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斯文天未丧”,却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中毁灭

“斯文天未丧”,却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中毁灭

“斯文天未丧”,却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中毁灭市民极力制止,记者仗义曝光,政协委员大声疾呼,竟难阻铲车“轰隆隆”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乐清雁荡山著名景点——(上)接客僧、(中)大龙湫(原载2000年版《乐清县志》);王十朋遗像(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乾道七年(1171年),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及奏议等54卷。事见本集附录《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387有传。

温州乐清人王十朋系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七岁入塾,十四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十九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其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四十五岁那年,他高中状元。尽管这位“史上最著名的乐清人”早已千古,而他廿四岁所作的长篇排律诗——《县学落成百韵》却传颂至今。其中“斯文天未丧,吾道圣相传”等句读来铿锵,让人由生浩然之气。只是九泉之下的他万万想不到:曾经深情吟咏的母校——乐清县学的遗存在新中国安度了六十九年后会被暴殄。可惜!可叹!!可悲!!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王十朋画像(上)。周芳德作;王十朋墓(中);乐清淡溪镇梅溪村,传为状元手植树(下)。中下图鲍海春摄

自然痞坏飓风水毁不死

火灾蚁蚀海寇焚劫不亡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乐清县境图(原载清·乾隆《温州府志》)

县学是古代县级的官办学校。乐清县学始建时间不详,明永乐《乐清县志》有“唐庙学在望来桥(今港桥头)东南一十步”的记述。宋治平三年(1066),县令焦千之予以扩修并增建议道堂于其后,并撰写《初建学记》,这是乐清县学有具体记载的开始。崇宁三年(1104),迁桥西,距原址百步。绍兴初年(1130),被火烧毁;绍兴五年(1135),县尉吴芾迁县学到卧龙坊(主体在今县府宿舍区),建庙立像,立讲堂、两庑、斋馆;十五年(1145),县令赵惇临拓其址,缭以垣墙,增创门台、直舍、炉亭,合计建有五十四间。淳熙(1174-1189年)时,县令袁采建寿朋斋,筑仓。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宋·焦千之《乐清县学记》(原载《乐清县教育志》

元至元仍旧,岁久圮坏;三十一年(1294),县令郑玉重建堂庑庐舍;大德八年(1304年),县令冯福京修外垣,立学门;后县令卫迪命工绘从祀像于庑壁;

至顺二年(1331),县尹师仲信建东西两庑;至正十二年(1352),海寇登岸焚劫,延燎至县学,被儒生翁扑扑灭,由是殿及两庑、资深堂幸免煨尽,未受多大损失。

明洪武元年(1368),县丞袁英重建学门及东、西两斋;三年(1370),县令张具瞻建明伦堂于殿后东;五年(1372),县令邬珏重建戟门及棂星门;七年(1374),县令王仲章拆建明伦堂及东、西两斋于庙东,改建资深堂为仪门;十年(1377),县令韩逊建神厨、库房、宰牲房、膳厨及洗牲井;二十五年(1392),县令胡均谦建大成殿及东、西庑、戟门;次年,主簿董文昌建学仓于泮池之南。永乐十六年(1418),教谕黄黼建文昌祠于戟门东。弘治八年(1495)推官周珙加以重修。嘉靖八年(1529),祠殿毁于飓风,县令杨鑰予以重建,贺贲踵成之。隆庆五年(1571),县令胡用宾始建启圣祠于庙东。万历初(1573),县令胡汝宁扩面新之;二十一年(1593),县令张子珵改建庙庑。天启七年(1627),县令胡良臣修之。崇祯七年(1634),火毁明伦堂,县令宋光黼重建。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乐清县城图,县学在下图东南角(原载清·乾隆《温州府志》)

清顺治二年(1645),水灾,庙尽圯;四年(1647),训导吴天锡、王允颍略事修葺,事属经始,规制未备。康熙二年(1663),明伦堂又毁;十二年县令出一绢(应为“马字旁”)、训导姜应珪在原址建庙及明伦堂、启圣祠;二十一年(1682),县令徐化民、教谕吴让木建东、西两庑;四十九年(1710),县令陈大年重修庙庑。雍正十二年(1734),县令王炳宏、教谕周长发建尊经阁于庙东。乾隆三十年(1765),郡守李琬、县令林人櫆改建庙殿,规制始称,余皆以修理。嘉庆元年(1796),西庑被飓风所毁;三年(1798),县令李珍祥重修,并于八年(1803)重建明伦堂的仪门;二十年(1815),庙以蚁蚀,邑绅徐发春捐资改建,又移建明伦堂于庙东,并创造万寿宫以奉皇上。此后,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朝近百年,县学续有兴修,至清末,废县学,庙堂院舍先后拆除或圮废。

庙学合一规制齐备房舍棋布

教员官派生员核定经费划拨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乐清县学图(原载《乐清县教育志》)

根据历代《乐清县志》记载查知:孔庙之制,中为大成殿,大成殿三间;直前为甬通,为戟门;东西翼以两庑,东庑五间,西庑五间;明伦堂三间,耳房左右各一间,东斋五间,西斋五间;泮祠在学门外,舍三间;仪门之前为棂星门,前数石为大门;蓄水为泮池,驾泮桥其上;庙之后为崇圣祠,为万寿宫,东为明伦堂,为尊经阁,明伦堂之前为仪门,为大门,仪门之内东为忠义祠,为文昌阁……庙祀位次,正殿中供至圣先师木主……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清乾隆《温州府志》里有涉“乐清县学”的记载

乐清县学原由县令兼管,元代开始设教谕1人主管,明洪武二年(1369)增设训导2人(后改为1人),清初设教谕训导各1人,康熙三年(1664)裁教谕,十五年复设。县学学生称生员。明清时,乐清县学额定廪膳生员(官给廪食待遇)20名,增广生员(额外加取)20名。文童生入学16名,后增为21名;武童生入学12名,后增为16名。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图为王十朋《县学落成百韵》原文。绍兴五年,乐清县学落成。社会贤达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落成盛典。王十朋深知县学的诞生对乐清教育的重大意义,特地写了这首志贺诗,"邓林搜蓊鬰,淇竹翦婵娟。"预言县学将竹树成林,人才济济;"唯凭大炉火,早晚铸颜渊。"诗人还把县学比作熔炉,定会造就出许多高材生。高度赞赏建县学之盛德。

县学以儒学教诲生员。清代乐清县学主要读“四书”、“五经”、《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书和学作八股文章。乐清历代生员中,中进士的188人,中举人的91人。县学经费来自官拨和学田地租。南宋绍兴十五年(145)春,乐清士绅响应知县赵敦临倡议,买田5顷充学田。明县令张子珵,从雁荡山能仁寺寺产中划拨田200余亩为学田。至清末,乐清县学有学田83.93亩、地0.03亩、店4间。

机关迁入古建筑拆除

硕果仅存泮池状元桥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乐清县学无存,但地名犹在,旧址也并不难找,而且原址上的古树仍郁郁葱葱。萧红尘摄

乐清县学旧址位于今南大街最上段东首,南为县学坦,东界双板桥巷(今县学巷),西近南街,北临市头河(宝带河,已填埋)。自市头南下约廿米,经宝带桥(市头桥,今圮)到县学大门口近百米,大门口立牌坊一座,曰:“会魁坊”,为石质,三大间。此坊南去运粮河(今人民路)约120米。会魁坊遗址即今康乐巷口,正对街西38-42号,当初是邹安鉴鞋铺与“陈椿奇”宅。牌坊南侧为陈永林的陈椿奇杂货店,其主营雨鞋,坊口北边是周福宣鞋铺与张仁娒剃头店。牌坊内的大广场是“县学坦”,坦内东首置一大讲台,讲台后围墙外长着大松树、大樟树各一棵,树基部围石砌大圆形土墩,位于老市府(今市府第二办公区)大门直北约110米处,到现在完好保留。现老市府大院内西北首的第12、13幢二层瓦房,是县学坦所在遗址。坦北墙东头有一门入内,当初是民国时的县民众教育馆,解放后更名“乐清县人民文化馆”,现为市府食堂。坦北首是垣墙,有两处大门通县学。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退役老兵徐存南(上)等乐清市民闻讯前来向笔者一行指点原泮池和状元桥位置,介绍被毁的情形(中),被填埋的泮池现在成了停车场。萧红尘摄

民国八年(1919),乐清县学称县立初等师范小学;廿七年(1938),改称近圣小学。民国卅年(1941),日本侵略军飞机两架窜犯乐清县城,下午过一时,日寇飞机轰炸县学,国民党县党部与县学校舍遭炸,炸死小学生一名。据家住县学坦南首(今康乐巷)的南门居民、今年88岁的蔡永宽老人说,当时被炸死的小学生是他的同学,也是邻居,名叫徐宏柱。三十三年(1944),日寇侵略乐清时,近圣小学停办。乐清沦陷期间,县学坦成了“花会坛”(押花会是旧时一种赌博游戏,花会举行的场所大都选择祠堂、庙宇、厅堂、凉亭、溪沿和山头等,俗称“花会坛”),清末民国初被扑灭的桂花会(花会坛主每日出一签,即挑选一个花会神名,写好藏在筒中,高悬会所,叫“挂花会”)死灰复燃,全城乌烟瘴气!1945年1月25日,中共乐清县委配合国民党警四中队,除掉了这害人的花会坛。解放后,县学坦成为集会与公共活动场所。此前卅七年(1948),乐清县学原址设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1951年,改名乐清县立小学第二分部,俗称二部。1953年,乐清县人民政府要迁址县学地域,县学就此停办。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乐清县学泮池和状元桥遗容。谢林豪摄

乐清县学停办后,址在今南街康乐巷三号的老市府宿舍内、距巷口约卅米的泮池作为消防应用池继续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用途。该池面积约240平方,成椭圆状,四周为实体栏杆,池壁砌以凹凸花纹大砖墙,建筑工艺优雅、式样别致。池中间自南而北横架泮桥,曰“状元桥”,以南宋著名政治家和爱国诗人、绍兴末乾道初最负盛名的学者——乐清王十朋中状元及第为名。宋高宗绍兴五年,乐清县儒学迁卧龙坊时,廿四岁的王十朋曾作《县学落成百韵》。状元桥为单间半圆孔、弓型建筑长约11米。据蔡永宽及徐存南两老者回忆:状元桥民国时北面有房子和门(应为学门),直北是圣殿(孔庙),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两间教室,殿后是国民党党部,此处为崇圣祠。人们叫泮池为荷花池,池两边各有数间平房,房内供着木牌位(按《乐清县志》所示是名宦祠和乡贤祠)。池东廿来米有大门、有门房,入内东边是教室与操场,又东为明伦堂。以上建筑后来在县政府迁入县学时均拆去。

专家呼吁“就地保护”记者曝光“毁坏古迹”

肇事单位“不是文物”职能部门“没有价值”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挖掘机正将建筑垃圾填入池中。叶萌摄

解放后至今,乐清县学内唯一只保留下泮池和状元桥,它们还算平安地度过了六十九个年头。当年县府内部维修时,将“状元桥”三字盲目地抹去(1980年桥名仍在),栏杆换成了水泥钢筋。文革后刚组建的文物管理部门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遗漏掉了这一千年文物古迹所在,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其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环境优美,同时折射古代乐清教育氛围。唐、宋、元、明、清及民国,乐清县学建筑虽经岁久、自然痞坏、飓风水毁、火灾蚁蚀与海寇焚劫等,风风雨雨。历代历朝政府重教崇儒,致力兴学,损坏的殿庑、祠宇、学舍等皆以修复并扩建。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现已退休的《乐清日报》记者叶萌及其当年所写报道

时针指向2017年1月12日上午,泮池和状元桥的日子不好过了!时年76岁的乐清市政协文史委委员谢林豪先生听闻“有工程队的挖土机正在填毁古池塘,并且还要拆掉历史悠久的状元桥,填平当停车场……”当即赶到现场,和同样闻讯赶来的热心市民加以阻止,并开始奔走呼吁:“请立即阻止毁坏古迹的行为为盼!”希望有关部门对乐清老市府宿舍拆建项目实施“就地保护,活化整治”方案,强化保护承载乐清文化记忆的古池塘和状元桥。与此同时,《乐清日报》记者叶萌也介入调查采访。据受访的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乐清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贾丹华先生介绍,历代县志如永乐、道光“县志”都有记载,该地块过去叫状元坊,是古时乐清县衙门所在地,状元坊有池塘,池塘上有座桥叫状元桥,是当时为纪念南宋状元王十朋所建,桥边是旧时纪念孔子的孔庙所在地。他认为池塘和状元桥是古迹,就这样一填一拆,毁了太可惜了,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就地进行保护。“不管怎么样,古桥、古池塘承载着乐清历史文化记忆,记录着古城故事。乐清市政府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北大街马上要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据悉也要保留原风貌,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这个古池和状元桥为什么就不能保护起来呢?后人逛了北大街老城区,再来附近看看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池和状元桥该有多好啊!”贾丹华对此颇为感慨。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张炳勋先生对来访的叶萌说,乐清老市府宿舍这口古池有近千年历史,古时它和护城河相通,池水是活的,当时被称为“泮池”,池上有状元桥,桥边是孔庙。历史上孔庙、状元桥整修了好几次。距今较近、有据可查的是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大修了一次。大约在1941年,孔庙被日军炸弹炸毁,后孔子塑像被转移到杨八洞。状元桥原是石板桥,经多次整修后,原来石板料的桥梁、桥面都成了水泥的了,池塘也和护城河隔断,变成了荷花池塘了。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上图:乐清知名作家、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贾丹华为转赠作者的《王十朋选集》(上)题字、签名。萧红尘摄;下图: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炳勋先生

然而,有关涉事单位领导却另有说辞。乐清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徐崇铭表示,乐清老市府宿舍现在是危房,已批准拆建。前几天准备拆桥填池时,接到一些老同志“不能拆不能填”的紧急报告后,他们马上联系乐清市文广新局和有关文物专家到现场进行调研。专家们看了后认为眼前的“状元桥”是上世纪70年代重建的,已是水泥结构,旧时石板桥的原貌已不复存在,因此“状元桥”并未被鉴定为文物,水泥结构的小桥在历史、文化、科学建筑等方面也没有研究、欣赏价值,可以拆除。分管文物事务的乐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振南也表示,几经整改,如今的“状元桥”不是原物,建筑工艺很一般,不能列入文保单位,更没有保护价值。这个古池虽然时间比较久远,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考虑填平。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上图:乐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郑旭龙主持,党组书记、局长蔡贞洛代表局党组作2017年度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报告。图为乐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与2017年度机关后勤先进集体合影;下图:乐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振南

吸取沉痛教训推进名城建设

制止毁桥行为恢复千古泮池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上图:2017年2月15日上午,乐清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下图:妇联界别政协委员、民革乐清市基层委办公室主任杜翠萍

事发不久,乐清市“两会”期间,该市政协五位委员杜翠萍、邱亦夫、方立安、赵琳娜、黃青红代表民革乐清市基层委员会集体提案《保护老市府千年“状元桥”“防火池”古迹,齐心协力推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案”指出:距离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不到两百米的老市府宿舍内的千年泮池(学府前的池塘,可供观赏、消防两用)和千年古桥“状元桥”,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必须加以很好保护,将老市府宿舍连在一起,开发、改造、建设成纪念状元王十朋等先贤的乐清历史文化公园。但是,现状并不乐观。——正如不久前《乐清日报》、《温州都市报》以及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所披露的毁坏历史文化古迹的案情,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我市某部门某工程队唯利是图,竟然用工程铲车“轰隆隆”,要将这方半亩左右的千年荷花池和跨池而建的一座拱形“状元桥”毁掉!当场立即受到有识之士和市民极力制止,大声疾呼,努力保护!虽然“状元桥”模样犹在,但是救火用的“消防池”已被填了大半。毁坏千年古迹者自知理亏,民意难违。上级领导多次强调:必须加强消防工作!老市府办公楼以及老宿舍共30多幢旧式楼房大都是砖木结构,里有几百位办公人员和居民,填了这口古人遗留给我们的“防火池”,万一失火,无水救火,祸及生命财产,人命关天,官商勾结、主谋填池者罪责难逃!他们现已暂时停止了填池作业,聆听“两会”代表委员的声音,等待市领导的批示。我们相信:党中央、总书记多次指示必须重视消防工作的今天,任何哪位市领导绝不会将老市府几百条干部、群众的生命当儿戏,批准填平迄今近千年的“救火池”!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上图:乐清市政协委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书协会员邱亦夫2020年抗疫篆刻作品“众志成城”;下图:乐清市政协常委、民革乐清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精益集团副董事长方立安(左1)和贾丹华先生(左2)在2020年首届乐清“瓯雁之声”诗歌迎春晚会上为2019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五位政协委员建议市领导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吸取南京、西安市个别领导不作为、乱作为而导致古城古迹受到开发商破坏而受到上级严重处分的沉痛教

训,当机立断处置此案,追究有关个别责任人与开发商勾结,视数百人的生命安

全为儿戏,悍然毁填千古“消防池”的责任;责成有关部门对乐清老市府宿舍和

北大街历史文化名街一起,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园林化整治建设”方案,强化

保护承载乐清文化记忆的千年“消防池”和纪念爱国清廉的南宋大贤王十朋的“状

元桥”。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上图:乐清市政协委员、市文化馆副馆长赵琳娜;下图:乐清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文艺科负责人黄青红(主席台左3)在乐清市青年越剧协会成立大会上

委员们具体提出如下三条意见:一是当机立断,立即制止开发商的毁桥行为,恢复纪念王十朋的千古“状元桥”原貌。建议在此立碑,刻上南宋状元王十朋在此求学时所写的《县学落成百韵》(见《王十朋全集》第一卷第24至26页);二是恢复千古“防火池”以及周围栏杆原状,进行园林化整治,让被开发商活埋在建筑垃圾下的满池荷花重见春色。并将此防火池作为“乐清市囯防、消防教育基地”。经费可由市“五水共治”项目或消防经费中支出;三是因为此大院内于民国三十年(1941)“4月15日,日本侵略军空袭乐清县城,炸毁孔庙两庑及国民党乐清县党部部分办公用房,炸死学生1人”(见《乐清军事志》第23页),所以他们建议,在此院内适当位置建设“王十朋国学研究院”,并作为“乐清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民永远不忘国耻,牢记日寇发动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2017年2月19日,乐清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图为委员们走出会场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热心市民的极力制止、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媒体记者的仗义曝光、政协委员的大声疾呼,还是没能档住铲车的“轰隆隆”。当事者仍我行我素,于当年3月17日前几日还是将泮池全部填平,并把状元桥整体捣毁拆光,铺浇成了缺情乏味的水泥坦。如今,象征乐清县学的唯一见证,承载乐清文化教育的千年古迹——状元桥和泮池,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下,活生生的被彻底摧残,历经千年沧桑的乐清县学旧址,就此完全灭迹。可惜!可叹!!(感谢范贵华的大力协助)

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

浙江省儒学学会副秘书长孟昭然拜会贾丹华先生并合影留念。萧红尘摄

参考文献:

历代《乐清县志》

《乐清县教育志》

作者自我简介

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图为浙江省图书馆来釆访,谢林豪在录制乐清方言

谢林豪,男,1944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出生。原籍浙江乐清,世居乐清城内西大街,现迁南大街31号502。

本人于1959年,乐清中学初中部毕业,因家庭出身,无有继续上学。步入社会,为建筑工地打工(做粗工),尽是肩挑背扛。1963年下放本地仓桥大队务农,实实在在种田一十七年,1979年下半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回城政策,我别离农村回城开办“乐城照相馆”,因我父亲是民国乐清全县首开乐清照相业——吾吾照相馆)。2004年退休,店由女儿承照相业。

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_政协文史委员是多大官_政协文史委是什么编制

图为温州图书馆鲁方平主任来乐清,指导谢林豪(右)录制方言视频

自2005年至今,本人在《乐清日报》上刊载发表廿七篇文章。2016—2017年,受乐清市佛教协会邀请,参与《乐清市佛教志》的采访编辑,完成拍摄每个寺院工作,最后由我撰写了“佛教志”全文。国家注重地方方言发音,开展方言数据库建设。2014年,我受温州市图书馆之邀,参与完成了温州话(乐清话)的方言录制。2017年,受聘担任乐清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在《乐清文史》、《乐清文艺》上刊载了九篇文章。2017年1月,乐清县孔庙的泮池、泮桥遭填,本人奔走呼吁,最终无济于事。2018年,乐清市区乐城街道西城社区与仓桥村创设“文化走廊”,委托本人编撰了有关历史风貌、古迹的文章。

萧红尘,曾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知音》、《家庭》、《女报》等国内知名杂志,现为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

上一篇: 古籍《五星占》测金星公转周期584.4天,改写天文史竟遭西方质疑
下一篇: 李昌金|中国社会需要再来一次拨乱反正——读《城市拆迁的思考》有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