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贵州省文史馆联合贵州省交通厅组织第三季度馆员、特约研究员学习活动,内容是考察贵州交通桥梁建设,切身体验“贵州是平的”。
7月7日上午9时从省文史馆出发,第一站驱车前往实地考察红枫湖三桥,并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和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第二站下午考察平塘册三公路摩崖石刻,参观天空之桥桥梁科普馆,从天空之桥观景台远观平塘特大桥,贵州省交通厅领导介绍贵州交通高质量发展情况;第三站7月8日上午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眼之父一一南仁东纪念馆,参观考察乡村振兴示范点克度镇大满口组。午餐后返回贵阳。
通过一天半的考察学习,馆员、特约研究员及与会人员都深深地被贵州交通桥梁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了,都深刻的领悟到了为什么说“贵州是平的”?因为贵州的高速、高铁、航空、航运立体交通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天出行在贵州,如履平川;为什么说贵州是“世界桥梁博物馆”?因为世界高架桥前100名中,有81座在中国,其中又有48座在贵州。世界高桥前10名中,有8座在中国,其中就有5座在贵州。
参观考察红枫湖三桥,即老花鱼洞大桥(建成于1981年)、花鱼洞大桥(建成于1991年)和红枫湖花鱼洞大桥(建成于2004年),短短的41年间,在不足百米处的地方,三座现代化大桥分别横跨于红枫湖碧波之上。竣工于2004年的红枫湖花鱼洞大桥,于今年4月被国际桥梁大会授予古斯达夫·林德撒尔奖,该奖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贵州桥梁获得此殊荣的还有平塘天空之桥、北盘江大桥和鸭池河大桥。
参观考察红枫湖三桥,使我想起了家乡黄平重安江的三朝桥。三朝桥即清朝修的铁索桥,民国修的钢架桥,共和国修的钢筋混凝桥,三朝桥也在重安江不足百米处的地方跨江而过,成为湘黔交通的要塞。重安江三朝桥比起红枫湖三桥,自然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巨大变迁。
明代京官王阳明被贬谪贵州。“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不知东西。”王阳明先生曾如此感叹贵州的交通闭塞。数百年来,千山万壑无情地阻挡着贵州前进的步伐,穷山恶水几乎成为贵州的代名词。可如今,贵州高速公路“县县通”,农村公路“乡乡通”“村村通”,30户以上的村民组“组组通”,加之国际机场、支线机场、高速铁路、城际快铁、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崛起,使得黔地经济社会实现“井喷式”发展,贵州也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众所周知,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被誉为山的王国。可有人说,贵州的山:乌蒙磅礴,苗岭逶迤,大娄山耸峻,梵净山雄奇,万峰林俊美,云台山瑰丽。云层叠嶂,岩奇石秀。构成一片涛翻浪卷的山海;贵州的水:众多的激流、壮观的瀑布、灵秀的湖泊和舒爽的温泉,汇成迷人的水景资源。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辉相映,相得益彰;贵州的林:茂密幽深,千姿百态,有植根山岩的青松,有盘踞水中的奇树,还有绵延起伏的竹海,或古树参天,雄伟壮观,或亭亭玉立,青翠欲滴。目前,贵州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2.12%。
我们说“贵州是平的”,并不是贵州把千山万壑填平了,而是贵州的高速路、高铁线把贵州拉平了,拉直了,拉近了。今天出行在贵州,无论是走出去或迈进来,如履平川,一路飞奔,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乘车再也不用爬高坡下深沟,再也不用走那歪歪曲曲的二三四级公路了。
贵州东西南北中,贵阳处正中,上个世纪90年代前,从县、市、区到省城贵阳,大部分需要一至两天,最远的需要三天甚至四天,现在走高速路,大部分只需一至两三个小时,最远的也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坐高铁就更快了,过去从凯里乘汽车到贵阳,需6至7个小时,现在从凯里乘高铁到贵阳,只需要35分钟就到达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读贵州大学时,从老家黄平旧州乘客车至贵阳,早上7点钟从黄平旧州出发,一路颠簸,要到下午7点钟左右方抵达贵阳,要走上12个小时左右;而现在从旧州到贵阳,或从贵阳到旧州,走贵黄高速路只需要1小时20分钟就可以到达了。
“贵州是平的”,是说贵州逢山开路,逢河架桥,已经完完全全的旧貌换新颜了。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20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1527公里。一条条公路、铁路相互串连,一座座桥梁在深山峡谷中架起,一个个隧道在重山峻岭中贯通。高山深峡谷,天堑变通途。贵州民航旅客年吞吐量达3000万人次。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得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基本形成,让贵州的旅游人气更旺、特色产业更丰富,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贵州是平的”,还蕴含着贵州的后发优势已经发挥出来了,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贵州儿女奋勇“黔”行,谱写出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我们衷心地祝福:贵州发展越来越快!黔山秀水越来越美!贵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石朝江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贵州文史馆馆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