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韶萌通讯员王青茹
图片说明:牡丹和卢舍那大佛相映成辉(资料图图片来源于龙门石窟官方微信)
核心提示丨26日,备受关注的“云上龙门”系列直播落下帷幕,在最后一场“永远的龙门石窟”直播活动中,龙门石窟研究院的院长史家珍透露,香山寺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有唐宋时期的建筑基址和道路,并出土了鎏金小铜佛像、唐宋时期铜钱等遗物。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
(小标)香山寺遗址新发现:唐宋时期的建筑基址和道路
“唐宋以来,龙门石窟及周边形成了著名的十座寺院,同时龙门石窟东西两山瘗葬有大量的古墓葬。”史家珍说,这些古寺院遗址古墓葬,为其他石窟群所罕见,在我国大型石窟群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唐代香山寺是“龙门十寺”中一座著名的寺院。据悉,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方联合组成香山寺考古队,于2016年5月至2021年,开展了龙门唐代香山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成国家文物局批复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史家珍透露,截止目前研究人员发现有唐宋时期的建筑基址和道路,重要遗迹如唐代的两座塔基基址,有地宫、砖铺面、散水、台基等;出土遗物有舍利石函、石造像、大型刻花纹石条、刻经石残块,砖瓦、瓷片、鎏金小铜佛像以及唐宋时期铜钱等。
(小标)“大数据”上的龙门石窟芳容初现
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让龙门石窟永久保存,使残损的窟龛造像得以重生,在新时期焕发风采?
史家珍告诉记者,2021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率先提出“友好合作、多轨并一、数据聚合、成果共享”的流散文物数字化虚拟复原理念,率先运用新技术、新方式开创海内外流散文物“数据聚合”的“龙门模式”。
据介绍,建立高精度、科学全面的涵盖龙门东西山石窟、院藏文物和拓本、流散文物的数据库是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史家珍透露,目前以药方洞、敬善寺为例,正在全力推进数字资源库建设及三维展示项目,该系统将是全国首例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的在线石窟数字资源库,专业人员可利用此系统开展全方位石窟研究,公众可在线交互浏览石窟。同时,近年来该院还完成了部分院藏文物的数字档案及数字拓本建设,已具备建立龙门石窟数据资源库的基础条件。
“数字化虚拟复原探索实践,一是龙门最美观音像虚拟修复展示项目。二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研究展示项目。”史家珍说,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龙门石窟绝大多数洞窟是限制游客进入的。万佛洞三维数字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成功实现了洞窟内部虚拟漫游,使公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龙门艺术之美。
此外,宾阳中洞藻井色彩复原利用三维数字技术、科技考古、艺术再现等手段相结合,通过洞窟三维扫描、精准测绘数据、模型建设、色彩现状调查研究分析,色彩成分分析及历史艺术风格研究,对宾阳中洞藻井进行了色彩复原研究,以平面二维的形式解读和再现了龙门石窟石刻艺术造像的彩绘精华。
(小标)国宝级文物帝后礼佛图将重现
史家珍告诉记者,龙门石窟研究院目前正在开展的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虚拟复原项目,通过国际学术合作途径,将陈列在美国的帝后礼佛图(信息有很大程度的缺失和错误)、院藏2000多块礼佛图残块与宾阳中洞残壁实现隔空数据重聚和造型还原,再现国宝级文物帝后礼佛图百年前未破坏之前的原貌。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数量居世界石窟之首,由于石灰岩质地细腻而拥有大量精美的近似线刻的浅浮雕纹饰。”史家珍说,目前研究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全光影采录技术、全细节立体成像技术和三维扫描技术叠加,对石窟表面模糊部位进行微痕识别提取,使其模糊的图案文字清晰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文物信息还原再现。
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一座自带流量的著名古都。史家珍表示,龙门石窟作为洛阳重要的城市名片,将把独特的石窟寺文化转化为更多可运营的发展资源,用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方式,将龙门历史、龙门文化、龙门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让龙门石窟芳华再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