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山东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举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徐青森,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主编王学典出席会议并致辞。校长樊丽明主持座谈会。
冯士新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学术期刊工作,多次强调办好学术期刊,发挥学术期刊在服务基础研究、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他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工作作了交流。
01
第一,高举思想旗帜,在着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方面取得新进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阐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识性、创造性重大思想观点做好研究解读,持续深化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深入研究阐释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02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在弘扬中华文化、繁荣中国学术方面取得新进展。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03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实现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落实把关责任,精益求精,确保质量;积极探索学术新媒体出版传播新路径,推进出版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出版融合发展;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积极推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让世界更好认识“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徐青森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一以贯之,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上再深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要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再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突出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立足中国实际,创新中国理论;要在办好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上再发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办刊导向,把好方向关、质量关、品牌关,努力打造更多高校学术期刊品牌。
白玉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明确,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摆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职责使命,我们必须以新的作为、新的担当贯彻落实好重要回信精神。
01
要着眼“强底气”,更加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方法论研究、大众化解读,聚焦标志性、原创性重大思想观点作出新的理论概括阐释,在学思想、用方法上作出山东探索,总结提炼山东实践,用通俗化、大众化语言阐释解读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02
要着眼“树标杆”,更加自觉推动“两创”工作。进一步打响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建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继续支持山东大学推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编纂出版大型儒学文献《儒典》,启动《齐鲁文库》等重大项目,努力形成山东优势项目集群;进一步深化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系统化研究,守牢筑厚“山东文脉”;进一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让“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品牌越传越响。
03
要着眼“筑高地”,更加自觉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实施学术研究提升工程,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原创性贡献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形成更多自主性、独创性的精品研究成果;大力实施学科建设突破工程,支持山东大学等重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筑峰工程,加快建设一支梯队衔接、结构合理、英才辈出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04
要着眼“搭平台”,更加自觉打造高端学术品牌。进一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强刊计划”,支持办好《文史哲》,努力打造更多的高品质学术期刊;进一步创新推进对外交流和文明对话,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能级,建好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推进设立一批国际交流项目;进一步打造高端论坛品牌,开展“泰山论坛”“黄河文化论坛”“齐文化论坛”等研讨活动。
郭新立从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一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山大方阵”,倾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镇,扎实推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学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学校党委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的志气、骨气、底气。他就加快推动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出四点要求:
01
第一,在“回答好时代之题”上提供山大答案。明确树立“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导向,牢记“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写好大文章,产出大成果,争做大先生。
02
第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理化和学科化上走在前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治理”学科群建设为依托,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团队和平台,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镇,科学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03
第三,加快培育造就“儒学山大学派”“古籍整理山大学派”。以“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国古典学术”一流学科群建设为依托,以“中华三千年文学传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儒学当代阐释与话语体系建构”等创新团队为骨干力量,继续推动“乡村儒学”建设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建设,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04
第四,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上展现山大新担当。不断拓宽以《文史哲》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渠道,丰富以儒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内容,切实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王学典教授以“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添砖加瓦”为题,代表《文史哲》编辑部,对收到回信一年来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和相关工作进行了汇报。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对全国学术期刊提出了“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三大任务,更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殷切期待。《文史哲》编辑部全体成员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争取把《文史哲》办得更好,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编辑部的全部力量。
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手开展了“2021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会上,《文史哲》副主编李扬眉发布“2021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郭新立和樊丽明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和《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创刊号揭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促进期刊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期刊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山大特色人文社科期刊管理服务体系和学术治理体系。《新文科理论与实践》于2021年11月19日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今日正式创刊。山东大学作为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组长单位,积极创办新期刊,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推动中国特色新文科理论创新和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
樊丽明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新时代弘扬中华文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发出的“动员令”。学校始终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课题,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山大篇章,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山大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弘扬“文史见长”优势特色,争做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开路先锋,深入研究好中国问题、总结好中国经验、阐释好中国道路、讲述好中国故事,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引领能力、学术原创能力、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彰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界、教育界、期刊界的专家学者代表,《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校内学者代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
会后,《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道路”研讨会和守正创新建设高品质人文社科期刊研讨会举行,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和“把刊物办得更好”两个主题展开研讨。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