等待城里国民党军队,集中后向淮安(现淮安区)逃窜的,有位老人朝他们讥讽了一句:“噫,今天怎么不神气了?”这时候家家店铺紧闭

五.仁慈医院大批物资从何而来?(此处引述淮安文史资料)

内战期间,联合国在我国设置了多处救济机构,在清江浦中洲暨济庵设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处淮阴办事处”,木质牌子不大,挂在办事处大门口。办事处有数十间库房,堆满了物资,院子较大,停有四辆美制绿色十轮大货车,和我国产解放牌卡车相似。四辆大卡车有四位驾驶员,他们是张大鼻(诨名,具体姓名不详),孙大庄人;杨金玉,市区人,解放后在马路头修自行车;丁奇,扬州人,夫妇俩,住万字口吴姓烟酒杂货店楼上;丁怀标,也住在吴姓店铺楼上,淮阴解放后前往南京继续开车。办事处每月按计划将救济物资送往四乡八集,救济内战中的灾民。大货车漆有联合国标志,运输途中国共两党武装部队不得袭击,否则违范国际公约。这些物资有衣服、被褥、药物、器材、粮食等,粮食中花旗面粉雪白,质地、口感很好,人们记忆犹新。所有物资都从水路运来(彼时淮安光复后航运线路得到修缮,可以进行此前中断的物资运输),在中洲码头卸货。还有部分物资贮藏在鸡笼巷(也称基隆巷)5号美国传教士戴德明住宅内

而仁慈医院贮存的大量物资就是在内战期间,由救济处调运而来。

国民党残兵败将于2日上午弃城南逃。群众看到国民党末日临头,未战先溃狼狈不堪的景象,无不拍手称快。解放军下午四时不战而进(实际上,在日寇进犯两淮时,两淮地区国民党军队最高长官韩德勤率数万军队迅速撤离,抛弃了两淮人民,不战而退,使得两淮地区白白沦陷,最讽刺之处莫过于,两淮日占时期的日军伤亡,多是民间地下反抗组织造成的,而非国民党正规军。国民党军队前后两次抛弃两淮人民,其合法性已荡然无存)入驻淮阴,宣告了淮阴城第二次解放。其实,早在1948年7月间,解放军转入大范围反攻,国民党淮阴城内守军拆民房、补城墙、筑碉堡,到处抓丁,妄图固守顽抗,闹得人心惶惶。仁慈医院已然无法再维持,遂于7月上旬迁往镇江,住在伯先路内地会,医院部分物资亦随之转移。淮阴仁慈医院仅留数人看守,彻底关门停诊

六. 战火后的仁慈医院

12月2日上午,医院高子文、张奎一随着国民党汽车到达镇江,向原在淮阴仁慈医院工作的美国人吴德珠小姐回报了情况。吴小姐和高治平一起赶赴扬州,与国民党当局经过艰难交涉,终于同意归还部分被国民党军劫掠走的物资。在吴小姐的主持下,谷懿之、高治平、高子文等人在镇江筹备了几个月,于1949年春天在伯先路内地会重新开诊,负责人是谷懿之、高治平,医院仍叫仁慈医院

1950年,在镇江的美国人经我国政府批准回国。1951年6月16日,仁慈医院人员从镇江起锚,19日抵淮阴,淮阴地区人民政府接收了仁慈医院在镇江的全部人员和物资,与地方政府办的临时人民医院合并

七. 今天的仁慈医院

时至今日,仁慈医院依然活跃着,自清末以来为无数的两淮人民解除病痛,是许许多多老一辈淮安人淮阴人的记忆,今天的仁慈医院,也就是淮安第二人民医院,其院徽便是对百年前先驱者的致敬以及纪念

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_文史淮安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徽

文史淮安_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

仁慈医院外景 1928年摄

文史淮安_淮安文史资料研究中心_淮安文史董树华百度

上一篇: 文科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吗?强基计划中文科类专业详解!
下一篇: 深度解读书法笔锋(干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