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文史常识之“大秦帝国的兴亡”》,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我们经常会发问:历史有何用?为何要学习历史?关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对未来。”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在阐释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历史。关于事业单位的备考,文史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事业单位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所以文史在事业单位中占比一直是比较大的。那么,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复习文史呢?以下,以秦朝的历史为例,走进历史,探寻方法,直击考试。
一、秦帝国之兴起(秦朝的建立)
结束各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事业,也不是偶然的,自秦商鞅变法以来,因其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较为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且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也比较强大,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整个军队也比较精良,战斗力强。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为止,仅十年时间,秦国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
秦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嬴政称帝,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核心考点:
1.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齐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
2.秦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3.秦定都咸阳
4.可补充:秦统一六国后,修建的宫殿为“阿房宫”(2016年陕西省考曾出现过)
二、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一)政治上:
1.确立“皇帝制”。(嬴政在统一六国后,觉得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将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为“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设立“三公九卿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①“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②“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二)经济上
1.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度量衡、车轨。
2.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加强了岭南和内地的联系。
(三)思想上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禁书令,焚书坑儒
易错点:容易将思想上的措施错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军事上
1.北击匈奴
2.修筑长城
三、秦朝的帝王(两帝一王)
常考典故:指鹿为马——赵高、胡亥
了解三位帝王的生平。
一、秦末农民战争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使得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爆发了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起义过程中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但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常考典故:鱼腹藏书、野狐夜嚎
陈胜、吴广牺牲后,继续领导农民进行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刘邦继续了陈胜、吴广的反秦事业,经过两年奋战,推翻了秦王朝的反动统治。
五、试题展示
1.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1.【答案】C。解析: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禅让制,A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国家的政治制度,B错误。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C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时设立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