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2月23日下午,全国暨部分地方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要求,交流研讨工作,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创新发展。
会议指出,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和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上,10名地方政协同志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从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履职尽责、重大主题文史资料征编等方面作互动交流。现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强化党建引领 积极担当作为 推动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新发展
突出党建引领,用好“指南针”。建立“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与专委会分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建组织架构,成立11个功能型委员履职党支部,建立并实施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专委会分党组认真落实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到专委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根据分党组成员特点,将全年工作进行分解,合力推进专委会各项工作。
广泛凝聚共识,画好“同心圆”。把增进团结、凝聚共识融入到视察调研、协商履职活动中。加强与所联系的民进省委沟通,配合开展调研视察,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加强同新闻出版和文艺界别的沟通联系。密切与宣传、文旅等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互动,主动借力借智,拓宽工作思路。分党组成员和党员委员充分利用调研、考察等时机,加强与所联系的党外委员沟通,交流思想。
把握性质定位,当好“助推器”。按照党委政府所需、群众关注所盼、专委会优势所在的原则,精心选择调研课题、精准提出意见建议,把专委会优势转化为推进党政工作的效能。开展调研视察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委员责任意识,促进提升调研视察质量。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出政治方向正确、史实准确、可读性强的《江苏红色文化名片》,承办主题书画展。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承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
存文史 兴文化 强学习
围绕喜庆党的百年华诞,推出一套书。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编撰出版《先声——追求民族复兴诗文百篇》,并据此录制《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百篇留声复兴之路》大型融媒体短视频。作品连播100天100集,浏览量达3亿人次,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优秀微视频”,入驻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融媒体体验室。通过征集战贫困、战疫情等史料,从政协委员“三亲”维度,展示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绝对贫困、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成就。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共读一本书。运用好读书活动载体。举办“书香润巴蜀 共读一本书”川渝政协委员赠书、读书活动,带动全市万名委员加入读书群,交流读书心得2万多篇(条);举办“风华百载伟业千秋——川渝政协书画联展”,展出100幅精品力作,展示“共读一本书”的艺术成果,吸引两地20万人次观看,其中《重庆1938—1946》等两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举办“重庆政协·文化月坛”“讲党史、明初心、担使命”专题宣教等活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围绕推动文化建设,编撰一丛书。编撰《行千里致广大——重庆人文丛书》1套12卷,对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文化深度研究,弘扬重庆人文精神。助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聚焦“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这一主题,与四川省政协文史委联合开展调研,召开“繁荣巴蜀文艺创作,推动精品力作涌现”研讨会,凝聚成渝“一家亲”共识。围绕“推动我市红色文化资源更好整合和发挥作用”“我市文艺院团改革措施完善落实情况”等有关文化建设主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协商,取得良好效果。
(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强化履职能力建设 助推边疆文化繁荣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推动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有关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履职活动,助推边疆文化繁荣。
坚持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根本性措施,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委员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重要论述,为更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打下思想理论基础。
始终把提质增效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围绕“推动内蒙古文化走出去”“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等议题开展年度协商,通过扎实有效工作,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为推动自治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建真言、献良策。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的成果建议,多次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得到部门的认可和采纳。如建设自治区非遗展示传承场所的建议,被自治区政府采纳列入“十四五”规划。
围绕“我区实体书店经营发展状况”“加强内蒙古境内长城保护与利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利用情况”等开展界别调研,在推动自治区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实效。如“推进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工程、提升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界别调研报告,受到自治区政府主席批示肯定,所提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自治区财政投入7.9亿元、广电网络集团配套2亿元,使33个边境牧业旗县、12.4万分散牧户实现智慧广电宽带网络全覆盖。
围绕“推动自治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我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中长期课题研究,坚持每年组织委员围绕课题开展调研,不断提升“两支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实现建言专业精准,资政质量明显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把握方向 创新方法 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共识作用
加强委员理论学习,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委员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委员读书群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思践悟延安精神,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履职能力。
发挥陕西历史文化大省优势,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先后组织“张载关学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寻访西北联大”等9个专题调研,选择重点专题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督促协商成果落实转化。注重文化类提案办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传承保护等社情民意信息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以《“生”根品质文化,“活”态非遗传承》为题在省政协常委会作大会发言。加强联系协作,形成履职合力,参与全国政协“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调研,与山西等六地政协就“沿黄文旅融合工作”开展交流协作。
发挥文化强大传播力度的优势,擦亮文化强国的陕西窗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协作,联合召开文化建设领域学术研讨会;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题研究。依托文化活动丰富“双走进”,开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国风秦韵”文化活动进校园进企业。利用政协新闻资源,形成传播共识合力,“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月度协商座谈会邀请全国及省内多家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报道,社会反响热烈;以“艺”助力“十四运”开幕式。协助全国政协举办《大道同行——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重要史事回顾展》西安巡展,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沿黄九省(区)政协书画精品展”,面向海内外传递正能量。
(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加强协商议政质量建设 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聚焦“三个重点”,精选协商议题。聚焦工作大局,积极跟进省委省政府打造“青绣”品牌部署安排,把“青绣”这一事关30万绣娘脱贫增收的“小切口、大民生”选题确定为重点协商议题。聚焦社会关注,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调研协商,紧扣文化建设热点问题报送社情民意40余篇。聚焦政协职能,把“培育人民政协协商文化”作为重点协商议题,对推动政协协商机制创新发展,解决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深入研究思考、提出意见建议。
搭建“三个平台”,丰富协商形式。搭建以双月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重点的经常性平台,开展“青海传统民族刺绣传承发展”双月协商和“全省涉藏地区有线电视发展”提案办理协商,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搭建以界别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为支撑的协作性平台,开展“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界别联合调研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形成协商整体合力。搭建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依托的创新性平台,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等议题,与青海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协作录制播出“委员面对面”访谈,打造面向社会凝聚共识新载体。
做到“三个充分”,突出全过程协商。采取“委员+专家+相关部门+基层政协+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协商讨论,谋实对策建议。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调研情况,邀请省政协专家人才库成员对调研报告评价测评,形成报告充分协商。通过开展“回头看”等形式充分协商成果转化,省政协打造“青绣”品牌的意见建议被省政府充分采纳,解决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意见建议被省委改革办列入重点工作并落实。
(青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紧扣时代主题 突出地方特色 努力开创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协征集和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坚持突出时代特征,紧紧抓住文史资料征集的重点。对筹备召开新政协等重要历史史料进行重点征集和抢救性征集,系统征集“民主人士北上、新政协筹备会及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等史料,拍摄文献纪录片《启航》,支持协助哈尔滨市政协建立了文史馆。编辑出版《哈尔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地》《同舟共济铸辉煌——黑龙江人民政协工作70年》图史,不断加深广大委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同。
坚持汇聚工作合力,探索做好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途径。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和鼓励委员撰写和提供“三亲”史料,届终开展“委员感言”征集活动;注重发挥政协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历时4年征集完成了50卷近6000万字的《鸡西村史》;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成立文史资料编审工作小组,严把史料政治关、史实关和文字关;拓宽征集渠道,聘请社会民间组织和文史工作爱好者,征集散落民间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史资料的功能作用。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主题,编辑出版《工业雄风》《抗日联军在黑龙江》《烈火攻不破的坚强堡垒》等文史资料。通过抢救征集和研究东北抗战历史史料,由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历经14年,终获教育部认定,把我国抗战时间由8年调整为14年,切实起到了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作用。
(黑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突出“三亲”和湖北特色 推动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提升文史工作的引领力。按照《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规划》总要求,结合湖北实际,制定《十二届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征编与协作规划》,加强与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对接,主动汇报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全国政协文史委的指导和支持。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提升文史工作的传播力。一是创新征编专题图书,聚焦湖北特色,编辑出版了《湖北文史集萃》《湖北抗战史料精编》《湖北抗战画史》《湖北重点工程撷萃》等专题图书。2021年,挖掘整理湖北中烟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完成《黄鹤腾飞——湖北国有烟草企业改革创新实录》初稿。二是加强重点选题策划,对《湖北文史》刊物形式内容进行创新改版,着力将刊物打造成政协文史工作品牌。三是不断丰富“湖北政协文史资料馆”馆藏资源,收藏有海内外各类文史资料图书、回忆录手稿和部分档案珍品复制件等十多万册,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四是及时征编抗疫文史资料,第一时间面向全省社会各界人士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文史资料征稿启事,共征集稿件260余篇,报送全国政协110篇。
坚持协作交流,着力提升文史工作的影响力。一是牵头开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专题史料”征编,共收集资料达80多万字,整理编辑了近30万字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始末》图书。二是围绕重要历史节点、历史事件积极征稿组稿,高质量完成全国政协史料协作任务。三是与荆楚文化研究会联合策划《湖北文化史丛书(18卷)》,加强与市州政协的通力合作,坚持做到成熟一本出一本,现已出版14卷。
(湖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着力立根铸魂 强化思想引领 发挥学习在政协工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以读书交流为抓手,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积极参与全国政协党史学习线上读书交流活动。按照全国政协统一部署,上海市政协紧密结合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历史地位,在全国政协书院开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主题读书群。精心设计专题议题、组织专家导读领读、及时进行总结提升,推动委员全员全程参与。
深入推动线上线下读书交流与履职联动。在“上海政协通”设立主题读书群,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线上读书活动。线下开设“丽都读书会”,经常性组织委员面对面交流读书体会。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加强联动、形成机制。
以品牌建设为阵地,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打造学习工作系列品牌。以“初心论坛”为代表,打造宣传弘扬党的初心使命和建党精神的品牌项目。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等,连续3年举办“初心论坛”。特别是2021年第三届“初心论坛”,作为中宣部和上海市委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史学习教育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层次高、影响远。目前,上海市政协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系列学习工作品牌。
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学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政协学习工作。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作为政协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专题学习、专委会学习和委员学习培训等相配套的学习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
(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
为建设“学习型”政协提供机制保障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学习教育全覆盖。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每年年初由省政协党组印发工作方案,规定“必学”内容,各专委会补充与专业相关的“加学”内容,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学习座谈“不漏一人”,向未能参与学习的委员寄送书面学习材料,组织其“补学”。注重发挥我省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开展“红色走读”活动,组织委员瞻仰革命旧址、上微党课等。
丰富委员学习载体,凝心聚力出实招。利用融媒体新技术,制作短视频,创建“政协读影”。目前,省政协各项会议都将其列入固定议程。在委员履职App中设立“学习互动”平台,下设8个栏目,推送各类参阅资料,持续开展“学党史—每天来打卡”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开设巍巍井冈、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与百年党史等系列“委员讲堂”,并以视频连线形式在地市开设分会场,委员可通过手机端App随时随地收看直播。围绕政治理论、履职感悟、学习体会,推出《学习》《分享》《委员作业》等不定期刊物,已印发351期。
用好委员读书平台,履职建言见实效。在全国政协指导下,在全国政协网上书院开设“弘扬井冈山精神,助推 ‘十四五’规划实施”主题读书群,邀请委员分享先辈献身革命的感人故事。同时,聚焦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社会治理焦点,召开“云端协商会”14次,252条建言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聚焦民生实事,开展委员视察和线下读书交流活动12次,助推9个行政村2283户全部完成自来水入户安装。读书活动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共3594人入群浏览,在线发言人数达700人,省政协委员全员入群发言,发言总数近10万条。
(江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创新学习机制载体 提升“双向发力”能力水平
深化思想认识,把抓好委员学习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一是高位谋划推动学习。省政协党组、主席会议坚持把委员学习摆在政协工作重要位置,定期研究,强化保障。二是建立机构统筹学习。成立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推动市县政协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委员学习培训的组织、管理等工作;建立政协学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健全制度保障学习。出台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将委员学习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评重要内容。
用好“三个基地”,助力委员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委员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创造性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开设专题研修班,组织专家学者阐释专门协商机构、强化责任担当、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政协理论知识和新时代履职要求,打牢了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强化“云上学习”,搭建全天候广覆盖易参与的学习平台。一是委员云上知情明政。创办“云宝早自习”、资讯等学习栏目,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作为重点内容,及时收集、定时推送。二是委员云上学习培训。打造政协云“委员公开课”栏目,组织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和市县政协的负责同志,将理论研究、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录制成专题视频,上传到“政协云”供委员共学共享。三是委员云上读书交流。创设省级“政协云书院”,设立读书群30余个,覆盖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组织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重大主题读书活动的交流讨论,鼓励各专委会、各界别以及市县政协开展学习交流。
(湖南省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