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历时4年《遵义丛书》出版 读遵义民国历史文化

历时4年《遵义丛书》出版 读遵义民国历史文化

历时4年《遵义丛书》出版 读遵义民国历史文化“贵州文化在黔北”,为了将遵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经市委、市政府决定,2008年开始市政协陆续启动了《遵义沙滩文化典籍》

陈运洪/摄

“贵州文化在黔北”,为了将遵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经市委、市政府决定,2008年开始市政协陆续启动了《遵义沙滩文化典籍》、《遵义丛书》和《遵义丛书·民国文献》的编纂工作。

“三大工程”无疑将成为展示遵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增强遵义人民的文化自信。同时遵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将随着系列丛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知晓。

本月初《遵义丛书》出版

据悉,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2014年底,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政协组织实施《遵义丛书》编纂工程。

4年间,编纂人员对全国各地收录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理清了遵义在民国之前的历史文化脉络。本月初,《遵义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遵义丛书》将首次展现在众人面前。

据了解,《遵义丛书》210册,每册650页左右,共1680卷、14万页。《遵义丛书》按照经、史、子、集及丛书部分类编排出版,品种丰富多样,不乏珍贵刻本、稿本、钞本、批校本。该书收录了民国以前遵义籍作者著作、外籍人士与遵义相关著作452种,其中影印古籍404种(经部52种、史部134种、子部54种、集部164种),存目48种,被称为遵义的“四库全书”,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遵义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历史文化整理记录更加系统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只要提到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这三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150多年前,偏僻的沙滩村落孕育出了以郑莫黎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著述达221种。

从2008年市政协启动编纂工作之后,编纂人员历经10年努力,这部共20多册、约1200万字,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金石、书画、地理、科技等十多个领域的《遵义沙滩文化典籍》(郑珍全集、莫友芝全集、黎庶昌全集),全部点校本预计今年6月面世。希望以此进一步扩大遵义沙滩文化和外部文化的交融互补,同时更加确定贵州在清代文化史、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遵义丛书》、《遵义沙滩文化典籍》,去年8月《遵义丛书·民国文献》的编纂正式启动。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陈运洪告诉记者,《遵义丛书》是对遵义历史文献的首次大普查、大汇集和大整理,同时也是遵义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最系统、最全面的文化工程。更为重要的是,《遵义丛书》让遵义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展示进入到了一个系统化、可延续的模式之中。《遵义丛书》收录了民国以前的相关资料,《遵义丛书·民国文献》则记录1911年至1949年期间遵义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

据了解,2007年以来,市政协文史委已征集出版“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类和地域类文史书籍25部,共计600余万字。

将来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对《遵义丛书》系列的研究,充分了解遵义丰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同时遵义的历史文化也能通过系列丛书和文史书籍传播到全国各地。(任然)

上一篇: 余光中为何说“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
下一篇: 成都大学2022年在各省各批次调档线,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