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高陵、闫良、富平、铜川等去西安都要走的渭河大桥是怎样建设的?

高陵、闫良、富平、铜川等去西安都要走的渭河大桥是怎样建设的?

高陵、闫良、富平、铜川等去西安都要走的渭河大桥是怎样建设的?这首歌曲是1965年当时在高陵地域老少皆能熟练吟唱的歌曲,社员们特别的喜欢,要知道这”红旗在飘扬”是有来历的,那些建设渭河大桥的民工工程技术人员

时至今日

现在高陵、阎良、富平、铜川等地方的乡党们上西安

210国道的渭河大桥也是很多乡党们的首选

你知道当年的渭河大桥是怎样建设的吗?

要知道详情让我慢慢地道来

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文史_阎良县志历史

阎良县志历史_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文史

渭河大桥是210国道(当地人叫西韩公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多年都是渭北人(高陵、闫良、富平、铜川等)除过坐火车去西安唯一选择的路线。

亲爱的高陵城啊!

美丽的故乡,

渭河两岸红旗在飘扬

……

这首歌曲是1965年当时在高陵地域老少皆能熟练吟唱的歌曲,社员们特别的喜欢,要知道这”红旗在飘扬”是有来历的,那些建设渭河大桥的民工工程技术人员着实是任劳任怨干劲冲天,工地上红旗招展,不分昼夜的干着,那热火地场面勾起了作者王丙彦的灵感,后来写了这首歌曲。

此前,渭河大桥的建设属于苏联援华的一项工程,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专家,只建了最南边的两座桥墩的基础,那刚漏出沙滩的桥墩基座就一直孤零零的几年时间里在那儿静静地卧着。

阎良文史_阎良县志历史_阎良历史文化

工程是1965年的三月一日重新启动开工建设的。工程的直接建设单位是上海桥梁工程队,陕西省公路局招收了高陵、乾县、彬县、永寿、礼泉共计六七百人的建桥大军,就乾县的民工最多,有二百多人,咱高陵只有68名民工。举榆楚村民赵春荣(当年十九岁)老哥回忆,那时省公路局给每个民工每人一个月有33元的劳务费,除过每月给生产队上交18元计得30个劳动日买过饭票还有剩余,就这每天都能见到荤腥,在那个年代生活水平算是很好的了。

阎良文史_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县志历史

那时候建桥大军不停点儿的二十四小时倒着班儿的工作,上面的领导鼓励大家好好的干,表现出色的将会被转正成为正式工人的,所以,工友们干起活儿来那是绝对的卖力气,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谁知后来相继建造了几座桥梁,一个都没有转正。

每一个桥墩的基础开挖前得先用草袋子装成沙袋把四面的水隔断住,四边四条关中一号大船用钢丝绳锚固,其作用主要是人员往外抬运基础坑里的沙土卵石,也是为了防止沙袋被水冲垮,多少能起到阻挡水的作用。那四角的四台水泵不停点儿的抽着基坑里的水,民工用洋镐挖用藤条编织的箩筐俩个人合伙往上抬。基坑的大小将近百十平方,全部要人工掘进水下河床三米深,二十四小时人员不停点儿的挖掘倒运着,可以说是人海战术。

阎良文史_阎良县志历史_阎良历史文化

基坑挖到位后,事前在前多年高陵县预制厂(当地人叫道杆场)的那个地方用铺设的临时铁道把预制的边长约摸四十公分长二十一米带有锥形的方桩运输到基坑边沿,垂直立定,用气锤打进之前先铺垫一沓麻纸,其作用是怕方桩打进的过程中水灌输了下去而减小了摩擦系数,一直打进二十米,剩余一米把这一米的混凝土破碎。每一个基坑要打下去二十一根方桩,外围的钢筋全部弯曲成90度,只有墩子的部位按照比例留下一部分,其余全部弯曲,基坑底下横竖密密麻麻地摆满了那直径二十多毫米的螺纹钢,人工扎成等距离的方块形状,双层筏片结构,用最好的速凝混凝土浇灌人工机械振动,就这样子的一个一个的桥墩基础由南向北推进着。

阎良县志历史_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文史

那年月没有高压混凝土泵,在水面上作业龙门吊好像也难以施展,所以,浇灌混凝土桥柱全是搭建着脚手架,人工得一层一层一筐一筐的往上抬。桥墩柱建设完工紧接着架设桥梁,桥梁也是在预制方桩的地方预制的,经过铁道运送到桥墩柱处,用架设桥梁的机械缓缓地慢慢地放置到桥墩柱上,从南向北推进…桥上的护栏全是人工用道链安装。

工程前后共用了九个月零十天时间,当然中间也有干扰只得停止施工,譬如六月份涨了一次大水,那浪头有两米多高,只差一点点儿水就把拉八庄村子给湮没了,洪峰过后又继续施工。

阎良文史_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县志历史

为了召开竣工通车典礼大会,提前在拉八庄村北搭建了一个面向渭河的大台子,那天,省区领导,高陵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全来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到现场看热闹。群众高兴地说“这哈过河就不用坐船了”,那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的大人小孩兴奋不已,桥上两绺子一直到会场全是五颜六色的旗帜,那些旗帜招展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氤氲的空气好不热闹,比冬至会上的人都多,省公路局局长郝俊高讲了话,高陵县县长李定峰讲了话,还有陕西省公路局第四工程处处长刘鸿录也讲了话,郝俊高李定峰二位领导亲自点彩……

到2018年的十二月十日渭河大桥就已通车整整的53年了,它,仍然岿然不动。感谢当年的那些建设者,听说当年高陵县参加建桥的那68位民工已有三十多人离世了,但愿我的文章能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阎良文史_阎良历史文化_阎良县志历史

忍者神龟说:补充一点,桥墩外围还用竹板条子当刚材使用呢,那年我亲眼看到。

讲述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这真是:

大天世界,万千里,飞度大桥南北。

重温旧事如昨见,场面激荡斗志。

渭河两岸,红旗招展,扁担镐头跃。

战天斗地,如蚂蚁搬泰山。

弹指五十三年,人间变了,改革天地翻。

述者犹记当时景,情绪激动如昨。

豪情万丈,灯光如白昼,你追我赶。

精神感天,愚公移王屋山。

向所有为高陵区渭河大桥参建者

致敬!

阎良文史_阎良县志历史_阎良历史文化

作者:张军海(曾用这个钧):地道的农民,榆楚村人,已与土地打了多半辈子交道,现为高陵区文化馆口述史自愿者,高陵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高陵区文史守根群成员之一,高陵区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高陵文学诗词协会会员。曾经给区政协提供了好多篇文章,已有十数篇拙文见铅。

上一篇: 鲁迅赞誉的“肃州胡老先生”
下一篇: 西安市开明士绅夏庚义先辈兴办东明小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