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播报
编辑
1952至1954年:根据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设置文史研究馆的决定》,1953年3月,云南省委、省政府选派由云龙(召集人)、唐用九、李文汉、方树梅、方国瑜、姜亮夫、布震宇等组成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筹备委员会,按省政府府文秘〔53〕字第5002号文,在省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基础上,于1954年7月正式成立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依照《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暂行组织条例草案》开展馆务活动。省政府聘任馆员36人,首任馆长唐用九。
1955至1966年:1957至1961年,省政府参事室与省文史研究馆合署办公。代馆长唐用九,副馆长李文汉。省政府共聘任馆员93人。1966年3月,调李平同志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负责人。
1967至1976年:1968年4月,云南省政府参事室与省文史研究馆合署成立“革命领导小组”,负责人鲜富文(1968.10至1969.1)。唐用九担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代馆长至1969年1月。随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组织机构工作停止。省政府共聘馆员8人。
1977至1986年:1977年10月,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恢复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工作,与云南省政府参事室合署办公。1980年8月,设立云南省政府参事室党组。1985年创办《云南文史丛刊》(2002年改名为《云南文史》)。先后有室馆领导鲜富文(书记、主任),刘兴昌,战子俊,徐克,程占彪,余建勋,杨中平,李浡生,刘浩,寸汝昌(书记、主任、代馆长),阳希曜。名誉馆长李群杰。省政府共聘任馆员38人。
1987至2000年: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与省政府参事室合署办公,1994年设秘书处、参事处、文史处等3个处室。先后有室、馆领导寸汝昌(书记、主任、代馆长),杨中平,阳希曜,林南园,张聚星(副馆长),张世贤(副馆长),何文贵,邓国强(书记、主任、馆长),刘荣熙,李小峰,陈世杰(书记、主任、馆长),杨石林,刘贵荣,名誉馆长李群杰。省政府共聘任馆员49人。
2001至2012年:2000年9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单独设立为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2003年11月,成立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参公管理编制22名,设办公室、编辑室、业务处,后业务处改文史处,增设宣传联络处。有馆领导杨石林(副馆长主持工作),沈家明(书记、馆长),何宣(书记、馆长),黄立新(书记、馆长),刘智(书记、馆长),刘荣熙(副馆长),张勇(副馆长),苏建华(副馆长),张丽辉(副巡视员),冯岫岭(副馆长),张亚平(副馆长)。有名誉馆长李群杰、张文勋、袁熙坤。省政府共聘任馆员24人。2007年成立云南书画院,2009年成立云南省国学研究会。
2013至2017年:有内设机构办公室、调研处、编辑室、联络处。有机关党委、机关纪委,6个在职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1个馆员党支部(功能型支部)。有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云南文献研究院(云南书画院)。有馆领导王维真(书记、馆长),易卫东(副馆长)、杨世领(副馆长),张勇(巡视员),苏建华(巡视员),冯岫岭(巡视员),张亚平(副馆长)。有名誉馆长张文勋、袁熙坤,名誉馆员3人。省政府共选聘馆员36人,学科领域从文史、书画扩展到城镇规划、生态环保、传统医学、表演艺术。
2018年至今:2018年机构改革中,列入省政府直属正厅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有馆领导王维真(书记、馆长),杨铭书(书记、馆长),石丽康(书记、馆长),周玲(副馆长)、易卫东(副馆长)、杨世领(副馆长)。有名誉馆长张文勋、袁熙坤,名誉馆员2人。 [1] [5]
主要职能播报
编辑
根据云编办〔2016〕142号文件,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开展文史研究、存史资政、统战联谊、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负责承办省政府选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有关工作。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弘扬敬老崇文的优良传统,开展下列工作。
(一)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存史资政、以文化人作用。
(二)围绕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组织馆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建言献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三)组织馆员开展学术艺术交流、文化联谊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1] [4]
现任领导播报
编辑
党组书记、馆长:石丽康
副馆长:周玲
党组成员、副馆长:易卫东
党组成员、副馆长:杨世领 [2-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