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即将进入30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热潮再次燃起,该报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再次被人们推上风头浪尖,家长和学生都千挑万选,生怕一步错步步错,后半生事业毁于一旦。
2017年最新出炉的“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中,文史类专业占了一半的数量。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新闻学、应用心理学等公认“无用专业”纷纷上榜。
然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专业,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吗?
人文科系出身的CEO
让好莱坞电影热销全球
当迪士尼出品的电影《美女与野兽》刷遍朋友圈时,很多人都在讨论艾玛与大表哥的演技,却很少有人知道,执掌迪士尼公司长达21年、将奄奄一息的迪士尼公司升级革新、并将成人动画产业全面做大的前任CEO艾斯纳,正是毕业于人文科系(拥有英国文学与戏剧双学位),而非理工科!
艾斯纳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后不后悔读人文科系。他说一开始觉得读人文科系没用,但后来发现了人文学科的力量,成了他的内在“软实力”,对他在职场上的人事应对帮助巨大,他还鼓励他的儿子读人文科系。
同样是人文学科类教育,为何会国外的教育会有如此明显的成效,而在我国,这些专业却被套上了“无用”的头衔?
通识教育:
精神强大才能带来物质强大
其实,在欧美,基础教育以人文教育为中心,很重视体育、音乐、美术、人文、历史、科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而到了大学,前两年接受的主要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也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重在“育”而非“教”(这跟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顺其自然的成长。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认知世界,继而进行独立思考。
只有精神的强大才能带来物质的强大。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中说,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两者不可割裂。
对学理科的人来说,通识知识是基础,除了能帮助开拓知识面外,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作为一个人”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机器”。
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社会、世界、历史等知识缺失,其思想将变得贫瘠,视野将会狭隘,创新性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人怎能与世界接轨?
而对学文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懂通识知识,怎么能在科技时代扎根、立足?网络上的文科生曾被称为“文傻”,很多文科生就业困难,其原因在于缺乏理科常识,知识结构有缺陷。
现在有的大学流传新“三不孝”:学文、读研、单身狗!虽是玩笑,但也能听出我国文科生知识的狭隘。
没有进行通识教育
人容易误入歧途
有个大学教授曾作过一个比喻,很形象:专业教育是显微镜,而通识教育是望远镜,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只关心专业教育,否则容易走入歧路。
只有在丰富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专业教育才能有突破的可能。常听周围的“老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对21世纪的人来说,这句话已经有些过时了,甚至是“有害的”。一些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图书《科技之光》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国内一间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读过《圣经》后有一段心得:我曾经深读《圣经》,在尝试一种宗教体验的同时,我是把它当作寓言来读的,思考这些寓言你会发现丰富的人性,包括人的自私、贪婪、恐惧和傲慢等。
大家都知道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出夏娃的时候,亚当称夏娃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也许是最经典的肉麻情话。但是当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并劝亚当一起偷吃了伊甸园树上的智慧果被上帝发现时,亚当就立刻举报并将责任推给夏娃。这些《圣经》故事很好地展示了人性中本质的一面——人的肉体是软弱的,是经不起诱惑的。
《圣经》是很好的人性寓言,读了《圣经》你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每过十年股市和债市就会爆发一次金融风暴,花旗银行就要被拯救一次(尽管它有最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真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再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在对利益的贪婪追逐面前也全崩溃了。
这位基金经理是一位基督徒吗?似乎,并不是。
对一个证券投资行业的职业人来讲,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与沃伦•巴菲特的《致股东的信》均属分内之事,但仅限于此,却是不足够的。
这位跨界阅读者,从神的故事中读出了人,读出了 K线图上的巅峰与深谷。
这便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我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拉开差距的症结所在。
良好的教育不是让人穷尽知识,而是让学习成为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成为他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如此,尽管岁月在流逝,但持续的阅读却会不断丰富他的知识与经验。如此,他将拥有比别人更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类挑战。
关于未来,重要的不是你报选了什么样的专业,而是进行了怎样的阅读教育。
正如《科技之光》这本书的一句话所说:真正改变世界的人,从来,就是那些尽早开始通识阅读的人。
趁现在开始阅读,一切还不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