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人民日报以《丹东市政协推进文史工作提质增效》为题,聚焦丹东市政协文史工作新成效新进展。
原文如下
丹东市政协推进文史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丹东市委员会始终坚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政协文史工作的新要求,将文史及书画工作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为助力丹东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丹东市政协紧紧抓住重要实际、重要题材、地方特色三个关键要素,高质量推进更料研究、征编工作。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为契机,编印《辉煌历程--纪念丹东市政协成立七十周年》历史图集;在“民主人士北上”这一重大文史课题的深人推进中贡献了丹东力量,考证成果得到文史专家组认定;先后推出《丹东文化遗产》《丹东工业纪实《丹东文化名人》等文史资料专辑,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丹东特色、政协特点的文史成果。
在创新开展文史工作中,丹东市政协紧扣中共党政中心任务,贯彻落实由共丹东市委年度重点协商和视察计划安排,先后针对“全市城市文化场馆建设”“革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人挖掘整理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城市文化底蕴”等专项议题开展调研、协商,形成《加快推进全市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做强做大红色经济》深度挖掘东北抗联资源,促进北部山区“红”+“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篇意见建议,为中共丹东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突出界别特色,做强“团结”文章。丹东市政协注重用“史实”凝心、用“故事”聚力、用“书画”共情,收到了教育一大片、才结一大批的效果。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学党史、促振兴”等栏目,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委员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界别委员的优势带头作用,创作《同心曲》《美好的邀请》等歌曲,其中《美好的邀请》被省政协确定为讲好“辽宁故事”活动主题曲,并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传唱。突出工作创新,做细“育人”文章。丹东市政协创新搭建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工作载体,加快推进文史工作大众化、立体化、生动化步伐,力求育人功能效果倍增。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发掘丹东第一,我为丹东第一代言”征集活动,累计刊发专栏30余期。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开发文献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三维虚拟文史馆;创办“政协朗读者”专栏,开展红色经典主题诵读活动;开设“政协文史”专栏,播出《北上》《心愿》等微电影、广播剧作品,使文史资料“活”起来,受到群众好评。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高 阳
校对|吴延军
公众号承办部门|市政协研究室
(2023年第108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