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余广琪 ‖ 六载办学 五育并举——纪念上海立达学园抗战内迁隆昌办学80周年(下)

余广琪 ‖ 六载办学 五育并举——纪念上海立达学园抗战内迁隆昌办学80周年(下)

余广琪 ‖ 六载办学 五育并举——纪念上海立达学园抗战内迁隆昌办学80周年(下)隆昌立达部分优生隆昌立达办学仅6年,仅有3个年级参加高考,能考上大学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包括初中学生受到学校先进教育思想的熏染和先进教育教学的培养

六载办学 五育并举

——纪念上海立达学园抗战内迁隆昌办学80周年

余广琪

隆昌立达 余音不绝

隆昌立达部分优生隆昌立达办学仅6年,仅有3个年级参加高考,能考上大学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包括初中学生受到学校先进教育思想的熏染和先进教育教学的培养,“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激励许多人不断学习成长。东返上海后,该校与隆昌官方几乎断了联系,幸好有隆昌立达的学生感恩学校的培养,以向隆昌文史资料选辑投稿、在自己的简历记载学习经历、向亲朋好友述说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当我们千方百计搜寻到学生花名册后,也多种方式并用,现已确定了以下部分学生立己达己,发展良好,希望今后能确定更多类似学生,以反映出隆昌立达的部分办学效益。

选辑文史电子资料版在哪里找_选辑文史电子资料版怎么下载_文史资料选辑电子版

上海迁隆昌立达学园部分高中生名单

蓝鸿文,1944年8月入隆昌立达高中,后成长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荣誉教授,新闻届泰斗人物。独著、合著、主编书12部。

吴先道,1941年2月入隆昌立达高中,后为第三军医大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我国骨科著名的专家之一。参加十部大型专著的编写。发表论文6O余篇。

程尊宁,1942年8月入隆昌立达初中,成长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员,成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晏 治,1941年8月入隆昌立达高中,担任攀钢焦化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77年获得冶金战线学大庆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后夺全国焦化厂竞赛优胜红旗。

余自炳,1941年2月入隆昌立达高中,后华西大学药学系毕业,50年进入解放军总后勤部药品检验所。调四川内江市药品检验所化学室主任,高级药师。

李有物,1941年2月入隆昌立达高中,手书毕业记念碑。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隆昌一中工作一生,内江名师。县人大代表及常委委员。惜英年早逝。

尤润贤,1944年8月入隆昌立达高中,扎根隆昌七中,担任理科与地理教研组长,校委成员、县人大代表,评为宜宾地区优秀教师和四川省劳动模范。

蓝家杰,1941年2月入隆昌立达高中,后川南师范毕业,隆昌师范任教物理,是县著名教师,1956年隆师4人评为全县最高的四级教师之一。

薛运斌,1942年2月入隆昌立达初中,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任大连工学院副教授,学院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年92岁,住沈阳。

唐传英,1942年2月入隆昌立达初中,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毕业。后由富顺糖厂调内江师院,任副教授,师院学报发表论文。95年获松江三中校庆邀请。

张宜辉,1942年8月入隆昌立达初中,后读南充师范学院,分配到成都任教语文。文革刚结束即调成都四中至退休,是知名教师放弃评高级,现年92岁。

曾一书,1944年8月入隆昌立达初中,后四川师大毕业,任隆昌二中语文高级教师,发表语文教学文章80余篇,写作教育志、曾氏家谱、客家文化研究。

赵嘉祯,1941年8月入隆昌立达高中。在县政协主办的石溪中学任教。任隆昌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多辑责任编辑。与陶载良有师生情朋友谊,记载独有信息。

华积庆,1943年2月入隆昌立达初中,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人事局工作。后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民间文学》编辑,个人编著颇丰。

隆昌立达东返演变1946年暑假前,隆昌立达按未毕业学生的意愿安置他们到隆中、楼峰中学和乡村师范,黑板、桌凳等分赠各校,理化仪器让售兴国中学,图书大部分运走,留下方仁庸、王群英等办理善后。陶载良怀着依恋的心情离开水廓凉亭。到上海江湾见立达原址均成废墟,后得隆昌立达学生沈一德介绍见其外祖父陈主素,以月租五石米后增为七石米,租下他在松江包家桥的房屋,47年9月复校招生。1949年春,陶载良亲率8个班师生上街列队欢迎解放军。松江立达生产酱油、养蜂、开荒种地,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并受松江专署委托办一期农科班,开设养蜂、养禽、畜牧兽医、酿造等课程。师生发扬办学传统,办起小酿造厂,立达酱油曾风靡松江。1953年春陶载良商得校董会长同意,申请将学校改为公办,批准后即改名为上海市松江县第三中学,任命陶载良为首任校长。2002年9月,学校复名为“立达中学”(附属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广东省原省长梁灵光等前来参加校名揭牌仪式。2004年10月,吴启迪副部长作出指示:立达学园是上海的一个文化资源,值得挖掘。为了追寻和继承先辈们教育的理想,学校近年来全面开掘早期立达办学富矿,以期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重塑学校人文精神。2017年6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

隆昌立达遗址的残破与希望 1995年是上海立达学园建校70周年,唐传英曾收到松江三中发来校庆邀请函而写作详细回忆,对隆昌立达遗址变化的记载更值得深思:1946年曾返校开同等学力证明,看到空空的校园里有高一班毕业纪念碑。立达迁走之后,水阁凉亭驻过兵,作过夏布作坊等等。经历50多年,我又一次因事到水阁凉亭,看到的却是面目全非:围墙没有了,亭子没有了,高一班的纪念石碑也没有了。房屋拆掉大部分,留下来的已改作村民的住房,还有一些新建房,有的富裕户修建了砖混结构的新式楼房。5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洗刷掉隆昌立达学园的陈迹,但是,隆昌立达学园会存留在生活学习过的师生员工的心中!最近搜索到陶载良女儿收藏了赵嘉祯撰写立达学园专文等。

2016年,隆昌原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蓝庭浩百度到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校史,明白了文有立达的缘由、立达迁川的缘由,应该珍惜保护隆昌立达办学遗址及找到余姓房主的理由。他们亲临水廓凉亭考察,发现曾经的隆昌立达校舍多是传统的木质串架房,雕梁画栋多已损毁,小天井别具风格,风火墙威严耸立,白墙壁已经变黑变脏,留存着文革时期多幅大标语,若干土墙房则轰然倒地,整个校园衰败不堪,但透过那些残存的清朝老建筑,过去的踪影依稀可见。他们向领导反映,向媒体呼吁,向正在重修族谱的隆昌余氏求证:如果再过几年,等到了一切建筑都倒塌断裂,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彻底消失,对隆昌人民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的损失!2019年又搜寻到更多资料,再写政协提案,隆昌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贺小云加入陶载良“与余姓房主商定每年租金十元,负责修葺粉刷十年”,注明引自赵嘉祯专文,已获隆昌市领导高度重视。2021年初,一方面在内江和隆昌提出提案,接受记者采访。另一方面隆昌霞客行多人经过细致的勘察测量相关数据,研究遗址榫头结构及房屋连接遗迹等,再请村民指认核实,及时复原遗址规模结构并绘出平面图等,朝着批准的路迈出了关键一步。

也在2016年,隆昌余氏三修族谱编委会听闻蓝主任的通报,确定由总编余广琪多方努力,一定将余姓房主等初步考证结果载入三修谱,并及时与蓝主任交流合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加重视还原上海立达学园内迁隆昌办学的全部详细过程,由余广琪提出具体构想和行动建议,着重搜寻研究上海立达到隆昌立达载入的两地志书与相关文史资料;深入研究余氏族谱、隆昌县志等对余姓房主及年租10元的相关记载;再三调查水廓凉亭的办学遗存,访问知情人并核实其航拍图片;综合考证抗战大背景下陶载良勘定隆昌与余姓房主的内在联系,隆昌立达九项之最与上海“文有立达”的一脉相承,隆昌立达办学遗址的历史文化品味及保护抢救刻不容缓等,并且与撰写、讨论、修改、提升等相伴相随,同时确立了所有引文均在文中载明来源。2019年在市文史资料选辑发文,2021年在今日头条发文,尽可能扩大影响。

从校史载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还向周谷城先生追问上海立达学园主要创办者匡互生的情况,深情地称赞他是教育界的“苦行僧”,可体会到伟人毛泽东对辛亥革命先锋亦是教育家的好评和怀念。从上海松江教育志第十五编人物传略载陶载良共823字,隆昌办学162字,占20%,该志载立达学园946字,隆昌办学97字,占10%看,教育最发达的上海对教育家、对立达学园及内迁隆昌办学都高度重视,载入教育志并制作电子版广为宣传。从1995年隆昌县志在大事记和正文简介了立达学园,政协文史资料选辑辑入了3学生忆赞学园文章和4人研究文章,到现在隆昌市进而内江市领导高度重视隆昌立达学园遗址保护修复,期盼上海立达学园迁隆办学80周年纪念会有更加令人激动的决定与行动!

(全文完)

上一篇: 文史类-学文科的人,适合干什么工作?.docx
下一篇: 【政协知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独特力量——文史专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