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贵阳地铁探秘③:1号线站名背后的故事

贵阳地铁探秘③:1号线站名背后的故事

贵阳地铁探秘③:1号线站名背后的故事贵阳地铁3号线即将开通,是不是有亿点点期待呢?从地铁1号线到3号线,坐地铁已经成为贵阳人重要的出行方式。坐地铁最熟悉的,当然就是每一站的地铁站名

贵州文史天地杂志社是什么单位_贵州文史天地姚胜祥简历_贵州文史天地

贵阳地铁3号线即将开通,是不是有亿点点期待呢?

从地铁1号线到3号线,坐地铁已经成为贵阳人重要的出行方式。

坐地铁最熟悉的,当然就是每一站的地铁站名。它们的名字或源于历史、或源于地名、或源于传说,总之就是:太有故事了!

探寻地名文化知识,感受贵阳历史底蕴。今天带你一起走进,1号线站名背后的故事。

贵州文史天地杂志社是什么单位_贵州文史天地_贵州文史天地姚胜祥简历

【雅关站】

贵阳八景之一,通往古驿道的咽喉之地。

雅关,俗名小关,原名鸦关、老鸦关,位于贵阳城北贵山左后侧,为古代贵阳通往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地,是贵阳北面的门户。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云:“鸦关在治城北五里、群山环叠、中唯一径可守。”

雅关明初的时候,便有“北门锁钥”之称。现存雅关关门为石砌拱券洞门,上建城楼,两侧各有一段城墙与山崖相连。门洞进深7.2米、高4.9米、宽3.75米,门内外均嵌有“北门锁钥”楷书题刻。

雅关在明朝为贵阳“早春八景”之一,名“鸦关使节”。 清朝关内原有居民数十家,开设栈房、饭铺,行旅往来,颇为称便。民国17年(1928年),修建川黔公路,贵阳以环城马路为起点,经三桥、阳关直趋沙子哨,不再循驿道旧路,雅关由是冷落,仅存农户十余家。鸦关改名雅关是近几十年的事。

如今雅关仅有拱门尚存,建筑古朴,攀藤附蔓,是贵阳难得的古迹,为保护好这一重要历史遗迹,1983年9月3日,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雅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鸽岩站】

八鸽岩真的有八只鸽子吗?

许多城市都以动物来为地方命名,贵阳也不例外。

从前,八鸽岩是一个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户,因为八鸽岩附近的山岩呈白色,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苗寨叫白岩脚。后来又因为山岩面向贵阳城的石壁上有两个石洞,每个石洞口经常都有 4 只鸽子站在那里,人们就把这个寨子叫八鸽岩寨。

所以八鸽岩历史上真的有八只鸽子的。

如今的八鸽岩往东南是银海元隆商圈,往西南就是菜市场和黔灵山公园,因此,这里不但热闹非凡,也是一个宝藏小吃打卡地。

【喷水池站】

贵阳人最熟悉的喷水池,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阳建了五座城门,城的北面拓展到今天的喷水池。在喷水池建的城门,名叫柔远门。这便是喷水池最早的名字。

1927年,当时正值军阀周西成维修城内马路公路,老城北门被拆掉。1929年10月,军阀当局修了一座高约5米的像座,其上是身着西服、面南而立的周西成铜像。因而喷水池以前的名字叫作“铜像台”。

解放以后,政府拨款将铜像台原址拆除,建成了喷水池,周围种植花卉,铺上绿色草坪。明朗、健康、充满生机的景象,使这块古老的土地旧貌换新颜。于是,“喷水池”这个名字真正诞生,并沿用至今。

20世纪50年代,喷水池周围出现四大建筑。首先出现的是贵阳饭店,始建于1954年6月,第二年元月开业,它算是贵阳第一家大型综合性饭店;1956年喷水池邮局、喷水池百货商店、贵阳市民族用品商店三座大楼先后建成开业。饭店、邮局、商店集中,“逛喷水池”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出门活动。

后来,喷水池环岛花园经历了几次改造,但其喷泉一直都在。2000年,喷水池花园已经显得老旧,在广泛征求民意后,政府对喷水池进行了改造,重建整个环岛花园。并在花园中央修建展现城市风貌的雕塑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设计的《四方汇聚》最终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市民的肯定。因这个雕塑外型酷似清洁工人用的竹扫把,被市民戏称为“大扫把”。

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2010年,为缓解喷水池节点交通压力,正式启动岛改造工程。

经过改建,拆除了喷水池环岛,四周新建4个交通渠化岛,岛内设小型喷泉,同时对绿化及路面实施整体改造。这次改造兼顾城市景观和“喷水池历史文化”,也保留了老百姓心中的喷水池。

现在喷水池,已经成为贵阳的地标性建筑,但其存留的历史记忆,依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中山西路站】

中山路与孙中山有关系吗?

提到中山路,总会有人有疑问:中山路与孙中山有关系吗?到底有没有,一起来看看中山路如何从“毛府塘”到“梦草池”,再从“梦草公园”到“中山公园”,最后成为中山路的故事。

明正德年间,贵州提学副使(相当于今天教育厅副厅长)毛科在今天的恒丰步行街附近区域,修建了一座园林住宅,因宅院旁有一池塘,人们遂将此塘称为“毛府塘”。大约五六十年后,明万历年间,据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后人的谢东山,出任贵州提学副使,购得废弃的“毛府塘”,并将池塘扩大、美化,将池塘改名为“梦草池”。

其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在平定播州(今遵义)杨应龙叛乱后,在“梦草池”旁修建了一座“平播钟”以示纪念。明万历末年或天启初年,梦草池被贵阳仕宦望族吴氏所得,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沿用梦草池之名不改。后来,享誉贵州文坛的诗人吴中藩,在家中居室就题名为“梦草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贵州继而光复(驱除了满洲的人的统治,恢复了汉族政权,所以称光复),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大汉贵州军政府在梦草池旁修建了一座“光复楼”以作纪念。

民国十五年(1926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主政贵州时,将梦草池辟为贵州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公园,正式名称为贵阳市公园,百姓习惯称为梦草公园(意为在梦草池那里的公园)。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进入民国,随着城市的发展,贵阳城垣内越来越拥挤,部分城墙年久失修,政府为畅通往来,在原有的城墙上开辟了若干门洞。1935年,在大西门侧另辟一门,直通金锁桥(今金桥饭店附近),可能是在中山公园附近,遂取名为“中山门”,随即中山公园至中山门一段街道改称中山路。

北京路站】

见证贵阳历史发展的中心区域。

北京路1954年动工,1957年建成,是贵阳最古老的道路之一。道路最初名为外环北路,1960年改名为北京路。北京路将贵州饭店、省图书馆、省美术馆连接在一起,见证了贵阳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红都瑞金和遵义会址等地成为一座座历史丰碑。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视察贵州时,指示要以历史名城来命名新建的城市道路,让人们铭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激励大家鼓足干劲建设社会主义。于是,当时的朝阳路更名为遵义路,最初的外环北路也更名为北京路。

当时的北京路,是贵阳当之无愧的中心区域,“高大上”得让人目瞪口呆。梧桐树、林荫道、图书馆、博物馆、宾馆、饭店……尽是贵阳人前所未见。当时坐落在北京路上的云岩宾馆,是专门为前苏联专家修建的招待所,也是贵阳第一座有防空洞和电梯的建筑,在宾馆东侧的小山坡上,还修建了一片红瓦白墙的法国式小楼。

1984年,北京路影剧院闪亮登场,这座高端配置,宏大、气派,的影剧院,在整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承担了包括俄罗斯芭蕾舞团等很多外国艺术团来贵阳的演出活动,成了贵阳最重要的文艺演出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路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饭店,云岩宾馆、北京影剧院已被新的建筑取代,沿路有省图书馆(南馆)、省美术馆、贵州国际会议中心、贵州饭店、省政协办公大楼、贵州医科大学、贵医附院等机构和单位,北京路更成了连通观山湖区和通往未来方舟等城东新区的要路。

文字整理:毛玉丹、卢珊 综合整理

资料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贵阳城市发展史》、贵州广播电视台、《文史天地》、天眼新闻、方志贵阳

上一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自由职业艺术家书画作品网络展(第一辑)
下一篇: 贵阳地铁探秘③:1号线站名背后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