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散文《文史战线不老松》——记磁窑镇史志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宁廷常  作者:范兆国

散文《文史战线不老松》——记磁窑镇史志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宁廷常  作者:范兆国

散文《文史战线不老松》——记磁窑镇史志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宁廷常  作者:范兆国散文《文史战线不老松》——记磁窑镇史志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宁廷常  作者:范兆国,宁廷,磁窑镇,范兆国,文史战线不老松,宁阳县,宁阳

征稿:一次投稿至少发布5家主流媒体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_老文史楼

“叮铃铃……”,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清癯老者披着朝霞驶进磁窑镇大院。

他叫宁廷常,是磁窑镇史志办主任,自2012年从教育系统退休后,每天早八点,他准时骑着自行车到镇院,开始了一天的镇村史志的采访、编写、校对工作。

宁老师出生于1952年,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2003年9月退休到镇史志办担任了《磁窑镇志》主编。磁窑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大汶口文化的首次发现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堡头遗址;但多数文化都静静地沉睡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被挖掘。宁廷常立志叫醒灿烂古文化,还原历史。参与修志后,在村头,在田间,在案室,在茶馆,经常看到他的身影,访民间,查资料,呕心沥血,汇集成篇,形成几十万字的初稿,几经修改,退休后更是将全部精力靠在修编工作上,每天早晨他利用“黄金三小时”逐字逐句核对,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又在遣词造句中达到通俗易懂。“十案皆是古今事,百年历史卷中涂,千滴汗水一行字,万般辛苦一卷书”。至2018年8月,镇志第12次修改进入尾声,这一次主要是对语法,文法,字词上的校对,字里行间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在他身上,从来没有桑榆晚的叹息,呈现的是霞满天的光芒。

一、呕心沥血挑起修志重担。2014年,在镇志修编紧锣密鼓的时候,宁阳县史志办又安排编写《宁阳县村庄简志》,每个行政村都必须写,宁老师一人负责全镇79个行政村的修编工作。志书,是万书之皇后,在文献资料中,博览天下,统揽一方,不但内容上要尽善尽实,还要有严格的文体要求。根据村级现实情况,不要说修志,就是让各村写篇像样的材料都难,让村干部修志谈何容易,于是他多次召开各村会计会,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村志共分9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按内容分若干章节,不但信息量大,而且需要真实的数据,不能有丝毫差错。宁老师对修志是内行,他主审的《西太平村志》获市二等奖。面对此项工作,他象教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每一部分注意什么,每一节怎么写,从头到尾,一节一节,一段一段的教,他实行大课堂、小辅导、面对面三步相结合,大课堂是对全镇进行全面培训;小辅导是分管理区分阶段,适时辅导;面对面是在具体村,具体问题上直接对个人进行指点,查遗补漏。他除了指导并修改交至镇史志办的各村村志材料外,还亲自为西贤、南贤、洪水湾、水泉、李家庄、安子沟、西刘等十几个村编写材料,79个行政村,每个村不知修改了多少次。2016年8月,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磁窑镇成为全县第一个完成村庄简志的乡镇。

二、追源溯流挖掘古代文化。宁廷常热爱历史文化,他对“堡头遗址”颇为热爱,堡头村是原始村落和先民定居点,古周道、古鲁道、古驰道、古驿道从村而过,有江北最大最长最完整的“姜公桥”;有“堡头遗址”,有“一埠一栈一茶棚”,是全市文化最丰富,最悠久,底蕴最深的村庄。十几年来,宁廷常深入查访数百次,他发现,在已出土文物中,从石器、骨器、铜器到铁器,堡头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唯一遗址文物不断层、连续性强的文物,说堡头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当之无愧。宁廷常围绕茶棚古驿道,查阅到“孟子为卿于齐,为归葬其母于鲁”,发现“孟子拜母处”,1756年3月,乾隆帝祭拜孔子,在茶棚住宿。为追根求源,他在茶棚(堡头村的自然村)挨家查访,听老人讲过皇帝住店的事,2017年他查访贝同贵家,证实了真实性,确定了茶棚“乾隆店”这个重大文化遗址。除此之外,他解开了“过了九江口,过不了大汶口”之迷,发现了“黄金窝”,解开了“堡头”之迷,如今,堡头人把宁廷常看作堡头人了。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楼_老文史

三、古为今用勾勒美丽乡村。宁廷常将磁窑镇域文化与现代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古为今用。磁窑镇茂义村是省级美丽乡村,为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村里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宁廷常的身影。为了尽快的理顺工作,中午在村委啃个烧饼,其他人还在休息,他却冒着酷暑,盯着烈日,让村主任陪同下去采访,到老干部家,去老教师家,到古稀老人家,访于街头巷尾,谈在田间地头。经过虚心访谈精心梳理,写出了“牛栏山”的传说,“固堆”的传说,并为县政协《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写出了《重访茂义村》、《当代雷锋郑根雨》、《郑修义其人其事》。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以最快、最好的文章第一个完成了县政协文史办的任务。茂义村建“乡贤馆”,馆内布局少不了宁廷常,为此,他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精心设计了“概述”、“贤人异士”、“茂义人在北京”、“服务家乡”、“最美茂义人”、“红色教育”、“春华秋实”等七个主题版面,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村民的好评。村内主要大街本来没有名,支部书记郑修凯请老宁帮忙起名,经过深思熟虑,“牛栏山路”、“谷堆路”、“郑家大街”等一个个通俗而又有内涵的街道名字叫响在茂义村乡亲们的口中。

韩家庄是市级美丽乡村,也是宁阳早期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韩子安的家乡。根据县委宣传部的要求,在“子安路”打造“红色一条街”,材料的收集,版面的内容与设计,在这些别人没接触过的课题上,又想到了宁老师。在这项工作上,用宁老师的的话说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咱拿着国家的工资(退休金)就得给国家做事,让我去做事是对我的信任,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为了解韩子安烈士的事迹,他多次深入到家家户户,与村民深入交谈,一幅幅历史画面渐渐浮现出来,村民很自豪的说:“韩子安是宁阳县工委第一任宣传部长、县长秘书,大官,韩子安烈士是我们的骄傲”。通过采访,和不断地推敲整理,他为“红色一条街”设计了四个板块:头可断,血可流,党的机密不可丢;继承烈士遗志,保家卫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杀了韩子安,还有后来人。四大板块诸多内容,都出自宁廷常笔下。在访问韩子安烈士亲侄子韩运路时,他被韩运路的事迹所感动,写出了《韩二炮》、《彩山脚下韩愚公》,两篇文章先后在《泰山风物》上发表后,获得了很大的点读量和留言,宁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的领导都留言赞许。为弘扬正能量,老宁也被读者视为“最美作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他用烛光照亮人生,用热血融化夕阳,默默耕耘在镇域文化的田地上。

原创作家简介:范兆国,原山东省宁阳第六中学语文教师,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现在是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退休干部。诗文散见于《大众日报》、《泰安日报》、《泰山风物》、《生命之光现代诗歌》、《西南文学》微刊等。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_老文史楼

上一篇: 国学网
下一篇: 教工分团委组织读书交流活动 畅谈“理工学科与文史学科的交融与促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