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何兹全:读《三国志》札记:荀彧之死 |文史知识

何兹全:读《三国志》札记:荀彧之死 |文史知识

何兹全:读《三国志》札记:荀彧之死 |文史知识读三国志札记:荀彧之死《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载:“(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

文史杂志社_文史杂志是c刊吗_文史类杂志

读三国志札记:荀彧之死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载:“(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三国志》没有说荀彧是怎样死的,但从文字上一则说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再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很明显,荀彧是被曹操迫使自杀的。《魏氏春秋》则说得很清楚:曹操送食品给荀彧,但打开一看,食器是空的,“于是饮药而卒”。

这是个悲剧!荀彧一生为曹操立下决定生死存亡的大功,却落了个如此下场。

荀彧是初平二年(191)离开袁绍投依曹操的。曹操高兴地说:“吾之子房(张良)也。”(《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荀彧一生为曹操做的,也的确是张良为刘邦所做的工作。现在不一件件的来评说,只引曹操为增加荀彧的封户时所上的表来说明。表说:“昔袁绍侵入郊甸,战于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彧议,彧不听臣。建宜住之便,恢进讨之规,更起臣心,易其愚虑,遂摧大逆,覆取其众。此彧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及绍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讨也,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于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前所赏录,未副彧巍巍之勋。乞重平议,畴其户邑。”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平定关中后,天下三分的形势已大体成定局。曹操这以后的大问题,已转移为对内。这时曹操官位是汉丞相兼领冀州牧。虽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但算不上是巩固的基业。董昭等于此时“谓太祖宜进爵国公”,正是曹操所需,也正合曹操的心意。荀彧持不同意见,当然要引起曹操“心不能平”,愤怒之下,就逼他自尽了。

这是曹操和荀彧之间的悲剧,这悲剧来自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都许,推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曹操和荀彧间的悲剧就埋藏在这里。

从当时的政治思潮看,汉末君臣关系已扩散,“君”已不止皇帝一人;从荀彧的性格和文化修养看,荀彧也没有必要忠于汉室的旧框框;从曹操和荀彧的关系看,也看不出曹操有害死荀彧的心。悲剧就出在曹操要荀彧做汉帝的侍中、守尚书令,把他放在必须忠于汉帝的位置上。荀彧不做汉官,不必为汉尽忠,做了汉官,就必须忠于汉帝了。且看《三国志·魏志·刘表传》注引《傅子》的一段话:“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表遂使之,果如所言,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还称朝廷、曹公之德也。”

汉末的君臣关系,有点像春秋的君臣关系。大夫的家臣即以大夫为君。家臣如果想忠于国君,就要被骂为叛徒。鲁昭公时,鲁国季孙氏的家臣南蒯欲叛季孙,失败了逃到齐国,齐景公骂他“叛夫”。他说“臣欲张公室也”。齐国大夫子韩皙骂他:“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左传》昭公十四年)南蒯欲张公室,这对国君是有利的,但齐景公骂他“叛夫”,子韩皙骂他“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那时代,君臣关系是一层一层的,不能越级。三国时的韩嵩是荆州牧刘表的属下,他和刘表的君臣关系名分已定,当以死守之。但假如天子任命他一官半职,他就成为天子之臣,在君为君,只能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刘表死。

荀彧和曹操、汉献帝的关系,有点像韩嵩和刘表、汉献帝的关系。韩嵩是刘表的吏,在君为君,可以为刘表死;但受天子之命,便成为天子之臣,刘表的故吏。在君为君,便不能再忠于刘表了。荀彧初投曹操,做曹操的司马。迎献帝都许,即以荀彧为汉献帝的侍中,守尚书令。这一来,荀彧则成了天子之臣,曹操的故吏。在君为君,便不能为曹操死了。他要忠于献帝。

后世忠于皇帝一人的思想,在汉末三国时代是不存在的。《三国演义》有徐庶走马荐诸葛一回,说曹操囚起徐庶的母亲,迫徐庶离开刘备,归依曹操。而徐庶在曹营从不出一谋,划一策。其实徐庶到曹营后即不见经传,一生默默无闻,并不是他仍忠于刘备,对曹不出一谋,而是曹营人才济济,徐庶才华显不出来。这有诸葛亮的话可以为证。魏明帝大和中(227—232),诸葛亮北伐出陇右,听说徐庶和另一友人石韬的官都不过郡守、典农校尉、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之类,叹曰:“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诸葛亮的话,显示魏有聪明才智的人多,相比之下,徐庶突出不出来,才默默无闻的。诸葛亮只是慨叹魏氏人多,连徐庶、石韬之辈尚不见用,并没有称赞徐庶如何忠于刘备,不为曹氏出谋。

三国时代是人才济济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同时代的强者,对荀彧无不佩服之至。举几个例子,司马懿称赞荀彧:“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钟繇称赞荀彧:“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曹操给献帝的表称赞荀彧:“谋殊功异,臣所不即也。”(俱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注引《彧别传》)《傅子》对荀彧的评价是比较全面的:“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黩,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

我评三国人物,荀彧和诸葛亮可称双璧,其他人皆在其下。

曹操推荐荀彧为汉帝侍中,领尚书令。一着错,伤了曹操和荀彧的感情,破坏了他们的关系,害了荀彧性命,造成历史悲剧!悲夫!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03年第9期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17《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一、去往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271。

二、通过邮局向杂志社汇款订阅新刊和部分旧刊,邮购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文史知识》杂志社(邮编:100073),电话:63458229。汇款时请写清楚所购买的期数、数量及联系方式,加收总价的10%邮费,需挂号的另加3元挂号费。

三、北京的读者可以去往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伯鸿书店购买,也可直接到杂志社购买(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乘车路线:乘300路、特8路、631路、698路等公交车在六里桥南站下车向东200米路北;地铁9号线六里桥东西南口出往西走200多米左转穿过小区,中华书局801房间)

四、需要网上购买的读者,请登陆“杂志铺”网站(),京东商城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然后在搜索栏搜索“文史知识”,即可看到《文史知识》的订阅信息,按照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

五、集体订购电话:010-63458229。

六、您也可以添加《文史知识》的微信公众号“wszs1981”及时获取《文史知识》的更多信息!征订在即,请千万别错过。如没有赶上订阅,请汇款至编辑部或拨打010-63458229咨询。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上一篇: 宦海沉浮志不渝——记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宋云桐
下一篇: 江苏省发布2021届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需求信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